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很难将“菜市场”与“书屋”“阅读”放置在一起。
美食家的眼里,菜市场是在地的、生活的、充满烟火气的;
但是,在刻板印象中,菜市场也是拥挤的、嘈杂的,混合了蔬菜鱼腥气味,以及不小心就会弄脏鞋子的终日湿漉漉的地板,这与静谧整洁的阅读环境听起来实在不搭。
然而,在成都的菜市场内,却在叫卖喧嚣之中,开辟出一隅阅读空间。10月以来,由成都市文明办会同市新闻出版局、市文广旅局、各区以及成都益民集团共同打造的菜市书屋,首批30个已建成开放。
书屋旁边的菜市商铺
在成都,城市里的阅读空间其实并不少,为什么要在菜市中建设看似格格不入的书屋?书屋这一城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对菜市摊主和市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要在烟火气中维持书香气,菜场书屋未来应该怎么做?
菜市书屋,精神上的便民
坐落于三瓦窑的益民菜市东苑店已营业近10年,是首批“菜市书屋”的打造点之一。从外观来看,它和大多数菜市场一样——丰富的菜摊,以及蔬菜、水产、生肉混杂的气味。
再向里走,隐藏在一处便民理发铺之后,便是这家菜市里的书屋。近期他们刚刚结束一场图书捐赠活动,书屋内的“捐书角”张贴板上贴着捐书小读者们捧着“捐赠证书”的照片。有些读者在便利贴上写下寄语,甚至还有小朋友索性画了一张“自画像”贴在捐书角上。
“这家菜市书屋的前身,是一个承载党建文化展示功能的‘五心驿站’,提供缝纫、钟表维修、剪发等等服务。后来菜市场改造升级,把这一块服务区从10平米扩建到18平米。”坐在菜市书屋,店长兰才琼介绍,“你看,现在这里很方便,有免费的水可以喝,也有专门给手机充电的充电口,还提供雨伞租赁服务,如果突然下雨了,一些顾客就会过来借伞。”
为什么想到要把原来的服务区改建成书屋?兰才琼说,这是经过了对菜市场周边居民的调研后所做的决定,“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征求菜市场商家、周边居民的建议,大家听说要建一个书屋,都很高兴,也很赞成,说买菜的时候可以过来坐着休息,也可以看看书。我就想,这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便民,而且也是精神上的便民吧。”
隐藏在菜市场里的书屋,就像是给前来逛菜市的居民们的一个生活惊喜。
“前段时间有个大爷,他女儿住在附近,大爷来看他女儿,买菜的时候发现了这个书屋,就会专门来看书。看得久了,就想带回去,问我们能不能打折卖给他。”兰才琼说。
吴大爷的借书登记,他和老伴都喜欢这本《每天玩一个心理学游戏》
她对这位大爷印象很深,经常来看一些历史类的书,“我跟他说,我们这里的书不卖,你要是实在喜欢,我给你登个记,你拿回家去看吧,下周还回来就行。第二周,大爷又来了,跟我说能不能再借一个星期,他说,‘老伴看到了,也喜欢这本书,想接着借来看’!”
柴米油盐间,谁在菜市书屋里读书?
书屋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类型的书籍,“图书类型的选择,也是通过问卷调查决定的。”兰才琼说,小说、历史类型的书籍,喜欢的读者有很多,但因为书屋建在菜市场,最受欢迎的是儿童读物和美食。
卖海鲜的蒋哥是菜市书屋的常客。只要当天不是太忙,蒋哥就会在中午时到菜市书屋里坐坐读会儿书。
“我之前看书比较少……其实我也想看,但没时间,也没地方看。”蒋哥不好意思地笑笑。今年已经是他在市场卖海鲜的第三个年头了,如何更好地销售海鲜,是入行以来一直想解决的问题,“早上6点多我们就要准备出摊了,晚上要到7点半才准备收摊,你说让我们去图书馆,坐下来看看书,怎么有时间去嘛。”
蒋哥给记者展示他喜欢看的美食书
菜场书屋离蒋哥的海鲜铺只有几步之遥,得空时,他便会过来翻翻美食类的书。
“比如介绍海鲜的,怎么做鱼的,这些书,是我最常看的书。现在顾客来买我的海鲜,我就会给顾客介绍,比如怎么做腥味不大,这些都是我从书里学到的。”蒋哥拿了一本他常翻阅的美食书,书里列举的食谱让他觉得十分实用,“我觉得对我的提升还是挺大的,学到的知识也变相地提高了我的海鲜销量,我给顾客介绍,顾客也觉得我的服务特别好。”
“我一般也会看教怎么做饭的、烘焙的书。”书屋旁,卖蔬菜的黄姐正忙着给顾客称一小袋豆子,她也和蒋哥一样,午休时分常去借阅一些美食书。但在她看来,菜市书屋给她提供的最大便利,是让她的小孩放学后有了新去处。
卖蔬菜的黄姐
“我家两个小孩,大的11岁,小的4岁。哥哥放学后会过来,一直等到我晚上7点多收摊;弟弟周末也会过来,等着我下班。”对于小孩子而言,早已熟悉的菜市场不再具有吸引力,等待妈妈下班,成为了每日漫长无聊的时光,“现在就可以在旁边书屋里看一些儿童读物,也终于有了个地方给小朋友写作业。”
黄姐已经在这个菜市场摆摊快10年了。在有菜市书屋之前,小孩放学后会做什么呢?
“他啊,只有在我旁边耍手机!”黄姐说。
如何在在烟火气中维持书香气?
在菜市场建设书屋,成都其实并不是个例。上海市虹口区的“菜场书屋”迄今已运作了13年,有着辉煌的成绩——虹口区共建成26个“菜场书屋”,为书屋累计配送图书达50多个书架,25000多册图书、期刊。
成都菜场书屋这一利好的公共服务起步不久,作为先行者的上海“菜场书屋”,其累积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值得成都推进“菜市书屋”时作为参考。
成都菜市书屋摆放的书籍
“菜场书屋”作为服务公众的公益性项目,要持续运作,首先要解决的是图书来源和人员管理的问题。
上海菜场书屋的前身是“世博书屋”,当时上海世博会即将举行,为了方便人们了解世博会,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图书馆向福赐菜场送上了300多册世博专题书籍。后来,虹口区图书馆与菜场签订了合作服务协议:菜场提供场地,放置必要的阅读设施,并选派专人对图书服务点进行日常管理;区图书馆和街道馆提供书架、书刊。即使后来菜市场书屋的运营方有过调整,但虹口区图书馆作为服务的购买方,一直以来对图书更换的频率、图书采购的品种、全年的活动场数等等提出要求,并验收成果,同时,一些大型的文化阅读活动虹口区图书馆也会直接参与进来。
刚刚起步不久的成都菜场书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书籍主要来自捐赠,“前期是文明办协调捐赠的,后来有员工捐赠、社区捐赠等等。”在运营上,书屋的店长不仅管理着这一方阅读空间,也负责整个菜市商户、店铺的管理运营。社会捐赠有助于大众的参与,但对图书选品、书籍质量,以及后续的书籍更新则无疑是一个考验。
给捐书者颁发的“捐赠证书”
书屋建起来,下一步更重要的,则是怎么用,以及怎么用好的问题。
在当下的社会,电子媒体对纸质书籍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一份对上海菜场书屋的调研报告中就提到,许多市场摊主会选择实用手机APP听流行网文,而非阅读实体书。那么在尽量根据读者群体的需求,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之外,如何让菜场书屋焕发出“阅读+”的价值,便至关重要。
或许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成都菜场书屋里,除了书籍阅读之外,还提供饮水机、微波炉、充电插孔,增加桌椅等休息设施,吸引需要这些便民服务的市民们到书屋中去。但这只是基础,如同市场上的大小书店一样,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活动将会大大提升空间的吸引力。
仍以上海菜场书屋为例,以菜场商户子女为服务对象的陪伴阅读活动,满足了孩子们对阅读和陪伴的需求,收到了商户、市民的良好反馈。记者在对成都菜场书屋的采访中也发现,菜场书屋对于市场商户而言,对孩子陪伴作用、为孩子放学后提供一个好去处,其实不亚于阅读本身的作用。
在菜市书屋阅读的小朋友
随着城市的更新与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菜市场这个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城市空间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就像容纳各类瓜果蔬菜、肉类水产一般,菜市场对于各种文化的接受度也远超我们的想象。前段时间,一场成都菜市场的艺术展,以“微介入”的方式,把强调“距离感”“陌生感”审美的艺术与最日常的菜市场联结在一起,就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打卡体验。如今,书屋的出现,则让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又平添了一缕书香。无论是书籍,还是艺术,在菜市场中就会与当地最朴素的在地文化与生活哲思交融在一起——每日关心粮食和蔬菜,却也憧憬诗歌与远方。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编辑 曾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0 1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