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芜湖造船厂老厂房
木工“双子”车间
冬日暖阳透过树叶洒在墙面上,树影婆娑、青砖斑驳。原木工车间主任张建踏着满地落叶,再次走进阔别已久的木工车间。曾经机器轰鸣、人声嘈杂的车间早已空空荡荡,只有当年留下的一地木屑,堆起一个时代的记忆。
“双子”
在老厂区现存的建筑中,第一木工车间和第二木工车间属于建造年代最早的一批建筑。
1953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五型舰艇”转让制造协定。为了确定舰艇生产厂址,1954年,苏联专家遍访全国,最终因芜湖的区位优势和长江水域条件,选址在当时的芜湖铁工厂。同年11月,工厂基建项目启动,规划新建建筑35项,木工“双子”车间位列其中。
就在这一年,芜湖铁工厂被定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芜湖造船厂,简称国营芜湖造船厂。
根据1987年编撰的《国营芜湖造船厂厂史》记录:1954年11月21日,开始新建第一木工间,建筑面积2635.98平方米。1955年4月15日,开工新建第二木工间,即胶合车间,建筑面积2233.52平方米。上述车间均于1955年8月30日前竣工。
厂史将建筑记录在纸上,建筑将厂史记录在地上。
从高空俯视,两栋建筑呈“一”字形东西向排列,第一车间毗邻长江岸线,便于大型木材运输;第二车间与第一车间正门相对,相距18米。“两个车间相互合作,木料在第一车间加工成各种规格后,一部分运送到第二车间进行胶合。”张建说。
“双子”车间在设计风格上保持统一:均为双跨砖木混合结构,第一车间东西长40余米,南北跨度为25米,分为两层,一层为木料加工车间,二层为放样间;第二车间为一层,挑高设计,东西长70余米,南北跨度为30米。两栋建筑屋顶均采用M形双屋脊设计,铺设青瓦,每排屋脊上方叠加一层坡屋顶,设置联排气窗,窗户可以上下翻转,利于采光,也可遮风挡雨。
从业30多年,张建没有过多关注过屋顶的气窗,但他很肯定地说,窗户始终是打开的,却从未发生雨水飘进车间的情况。
两栋建筑屋顶都是采用木质“人字梁”,一根根粗壮结实的杉木梁相互斜拉、榫卯衔接,再辅以铆钉加固,共同支撑起屋顶。杉木抗腐防蛀,至今保存完好,只是木梁上的铆钉早已锈迹斑斑。
“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木材都是特批的,普通企业根本买不到这些木材。”从张建的话中可以感受到,一根根木梁撑起的不仅是屋脊,还有船厂人的自豪。
车间外墙为青砖砌筑,墙体厚65厘米,离地一米以下用水泥粉刷,一米以上青砖裸露。经年累月的风雨侵蚀下,砖墙免不了破损残缺,后来人用白色涂料将其粉刷翻新。如今,白色涂料逐渐风化脱落,整个墙面斑斑点点,灰白相间。如果仔细辨认,曾经刷在墙面上的宣传标语还隐约可见。
两个车间的东、西方向两跨各有一扇大门。或许是从实用性角度设计,每扇门的尺寸规格和材料制式都不相同,最大的一扇门是第二车间东侧的轨道平移门,高4米,宽6米,由10多公分的木条拼接而成。其他几扇大门,可能是损坏后重新安装,有的是在木板背面焊接角铁固定,有的换成了铁皮门。每扇大门周围用青砖砌筑了宽1.2米的门框,凸出墙体十几公分,门楣顶部用青砖竖砌拱梁。正是这一处装饰结构,为这栋建筑增添了一点精致与典雅。
拉开厚重的大门,走进车间,也走进了一段回忆。
回想
斜阳透过破碎的玻璃洒进空旷的车间,满地木屑。木架上挂着锈蚀的圆锯条,背面的黑板上还写着“脚踏圆锯存放处”“倒挂圆锯存放处”等粉笔字,9米长的锯台摆在车间角落,吊轨横跨两根立柱悬在半空,铸铁打造的吸尘管道顺着地面凹槽,穿过墙壁,接入紧邻车间的刨花房……芜湖造船厂搬迁后,木工车间也结束了近70年的历史使命,但是从留下来的点点滴滴,依稀可以想象当年车间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芜湖造船厂主要承建木质快艇和木质渔船,“双子”车间是重要的船舶生产车间,一艘艘木质船体经由这里经过放样、加工、胶合、装配而成,同时,车间还承担船用家具的制作、油漆和安装调试。
“造船使用的木材都是从北京、内蒙古等地订购的特级红松、绿松、水曲柳、橡木等,建造工艺和材料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张建自豪地说。
随着造船业的发展,钢板材质船体取代了木质船体,木工车间的生产任务逐渐发生了变化。“1994年,厂里承接了出口新加坡和希腊的集装箱船、散货船订单,对木制作和油漆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建回忆,为了适应新的生产需要,木工车间被划分成了木工和涂装两个车间。木工车间主要负责制作安装木质家具,安装船舱地板、围壁和顶部木饰面,制作甲板木质敷料和帆缆件等工作。
“车间以前有近20台机床,4个班组30多人同时作业。”张建对车间的机器设备如数家珍,凭着记忆画出了一张机床位置分布图:大轧刨、大带锯、大平刨、小带锯、四面刨、小轧刨、铣床、榫头车……不同机器不同功能,可完成切割、分段、刨平、打眼、裁剪、轧实等工序。
2008年开始,随着老船厂搬迁工程的推进,木工车间的设备也逐渐搬移到新厂,但是,车间的生产一直延续到2014年左右,仍留守了一些工人,为新厂的生产制作一些配套木构件,这也让木工车间成为了老船厂厂区里“工龄”最长的建筑之一。
如今,芜湖造船厂老厂区更新项目已经启动,“双子”车间将作为芜湖工业遗存保留下来,经过改造成为文旅新地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两栋建筑所承载的一个时代的记忆,还将长久地回响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3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