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阳新外来媳妇廖丽玲:放弃城市工作回乡,甘当留守老人的“小棉袄”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27 16:48:00 来源:极目新闻

“丽玲,我手机怎么接不到电话了,帮我看看。”3月26日上午,在湖北阳新县陶港镇李才村,60岁的陈细娣婆婆拿着手机找到廖丽玲,让她帮忙看一下手机有啥问题。经过廖丽玲的操作,陈细娣满意地拿着手机离开了居民服务部。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原来,在商场上班的廖丽玲为了照顾公婆,辞职回到了丈夫的老家开了一家小商店,因为自己的热心快肠,很快得到了李才村留守老人的认可。一些老人遇到困难爱找她帮忙,廖丽玲总是想办法解决。时间长了,廖丽玲将小商店改为“便民服务部”,她也成了李才村留守老人的贴心“小棉袄”。

好儿媳,辞职返乡照顾公婆

1988年出生的廖丽玲是福建龙岩市永定区人。2011年,她在广州一家国有商场打工时,认识了在一起工作的阳新人李名钊,因为两人做事认真负责,很快两人从普通员工打拼进入了商场管理层。2013年初,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在一起擦出了火花,一起步入爱的殿堂。当年底,儿子出生,给这个小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两人的工作带来了负担。为了安心做好工作,廖丽玲只得将几个月大的儿子带到丈夫阳新的老家,交给公公婆婆照顾。

“2019年怀了女儿,那个时候儿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只得辞掉了工作。”廖丽玲回忆说,当时她在商场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和丈夫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有近3万元。由于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儿子也需要人照顾上学。夫妻两人商量后,廖丽玲决定辞去工作,回到阳新照顾公婆和儿子。

阳新外来媳妇廖丽玲:放弃城市工作回乡,甘当留守老人的“小棉袄”

廖丽玲在服务部门口教村民使用智能手机

就这样,廖丽玲回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公婆家里,丈夫则留在广东继续挣钱。由于一直在商场工作的缘故,回到阳新丈夫的老家后,廖丽玲开起了一家小商店,一边照顾着公婆和儿子,一边经营着自己的小商店,小日子过得不咸不淡。

“都说婆媳不好相处,我和儿媳从没红过脸。”3月26日中午,廖丽玲做好了一桌饭菜后,婆婆袁传香忍不住夸赞说。当时听说儿媳辞职要回家,她就一直担心这外来的媳妇不好伺候。可没想到儿媳回到家里,什么事都不需要她老两口操心。廖丽玲挺着一个大肚子,家务活和接送孩子都抢着干。

求必应,她成立居民服务部

“性格好,能吃苦,待人热情。”廖丽玲的公公李远征这样评价儿媳。

在邻居倪世英婆婆眼中,廖丽玲“比闺女还贴心”。她至今还记得,去年秋收时,自己将麦子晒在门前的水泥地上,锁上门就下地忙着干活去了,出门的时候还是大太阳,可一转眼天上乌云密布,刮起了大风,眼看就在下雨了,倪世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路小跑往家里赶。当她还没到家时,瓢泼的大雨从天而降,将其淋得像个落汤鸡,更让她心凉的是,家门口晒着的小麦可能都“泡汤”了。

当倪世英冒着雨赶到村口时,远远地看到晒在地上的麦子都拢成了堆,并盖上了雨布,周围还用砖头压得实实的。看到辛苦收割的麦子安然无恙,倪世英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经打听得知,原来廖丽玲眼看要下雨了,而邻居倪婆婆家没有人,她便立即操起扫帚,迅速将小麦拢成堆,趁着雨还没下下来的时候,成功将倪世英家的麦子抢收了起来。一顿忙活下来,廖丽玲虽然没有淋过雨,但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

自廖丽玲在家开起了小商店,她已经记不清在下雨天帮助村民收晒场上的粮食和收捡晾晒衣被多少次了。

阳新外来媳妇廖丽玲:放弃城市工作回乡,甘当留守老人的“小棉袄”

廖丽玲将网购的包裹交给村民

“什么事都找她,成了村里的‘百事通’。”陈细娣挥舞着手中的智能手机说道,“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如果手机出现问题,她们这些老人不会操作,都会找廖丽玲帮忙解决。

3月19日,廖丽玲干脆将自己的小商店更名为“李才村综合便民服务部”,她仿佛成了村里的义工,帮助村民接收快递,并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货上门。

热心肠,成居民贴心小棉袄

李才村80多岁的张兰英是廖丽玲便民服务部的常客。由于年纪大、听力差,老人有需要帮忙的事就往便民服务部跑。大到网购家用电器,小到鞋刷、针线,廖丽玲都会耐心地一次次帮办。

“这个闺女真不错,从来帮忙都不收一分钱。”提起廖丽玲,张兰英老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说,办理城乡医疗保险、缴电费、充电话费什么的,甚至家中需在网上购买什么物件等,只要村留守老人不会的事,都会跑到廖丽玲的便民服务部里来找她,都能一一得到解决。

“家里的冰箱、电饭煲都是丽玲帮忙买的。”留守老人陈艳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自己年龄大了没能力上街购买,又不会操作手机在网上购物,像网购和缴话费等事情,只得找廖丽玲帮忙。收到货后,廖丽玲还亲自拿到她家中安装调试好后才放心离开。

阳新外来媳妇廖丽玲:放弃城市工作回乡,甘当留守老人的“小棉袄”

廖丽玲教村民使用智能手机网上购物

不光帮村民在网上下单购物和送货上门,廖丽玲总爱做福建菜给村民尝鲜。村里的老人都爱扎堆在她的便民服务部闲聊和品尝福建菜。一些老人有事外出时,总是将孙子托付给廖丽玲照看。时间长了,这里仿佛也成了托儿所,廖丽玲也是尽职尽责地将孩子带在身边。

“村里孩子遇到作业不懂的地方,也都是找丽玲帮忙辅导。”袁传香笑着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廖丽玲不光帮忙照顾孩子,有时还要帮助上学的孩子辅导作业,看到村里的老人都把儿媳当成了闺女一般,她看在眼中,喜在心头。一来二去,李才村的留守老人将廖丽玲当成了自家的“贴心小棉袄”。

“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廖丽玲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曲靖日报“外来媳妇”成了村民的“贴心棉袄”——曲靖市2023年度“十佳网格员”刘妍事迹尹瀚20多年前,沾益区炎方乡刘麦地村娶来了一个外地人,20多年后,这个人成为村里的
2024-03-18 03:25:00
...石日报□ 本报记者 贺介飞 实习生 吴天韵2日下午,家住阳新县城东新区园博园社区东景城小区的陈晓红像往常一样在学校处理学生的相关事务。41岁的陈晓红已经从教23年,她2021
2023-07-06 02:44:00
马薇薇:哈尼山寨的好媳妇
...调解,及时化解纠纷矛盾。闲暇之余,她还会去看望照顾留守儿童和老人,送去关心与温暖。“马薇薇刚来的时候与我们交流有困难,但她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现在她的哈尼话讲得很流利,做事认
2023-02-17 07:05:00
阳新王英镇“好山好水”滋养出11名百岁老人
...网)讯(通讯员 倪婷婷)2月2日,大年初五,细雨蒙蒙。阳新县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王英镇党委书记孔祥鹏带队来到了两位百岁老人的家中,为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
2025-02-03 12:49:00
山东好人丨侯明连:孤寡老人的“好闺女” 留守儿童的“好妈妈” 公婆心中的“好儿媳”
...,侯明连没有一句怨言。她总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她是女儿,照顾起来方便。街坊邻居谁提起侯明连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照顾完公公婆婆,又把自己母亲接到家里来照顾,老人们
2023-06-27 10:15:00
77岁媳妇精心照料101岁婆婆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不是“棉袄”胜似“棉袄”77岁媳妇精心照料101岁婆婆陈晓春 方良龙在镇江市区大市口经折巷,市国资委行业老干部办离退休第三党支部老党员、77岁的好媳妇胡学英照料
2024-05-16 08:28:00
《外来媳妇本地郎》康伯扮演者龚锦堂离世,同剧演员悲叹太突然
2023年元旦突传噩耗!广东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饰演“康伯”的演员龚锦堂离世,享年84岁。《外来媳妇本地郎》饰演“康家二嫂苏妙婵”的虎艳芬在微博发文悼念“康伯”。虎艳芬在文
2023-01-01 16:02:00
《外来媳妇本地郎》再传噩耗戴爸离世,剧中80岁老人仅剩五人
在广东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电视剧就像一本厚重的家庭相册,记录着角色们的情感和岁月的变迁。这部剧不仅深受观众喜爱,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广东的地方特色
2023-12-24 16:22:00
能不能别拿“嫁对人”夸女人?
...的生活,她事事在改变。之前的日本精致女孩,成了穿花棉袄的山东大妞。图源|@日本媳妇在山东农村 之前用惯的现代化厨具,成了老公老家的土灶和原始的生火方式。以及,基本包揽了做饭
2023-08-27 23:1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