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字库村柑橘。荣媒供图
“以前这一片是荒山,你看现在,全部都种柑橘树,去年我家靠柑橘种植就收入9500多元。”11月10日,在自贡荣县河口镇,一位字库村的村民许诗玉指着柑橘种植园区,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荣县河口镇字库村先后发展以柑橘为主的产业2300余亩,涵盖晚熟椪柑、春见、爱媛、沃柑等十多个柑橘品种,年销售额约400万元。为解决村民分散种植销售,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村党支部结合实际,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通过村支部带头、合作社助力、群众参与,充分发挥支部引领特色产业振兴“龙头”作用,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为助推集体经济发展,河口镇党委引进能人成立字库村经济联合社,积极挖掘本土人才,吸引进合作社,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盟,实现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同时,依托“四川科技兴村在线”荣县平台和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活动,以“理论讲解+实践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民柑橘种植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说起人才,河口镇杨坳山村党支部书记龙友生最有话说,“我们村总人口2300多人,人均存款3万多元。4组的养鱼大户范华兵一家,一年卖鱼就有30多万元收入,从2009年开始养鱼至今的存款就不用估算了吧!像范华兵这样的‘田园人才’创收大户,在我们村就有30多户,我也是其中之一。”
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龙友生,在朝夕相处的沃土里也孵化成了“田园人才”。他在柑橘林里钻了20多年,早就学懂了柑橘管理技术,他那1亩4分多地的晚熟椪柑一年能卖了6万余元。不仅他自己创收,还把技术传授给本村农户,使全村去年600亩柑橘实现产值约300万元。
作为本土人才的他不仅引领全村百姓共同改良柑橘老品种100多亩,还积极号召自己的亲戚朋友回乡创业,而他那在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打工10多年的妹夫陈朝云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许多像龙友生一样的“田园人才”,养牛的陈建德、养羊的邓小波、养鱼的范华兵等等,杨坳山村的经济就是在他们这样的“田园人才”带动下逐年发展起来的。
“去年,我们村安排了38名种养能手参加县里的‘田园人才’孵化后,如今全村有‘田园人才’致富能手有50多人、技术能手20余人,去年底人均纯收入25630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就有550多户。”龙友生介绍,近年来杨坳山村依托“田园人才”,引领一方百姓发展农村经济,仅是河口镇的一个缩影。“通过镇村有针对性地‘走出去、请进来’培养,通过农民夜校平台搭建,已经在全镇孵化出‘田园人才’500多人。
“你看嘛,政府大院外的那块展板上,就展示着被镇政府表扬的20多个优秀‘田园人才’,他们都是在家乡这片热土上通过几年、几十年的探索后积累了成功的种养技术,他们有养鱼的、养泥鳅的、养羊养猪的,也有种柑橘卖柑橘的,现都已经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了。”镇党委书记王俊威笑道。(邱天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3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