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嗨,“树”先生!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6-24 07: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十年栽成参天大树

嗨,“树”先生!

嗨,“树”先生!

站在自己种的高大、茂盛的橄榄树下,陈新显得很“渺小”。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摄

嗨,“树”先生!

陈新种植的释迦挂果累累。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摄

嗨,“树”先生!

陈新栽种的海南黄花梨芯材(格)很饱满。受访者供图

■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在人们的认知中,10年种出参天大树几乎不可能,但海南有位种树“奇人”栽种10余年的橄榄树,最大胸围已长至1.26米。

至于他种的海南黄花梨,其中一段分枝直径约17厘米,但芯材(格)约14厘米,这让黄花梨收藏者惊叹不已。

“只有先旺根,才能更好地旺杆、旺叶、旺果。”这位种树“奇人”名叫陈新,20岁时从广西来海南定居,30多年来,他辗转三亚、文昌、五指山、儋州、白沙等地从事植物研究,这期间有人对他的“旺根技术”半信半疑,甚至有人怀疑他使用了生长激素。对此,他不作太多解释,而是耐住寂寞,投入研究与实践,最终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肯定。

再生稻,种一次收一年

今年6月中旬,又逢海南的早稻收成季节,在儋州市合罗农场的一个番石榴果园里,一片面积并不大但长势喜人的旱稻种植试验田,引起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水稻专家的关注。

这片占地10多平方米的旱稻植株粗壮,有的稻穗已经压弯了稻秆,谷粒金黄,有的植株仍在抽穗、开花。打理这片农场的是白沙四季花果植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陈新,他拔出一簇正在抽穗的稻秆,将植株根部的泥土冲洗干净后,即可清楚地看到,约有20厘米的主茎长在土层底下,较常规水稻深埋了约15厘米。仔细观察发现,这簇旱稻再生苗多达26个分蘖,在每株稻苗的主茎分蘖节位上又长出有2至5个分蘖,且每个分蘖位均长有多条白色的根须。

陈新介绍,他采取深度种植稻苗的方法,施加自己制作的有机肥,促使稻株主根与侧根变得发达,提高稻株吸收水肥和抗旱、抗风能力,促进抽穗结实能力。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水稻专家尹明教授在实地查看后认为,这种种植方法可促进旱稻再生分蘖苗节位不定根的萌发、生长,当肥料、水分足够时,水稻的主茎上也发生多次分蘖、大部分分蘖也可以抽穗,可实现一次种植,收获二至三季再生稻,相当于一年之内都有收获,提高了旱稻单位面积的产量。

其实,陈新种植再生稻运用的是他摸索出来的“旺根技术”,以前是用在树木身上,后来用在水稻上一样奏效。

百年参天树,十年能种成?

都说“树大根深”“根深叶茂”,可知根系对于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及各种营养物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2013年起,在一片占地大约30亩的坡地农场里,陈新“不按套路”地栽种了海南黄花梨、斯里兰卡橄榄、沉香等珍贵林木和番石榴、黄皮等果树,将自己潜心钻研的“发酵肥料”浇灌根系,促进旺根的系列措施付诸实践。

“对林木植物的研究,就是对树木生根、生长、开花、结果的研究,急不来,需要足够的时间与耐心来探索。”陈新介绍,以种植海南黄花梨为例,他从未施用植物生长激素或化肥,在持续浇灌发酵有机肥的同时,不断地往树干基部培上含有有机肥及腐质层的土壤,促使主干近地部位长出白根(不定根),并发展为强大的地表根群。这一技术尝试和成功,也引起了省内有关部门及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与肯定。

斯里兰卡橄榄树在海南并不多见,在陈新的农场里,20余株斯里兰卡橄榄树大多已长至近20米高,撑起了一片片林荫,其中最大的胸围已达1.26米。

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海南大学科研人员分批进驻这一种植基地开展调查研究,经科学测定树高与树径等指标,验收专家组最终一致认为,陈新独创的“旺根技术”应用于海南黄花梨、斯里兰卡橄榄与番石榴等栽培管理上,能比传统栽培法提升3至5倍的生长速度,提前2至3年投产,树体生物产量、品质与抗逆性也有明显提高,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对海南的绿色农业和生态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并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旺根技术”作用机理的研究,加快建立推广应用体系,将该技术成果转化成为生产力。

无独有偶。2017年,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对“旺根技术对几种海南名特优经济果木的应用研究和示范”等7个项目进行验收结题,肯定了陈新独创的“旺根技术”促使植物根系发达的成效。

让树木吸收更多养分

2019年,在黄花梨“长个不长‘格’”的质疑声中,陈新亲手将一棵主干呈“Y”字形黄花梨拦腰锯断,经测量,其中一段分枝直径约17厘米,但芯材约14厘米,用事实回答了有些人对其“旺根技术”的半信半疑。

“就大约10年树龄的黄花梨而言,能长出这样粗壮的树干确实不多见,内芯长‘格’也较为饱满,相信随着时间变久,这些‘格’的油脂及纹路也会越来越好。”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一名高级工程师对此表示肯定。

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为了不让黄花梨继续长“高”,陈新又“脑洞大开”地坚持每年数次修剪树冠,如今,那批黄花梨最粗壮的树干直径约有40厘米,但树高大多控制在2米左右。“估计已有超过半米的树干被埋在土层里,也长出了不少不定根。”陈新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的专家实地探访后认为,陈新往树干根部培土用的均是经发酵的有机肥、腐质土,较为松软,土粒间存有小空隙,不会抑制根系的呼吸。而且,在水分和养分充足等适宜条件下,可以诱发树干长出大量的不定根,可为林木生长汲取更多的水分与营养。

陈新10年前栽种的数十株番石榴树硕果累累,得益于他定期修剪不让“长高”,如今它们的树冠就像撑开的大伞一样,有的直径已超过10米。“你看,同一棵树上,既有将近1斤的熟果,也有乒乓球大小的幼果,还有刚开花估计下月就长出新果的,一年四季都是这样。”漫步在石榴园下,陈新如数家珍地介绍,每株石榴树一年最大产果量在1000斤左右。在每株石榴树的树干根部,都隆起了半米多高的“土包”,只要用小刀叉挖开就能看到底下早已长出一簇簇的须根系,也不乏大拇指一样粗的木质根系。

今年以来,由陈新创立的四季花果植物科学研究所还签约白沙的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帮扶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

“我认为‘旺根技术’既是民间智慧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实践,也是一项速生、高产、优质的果树栽培技术,值得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和创业实践者进一步探索、提升、交流、合作,希望能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助农增产又增收。”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尹明教授表示。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推广“旺根技术”,2022年初,陈新又在儋州与白沙交界处新租了约40亩坡地,用于栽种释迦、黄花梨、沉香、油茶等林木,如今,已有半数释迦挂果累累,收成在即,这位种树“奇人”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地落地、结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海南展馆里,能与黎锦相媲美的“人气王”,当属海南黄花梨。在展馆入口处,一对海南黄花梨出头榫新南官帽椅造型典雅,许多观众细看纹理、轻抚椅身。“这质感真不错,不愧是海南黄花梨。
2024-05-27 08:20:00
... 海南展馆里,能与黎锦相媲美的“人气王”,当属海南黄花梨。在展馆入口处,一对海南黄花梨出头榫新南官帽椅造型典雅,许多观众细看纹理、轻抚椅身。“这质感真不错,不愧是海南黄花梨
2024-05-29 01:24:00
本文转自:人民网-海南频道人民网东方10月15日电 海南黄花梨,古书一般称为“花梨”或“花榈”,其心材(俗称“格”)既是名贵的木材和香料,也是珍贵的中药材,被誉为“木中黄金”。目
2024-10-16 07:39:00
海南东方创新推行黄花梨树种养交易制度:戴上“身份证” 变身“摇钱树”
...(记者宋彤桐)8月22日,记者从8月22日举行的东方市海南黄花梨树种养交易制度集成创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东方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协同吉利集团等企业和协会力量,
2023-08-22 21:37:00
打造旅游度假区、突出黄花梨文化……东方走出“农旅文”发展新路子
...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佳的游玩环境。突出黄花梨文化 打造集种植、加工等为一体产业链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数东方。东方素有“感恩福地、花梨之乡”的美
2023-08-30 21:31:00
海南东方“村BA”冠军奖杯亮相 由75年树龄的黄花梨雕刻而成
...出炉了,让我们一起瞧瞧冠军奖杯长啥样。由75年树龄的黄花梨雕刻而成的海南东方“村BA”冠军奖杯。据了解,海南东方“村BA”冠军奖杯高约38厘米,宽约12厘米,全身取材海南黄花
2024-12-04 20:12:00
...际大会上,海南国盛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展出了一件“海南黄花梨九九龙柱”树雕作品,该作品原料为海南黄花梨老料,雕刻了99条龙,长2.99米,最大直径35厘米,重约100千克。据介绍
2024-11-29 21:05:00
南国智库·观察 | 千年之后 海南沉香花梨到底能玩出多少“花样”?
...三,年产量300吨左右,以白木香为主。在大会分论坛——黄花梨产业传承与文化创新论坛上,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海南黄花梨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花梨雕刻制作
2024-12-01 18:11:00
“村BA”来了 | 冲击第一 东河镇黄花梨山庄队30号球员王如玉获评全场最佳
...在东方市文化广场继续进行。女子组第二场比赛由东河镇黄花梨山庄队对阵感城镇乡投队,东河镇黄花梨山庄队以40分优势轻取对手,30号球员王如玉斩获全场最佳。王如玉(左)获得最佳球员
2024-11-03 11:25: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只是一层薄薄的土 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 初中生回忆去世的奶奶感动全网
“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奶奶明明没吃,却和我一样开心,幸福从罐子里跑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近日
2025-11-16 07:58:00
提醒老人接娃 活动室装上“放学铃”
“叮铃——”清脆的电子铃声响起,正在活动室排练舞蹈的老人们停下动作,互相道一声“下午见”,便匆匆赶往学校接孩子。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2025-11-16 15:37:00
鼻孔塞入异物 深夜送医取出
2岁孙子出于好奇,将一粒花生塞入鼻孔,爷爷尝试多种方法均未能取出。11月15日晚,网格员接到求助后,立即开车将孩子送往医院
2025-11-16 15:37:00
孩子头上磕了个包? 头皮血肿的紧急处理与护理误区
客厅里突然传来“砰”的一声闷响,紧接着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冲过去一看,宝宝额头鼓起一个大包,或是后脑勺磕在了桌角,慌乱之中
2025-11-17 04:59:00
孕妇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孕期不仅是孕育生命的美好时光,也是女性心理变化最为复杂的阶段。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身体形态的改变以及对未来角色的期待与担忧
2025-11-17 04:59:00
从反思到前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教育的旅程,是一场漫长且温柔的修行。它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力量。身为一名教师,我时常在课堂的细节之内、学生的眼神之中
2025-11-15 05:22:00
【天眼快评】男孩总把牛奶给同学喝,一句“他没有妈妈”,让人瞬间破防
近日,河南一位妈妈与儿子的对话,让“一盒牛奶”成了全网热议的温暖符号。这份藏在牛奶盒里的善意,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在层层转折中
2025-11-14 16:12:00
【天眼快评】养儿防老变成养儿挨打?九旬老太被亲儿子暴打,家丑背后是犯罪
我真的气到手抖!你们看到那个视频了吗?江苏常州,一个中年男人,先对90多岁的老母亲厉声质问,然后揪住头发,一巴掌一巴掌往脸上扇
2025-11-13 12:00:00
爱不该只放在心上 珍爱网倡导勇敢表达的力量
在爱情里,有些感情藏在心底,却从未说出口。有人以为“懂我无需多言”,却忽略了真心若不表达,往往会在沉默中被误解、在等待中被消磨
2025-11-13 16:41:00
“詹胡涛加油,你的座位我们一直留着”!安徽18岁少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后病逝
大皖新闻讯 以詹天佑为榜样,梦想是造出最好、最安全的火车......今年夏天,来自安徽太湖的18岁少年詹胡涛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2025-11-13 19:11:00
徒步1500公里 蚌埠一男子耗时49天从深圳走回老家
大皖新闻讯 两双徒步鞋,一个简单的行囊,53岁的丁先生从深圳繁华的都市圈出发,沿着105国道一路向北,历时49天,徒步1500多公里
2025-11-11 16:16:00
妥协换不来爱情 珍爱网:主见是爱情里最迷人的底气
有人为了伴侣放弃心仪的工作机会,后来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后悔;有人因为怕对方不高兴,藏起自己喜欢的小众爱好,慢慢忘了自己本来是什么样
2025-11-11 18:22:00
一碗炒饭香 一片真情浓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初冬寒冷,暖阳温馨;生活多磨,真情动人。这几天,吉林一位父亲为女儿吃上自己的炒饭900里奔赴的故事
2025-11-11 11:14:00
张纪中妻子杜星霖向“黑粉”宣战后最新发声:接受议论但无法忍受网暴,将起诉维权
大皖新闻讯 近段时间,著名导演张纪中妻子杜星霖以长期遭遇网暴忍无可忍为由,发视频向“黑粉”宣战一事,持续引发热议。此后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两个账号处于停更状态
2025-11-10 14:05:00
图说“市监蓝”丨服务型执法·护航新福建
p{margin-top:0pt;margin-bottom:1pt;}p.X1{text-align:justify
2025-11-10 16: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