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本报讯 (记者曾艳 通讯员邹惠美)“感谢党的好政策,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政府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我们家渡过难关。”近日,家住南康区东山街道的李先生眼含热泪向民政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李先生家原是因子女上学支出型贫困家庭,夫妻俩在家具厂务工,一双儿女在读大学,但今年2月,李先生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住院治疗后花费23.12万元,其中个人自付部分需要10万多元,高昂的医疗费用令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由于李先生近期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突然增大,省“数字民政”系统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随即发出预警信息,南康区东山街道办民政工作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入户调查了解情况。经查实,李先生家庭基本生活有困难,工作人员随即协助李先生申请急难型临时救助,并且现场向李先生夫妻讲解低保相关政策,告知其要提供相关资料进行申请。当月,李先生一家就得到了政府临时救助3000元,家庭主要劳动力李先生也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每月能获得515元救助金,暂时缓解了生活困境。
南康区有关部门将李先生一家纳入“三类人员”进行重点监测,针对李先生患重病、妻子无法正常务工家庭收入骤减,以及一双儿女在读大学的实际情况,民政部门又协助其申请了2万元的特别救助,让这个家庭重拾生活的希望。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充分运用“数字民政”系统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监测预警功能,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工作模式,对低收入人口预警信息进行全面核查,依托乡村干部、民政协理员、网格员等力量,开展“敲门遍访”和主动研判,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实现了“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同时,主动对接医保、残联、乡村振兴、住建、人社等民生保障部门,开展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工作,根据家庭困难类型和实际需要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让社会救助更精准更全面。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新增城乡低保2.9万人,新增城乡特困供养人员2500余人,实施临时救助2.73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20.18亿元,切实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