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
10月2日,国庆中秋假期的第二天——南京DNA音乐节如期而至,一场属于年轻人的音乐盛宴在南京幕燕滨江火热上演,如同一股强劲的青春风暴席卷而来!
顶流同台:舞台细节拉满,多元曲风点燃全场
10月2日的南京鼓楼幕燕滨江上元门音乐草坪,被初秋的江风与沸腾的人声包裹。
下午2时半,音乐节在LeonLin带来的歌曲《But》中拉开帷幕,现场顿时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记者看到,南京DNA音乐节现场的每个角落都传达着个性与创意的理念,为达到最佳视觉效果,音乐节舞台大屏宽度达107米。
邓泽鸣、王子浩、Gali……多位歌手连番为观众献上不同音乐风格的精彩演出。音乐节的高潮则在晚上8时许降临,“岁月在默数三四五六,第六天以后”的旋律刚起,全场观众便自发与林俊杰合唱起歌曲《愿与愁》,长江的涛声与歌声交织,不少从外地赶来的粉丝现场红了眼眶。
而最后林俊杰和张艺兴合唱的《为你揭晓》更是让全场沸腾,全场观众自发组成“人浪”,手机闪光灯连成的“星河”在草坪上起伏。
沉浸式体验:观众故事里的“南京记忆”
“我们挺喜欢南京的!”来自杭州的“00后”粉丝小陈举着林俊杰和张艺兴的双人应援牌,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背包里的“装备”——定制手环、南京主题明信片。“本来只买了音乐节门票,昨天到南京后,去老门东逛了逛,觉得南京是一座特别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小陈说,看完演出后,她还计划去夫子庙坐船,“听说晚上的秦淮河特别美,那我就在南京多待两天,把南京的经典景点都逛一遍。”
来自连云港的李女士带着女儿坐在草坪中间,手里拿着刚买的烤肠,“女儿是张艺兴的粉丝,非要拉着我来。没想到音乐节这么热闹,还有这么多好吃的!”李女士笑着说,她已经在手机上订了去钟山风景区的门票,“既然来了,就多待几天,带孩子感受下南京的文化,也算是一次特别的假期旅行。”
从上海来的周女士是第一次来南京,她手里拿着一张写满“打卡清单”的纸条,“昨天到南京后,去颐和路拍了照片,我觉得南京特别有韵味。”周女士说,她已经在社交平台发了好几条南京的视频,“好多朋友问我南京好不好玩,我都推荐他们来,南京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年轻活力。”
流量变“留量”:音乐节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
这场集结33.6万人“想看”、门票提前售罄的音乐节,不仅带来了单日3.5万名年轻歌迷的“流量”,更通过多元联动,将短期客流转化为带动城市消费的“留量”。
记者了解到,南京DNA音乐节线上各个平台话题传播超4亿次,从8月15日起分3次开票,每次开票都秒罄,成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极具影响力的音乐节之一,让南京向全国展示了其“年轻化”“多元化”“包容性”的城市形象。其中,观众中男女占比分别为72%、28%,有83%为外地观众(20%省内,63%省外),17%为本地观众。大量年轻人的关注与流入,为古都南京注入了全新活力!
“与此同时,南京DNA音乐节结合国庆中秋假期,以‘跟着演出去旅游’为主题,联动全市旅游景区进行票根经济宣传,将南京市、鼓楼区文旅优惠政策,与音乐节观演亮点及攻略结合,带动酒店住宿、餐饮消费、周边旅游等文旅产业的增长,促进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形成文旅产业链的集群效应。”音乐节主办方之一南京市文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确实,音乐节临近这几天的生意比平时好太多了,特别是今天!”在音乐节附近卖应援周边的摊主刘师傅笑着说,他进的南京主题应援物——印着“南京DNA”字样的折扇、钥匙扣,已卖断了货。“很多游客不仅买应援物,还会问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我给他们推荐了夫子庙和秦淮河。”刘师傅说。
音乐节不仅带动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更成为提升南京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分享着南京DNA音乐节现场的精彩片段、南京的江景夜景,还有打卡的本地美食,不少人留言“看完想去南京”“南京也太会了吧”。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小张说,她本来只计划看完音乐节就走,“但到了南京后,发现这里不仅有好看的演出,还有很多值得逛的地方。”小张说,她已经把南京列入“必再来的城市”清单,“以后有机会,我想带着家人一起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0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