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印度总理莫迪开启了访美之旅,从印度国内舆论来看,印媒多数都是对莫迪此次访美“唱赞歌”的,认为印美关系将由此迈上新台阶,而且两国尤其会在国防合作领域达成“里程碑式”的协议。不过,在莫迪专机还没到达美国时,却先收到了一条忠告,那就是“美国迟早像对中国一样对待印度”。
莫迪专机还没到美国,先收到印度媒体的忠告
印度媒体普遍认为莫迪此访有助于印美进行战略层面的合作,以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针对中国的意味非常浓厚。但是《欧亚时报》却一反常态,对莫迪发出了忠告,这也反映了印度内部还有一部分人,对美印关系发展保持着难得的清醒认识。
这家印度媒体援引历史事实,驳斥了印度舆论普遍认为“印美联手应对中国”的一些观点。文章指出,在当前世界格局不稳定且难以预测之际,国际关系正在发生快速转变,比如中东“火药桶”迎来了和解潮;美国开始大力支持冷战时期的对手乌克兰;瑞典和芬兰这两个国家,即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坚持不结盟,现在却积极申请加入北约。而对于这次莫迪访美,无论是印度国内媒体还是西方媒体,都对这次访问进行吹捧,将其描述为后疫情时代世界上两个最大民主国家的最重要战略会议。
《欧亚时报》表示,美国在一战以后,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研发最新技术上,而当时的欧洲大陆仍在“燃烧”并拼命修复战争造成的破坏,然而美国对欧洲国家的事务没有兴趣。印度和中国甚至都不在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视野之内,美国的全球地位政策文件中,甚至都没提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欧亚时报》报道截图,对印美关系保持着难得的清醒
即便到了二战时期,美国的这种政策仍然在延续。当时美国明确指出,引发二战的导火索,是欧洲的“内部问题”,这明显是对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漠不关心。从德国闪击波兰,到进攻苏联的两年时间里,德国虽然没有进攻英国,但包括法国在内的同盟国已经出现了瓦解迹象。即便如此,美国仗着自己在北美大陆远离战场,仍然拒绝参加二战。直到被日本偷袭才加入了同盟国阵营。如果日本不袭击珍珠港的话,恐怕世界历史就要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了。
但是,虽然美国在参加二战后,对苏联进行了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从而战胜了德意日轴心国,却在战后的“分享”二战胜利果实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最终冷战爆发后,苏联从盟友变成了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此后美国诱使欧洲国家与美国结成北约军事同盟,充当对抗华约的“先锋”。此外,美国在冷战时期,还因为意识形态差异,进行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美国还宣扬了冷战战略最令人厌恶的格言:“不和我们在一起的人就是反对我们的人”。
对于冷战时期的印美关系,美国政府是“痛恨”印度的不结盟立场的。这家印度媒体认为,美国与巴基斯坦进行军事合作,并提供武器装备的支持,就是为了“教训”印度。最终美国对巴基斯坦的直接军事援助,导致上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先后爆发了两次印巴冲突。
印媒称,美国军援巴基斯坦,导致印巴冲突爆发
此外,历届美国政府都采取了反印立场。比如针对印度的联合国安理会第99号和第100号决议,全都被苏联朋友给否决了。美国还阻止法国向印度空军提供“阿尔法”高教/攻击机。在印度进行第二次核武器试验后,美国对印度发起了各种制裁。美国还反对任命印度人沙希·塔鲁尔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拜登政府还施压俄罗斯取消为印度太空计划提供发动机。而在俄乌冲突后,在联合国涉俄决议投票中,印度不止一次投下弃权票,拜登政府甚至还考虑制裁印度。
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后,几乎与美国平起平坐,在某些方面甚至领先于美国,比如独立建造空间站。因此,美国现在需要一个靠近中国的“伙伴”来遏制中国发展。而印度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三年前与中国发生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使印度成为美国拉拢的首要对象。因为拜登政府意识到,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不可能由跨大西洋的美国独自完成,美国在印度洋只有迭戈加西亚基地可以使用,因此需要印度支持美国并牵制中国,开始将印度拉进美日印澳四方机制之内。然而,美国在组建四方芯片联盟时,却对印度置之不理。
印度追求成为像中国一样的“真正世界大国”
文章进一步指出印度的国家利益所在,是追求成为像中国一样的“真正世界大国”。而这一战略目标,恰恰是美国不能容忍的。美国未来是否会对印度设置限制条件?美国是否真的关心印度的安全需求,还是仅仅为了利用印度遏制中国?面对这些问题,这家印度媒体给出了一个很“中国式”的答案,那就是只有美国拿出诚意,印美关系才能繁荣发展。
印度一直希望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不但想要取代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还想“入常”,莫迪也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让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愿景。那么从美国的对华政策来看,美国所谓不能容忍中国的,更多的不是中国本身,而中国的发展壮大,崛起成了一个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美国认为中国实力和地位的提升,对自己的一家独大的霸权体系构成了“威胁”。
所以在美国看来,是绝不允许世界上出现足以挑战美国的霸权,又不受美国影响的国家存在的。因此《欧亚时报》对即将抵达美国,开始正式访问的莫迪发出了忠告:美国迟早会像对中国一样,也对印度进行“打压和遏制”。印度只要还想着成为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就不应该把自己绑到美国的战车上。
中国入世签字仪式
因为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冷战结束后,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军事实力也无法和打过海湾战争的美军相比,外交方面中方的也远不如现在有影响力,像中东等一些地区问题中方更是没有发挥外交斡旋的能力。虽然此后也发生了银河号事件、台海危机、南联盟使馆遭到美方悍然轰炸,以及南海撞击等一系列美国对华挑衅行为,不过由于中方的实力所限,美国并没有像现在这般大力实施封锁中国的政策。
时间进入到新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也出现转变。直到奥巴马政府向中方提出所谓的“G2”战略为止,美国与现在实施对华“脱钩”战略相反,而是在产供链上开始了自己的布局。美国当时的想法是,默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产业转移到中国,自己则发展金融服务业,同时控制高科技等高端产业。最终让中国成为美国的“血汗工厂”,为美国制造廉价的商品,而美国自己通过金融和高端产业在全世界割韭菜。奥巴马政府当时提出“G2”战略,就是想让中方接受这一现实。
奥巴马政府提出“G2”战略被中方识破
不过,中方识破了美国的阴谋,一方面美国让中国成为自己的附庸,另一方面美国提出的“美中领导世界”的概念就是在挑拨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因此中国无论是从内部还是外部考量,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要求,那样美国将牢牢地控制中国,从中国身上“吸血”。此后美国提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了围堵中国的力度,特别是将美军的全球军事资产收缩,重点部署到中国周边。直到现在拜登政府的所谓“印太”战略和“脱钩断链”政策,对中国的围堵封锁达到了前所罕见的程度,也让中美关系跌落到最低点。
由此看来,印度现在如果跟着美国的政策走,一旦实力发展崛起,到那时要么成为美国的附庸,被美国“吸血”。要么就像中国一样,对美国发起反抗,不过“美国吃肉印度喝汤”的愿望就别想了,最终结果恐怕印度连汤都喝不上,还要成为美国的遏制对象。
现阶段,莫迪政府的战略仍然是在美国和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并且相对来说更加靠近美国。莫迪政府也有在世界上发挥影响力、大展拳脚的意愿,比如今年担任上合组织和G20峰会的轮值主席国,莫迪政府想借此提高印度的国际地位。也许印方现在自信能够把握好在中美俄之间保持平衡的度,但是美国显然不允许印度继续维持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军事、能源领域的合作关系。同时,美国也迫切希望印度“真正”站到“挑战中国”的第一线。
对印美靠近,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另外,美国已经在“四方安全机制”中,给印度找好了“备胎”,包括但不限于菲律宾、韩国等。也就是说,美国对于印度也在做两手准备,加入美国的阵营,与中俄划清界限,同时成为围堵中国的“马前卒”。或者是与美国保持距离,甚至是面临美国的制裁。所以,莫迪此行也有保住印度在“四方安全机制”中位置的意图。
从中国的视角出发,对于印度和美国的靠近,不管印度内部如何争论,我们都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的头脑。因为美国想的就是让印度从另一个战略方向发力,以分散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精力和资源。而美国给印度的好处,就是替代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地位和全球产供链中的角色,这对莫迪政府是极具吸引力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11: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