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海军消磁兵的“奋斗磁场”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5-03-21 11:17:00 来源:锋行天下

■李广军 本报记者 彭冰洁 特约通讯员 封志斌

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消磁站机房内,设备开机的“嘀嗒”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二级上士颜克新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新的一天。

方寸荧屏,杂乱的磁性数据上下跳动,颜克新的眼神格外专注。在他有条不紊地操作下,一连串数据沿着电缆从不远处停靠的战舰上汇集而来,通过后台系统换算和汇总,无形的磁场被瞬间定格。

屏幕上看似毫无规律的曲线,在颜克新眼中,却是为舰艇测定磁性状态的“心电图”。他轻点鼠标,电流脉冲逐渐加大,电缆轻微颤动,电磁空间悄然发生变化,一场为战舰量身定制的特殊“治疗”开始了。

今天,让我们走近海军消磁兵,感知他们的“奋斗磁场”。

“锉”掉内心的浮躁,找准人生的“接头”

消磁是什么?

这是来到消磁站后,每一名新兵都会提出的一个问题。

“消磁就是给舰艇穿上‘隐身衣’,帮助它们防御磁性武器的攻击和磁性探测。”上等兵陶端熏形象地比喻,“新造、修理和达到一定使用期限的舰艇都必须进行消磁,以确保航行安全。”

在地球磁场的长期磁化和机器运转、海浪拍打等内外力作用下,舰艇会因自身磁性积累而变成一个大磁铁。为保护舰艇免受磁性武器威胁,实现“磁隐身”,海军消磁兵应运而生。

虽然如今介绍起来头头是道,但接受并认同自己“消磁兵”的身份,陶端熏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陶端熏从高中时就梦想着当兵入伍。进入复旦大学后,他3次应征,终于如愿加入海军。没想到的是,原本想跟随战舰驰骋大洋的他,却成了一名消磁兵。

期待落空的滋味格外难受,然而更大的挑战来自专业。作为一名文科生,陶端熏对磁场、磁性等知识学习起来十分困难,而真正的消磁工作,比他的预想还要困难。

第一次执行任务,陶端熏被安排跟着班长陈宇翔去“锉头”。他以为自己只需要手拿锉刀跟在班长身后清理电缆接头,当好“小跟班”就行。当他信心满满地上了船,却屡屡犯错,导致电缆接头不能在接缆前及时“锉”好备用,拖慢了工作的整体进度。

回到营区,懊恼不已的陶端熏找到陈宇翔虚心请教。“其实,每名消磁兵都是从当‘锉头工’开始的。”陈宇翔耐心解释,“它看似简单,其实对人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对绕缆的整体方案‘心里有数’,准确判断好电缆的长度、方向和出水位置,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和队友密切配合,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

“消磁看起来就是用几段电缆把船‘绑’起来通上电,但其中的‘门道’可多了!点位如何定、线缆怎么绕、接头怎么连……”拍拍陶端熏的肩膀,陈宇翔意味深长地说,“战时状态,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影响战舰顺利出航。”

这段经历,“锉”掉了陶端熏内心的浮躁。从学习舰艇“定点”到研究电缆走势,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跟在班长骨干身后虚心请教。线路布设密集,就一根一根捋;原理复杂难懂,就一点一点钻。

刚开始接触消磁工作时,陶端熏感觉这是一个技术工作。如今,他觉得消磁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灵活的思维。在消磁兵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像服装设计师一样思考和创作,为战舰设计一套合理的消磁方案。“设计方案要与舰艇的型号、吨位的大小相匹配,不能照猫画虎、按部就班,只有量身定制、灵活调整消磁线圈参数,才能将磁场消除到目标区间。”陶端熏说。

陶端熏的抽屉里,整齐摆放着一摞各型舰艇消磁方案设计图,这些是老兵们传给他的“宝贝”。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是他们研究标注的各个关键位置和重要信息。担心图纸磨损,陶端熏给每一张都缠上了透明胶带。每一名老班长,都有着自己的方案。不同的图纸,体现着不同人的性格特点。陶端熏在不断临摹老班长的图纸中积攒着经验,探索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方案。

打点、布缆、绕缆……短短一年,陶端熏已经能够较好完成工作。他参与完成的数十次消磁任务,让他磨炼出超出同龄人的沉稳冷静。不过,陶端熏还有一个期待——他希望做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完美图纸。

“一笔一画,都关系舰艇安全;一举一动,都为了胜战服务。”他在日记中写道,“放平心态、练强本领、追求卓越,我找准了人生的‘接头’——沿着前辈们的足迹,成为一名优秀的消磁兵。”

这支队伍中,每个人都有一张“图纸”。这张图纸,记录着消磁兵对守护舰艇的执着,也记录着消磁兵对战位的坚守。

磁场连着战场,消磁就是消隐患

一艘带磁铁的小纸船,在地球仪上缓缓移动模拟舰艇航行,随着移动距离增加,被吸引而来的钢针越来越多……

在帮助新兵认识消磁兵的职责和使命时,一级上士扈希新习惯从一堂手工课入手。在简易教具辅助下,即使是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的人,也能直观了解战舰磁场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进站消磁的过程和效果。

“消磁事关舰艇隐身性能,直接影响海上执行任务的能力,必须慎之又慎、精而又精。”每次执行任务,扈希新总会一遍遍叮嘱大家。

进入消磁站16年来,扈希新累计完成近千次舰艇消磁保障任务,但其中一次最让他难忘——

“正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临沂舰搭载首批122名中国公民,从也门亚丁港安全撤离……”2015年3月的一天傍晚,扈希新和战友们在晚饭时间打开电视,听到这则新闻。

新闻中的舷号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在半年前,他们刚刚为这艘战舰完成消磁。扈希新动情地说:“我们仿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临沂舰上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

这让消磁兵们对自己的战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海军舰艇在深海留下的每道航迹,都有消磁兵的汗水和付出,自己的知识储备越多、专业能力越强、消磁标准越高,舰艇的胜战能力就越有保障!

“磁场连着战场,消磁就是消隐患。”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是二级上士王勇强从事消磁工作10余年来的亲身体会,“消磁不仅是个技术活,更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由于消磁工作需要配合舰艇年度训练和大项任务安排,最忙碌的时候,王勇强和战友们连续两个月鏖战,几乎一直连轴转,“常常是一艘船接着一艘船干,吃饭睡觉只能在码头上解决。”

一个风雪交加的傍晚,王勇强和战友按预定计划对一艘战舰进行消磁作业。没想到工作刚刚展开,该舰就临时接到上级通知,次日要赶赴远海执行重要任务。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调整消磁计划。”几名技术骨干商讨之后达成一致意见。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猝然打响。磁场测量、数据分析、绕组调整……官兵们迅速进入状态,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关键时刻,“拦路虎”突然出现:舰艇的后甲板放置了一个大型临时设备,导致磁场数据一直无法达标。所有人聚集到甲板上,展开了头脑风暴。“可以尝试将设备也绕上电缆,进行线圈加密。”一位老班长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时已经是凌晨,为了保障消磁任务的圆满完成,他们加班加点调整电缆。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却没有一个人停下休息。

时值冬日,寒风夹着海水抽打在官兵脸上,手套不时与缆绳冻在一起。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分析计算、反复通测、磁场达标……结束工作,天已经蒙蒙亮了。

随着太阳升起,战舰如期驶离码头,王勇强和战友们活动着几乎冻僵的身体,缓缓走回营区。

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让王勇强的双手被线缆磨出厚厚的茧,也练就了他的过硬本领。王勇强不仅可以将线缆余量精准控制,判情准确率也高达99%。

事业磁力经久不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没有任务的时候,扈希新喜欢“泡”在实验室里,研究装备参数、学习最新成果……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

扈希新是海军消磁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当初来的时候,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触消磁,没人教就只能自己看书,白天忙工作,晚上加班学。”一群“门外汉”多次到科研院所“取经”,集体组织科技攻关,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舰艇消磁的理论数据和宝贵经验。

这些年,新型战舰密集下水,装备更新换代创造的“海军速度”,成为人民军队阔步迈向世界一流的生动缩影。

“每次有新舰到站,大伙都格外激动和兴奋!”这也让扈希新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本领恐慌,“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浪潮!”

扈希新和战友们发起了新的冲锋——消磁设备两次改进,让消磁作业时间和人力投入减少一半以上;主动革新线圈绕缆方式,消磁保障任务数量和质效大幅提升……

和扈希新一样,三级军士长张伟也是官兵们眼中的“学习达人”,在码头上、学习室、实验室,总能看到他凝神沉思的身影。

几年前,张伟领命参与某舰艇消磁保障任务,突遇设备“罢工”。这类故障鲜少发生,他们赶紧联系设备厂家给予指导。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才有出路!”虽然最终解决了问题,没有耽误舰艇出航,但这件事让张伟感到后怕,“如果在战时,因为设备故障贻误战机,后果不堪设想!”

针对能力短板,张伟和战友们研发新设备,开创新方法,立足自身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入伍20多年,张伟一直保持着记工作日记的习惯,10多本厚厚的笔记本,既有在工作中的复盘总结、研究思考,也有科研上的思路灵感、矛盾问题,凝结着他的青春与心血。他牵头编纂的6本专业书籍,成为消磁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得到官兵们一致好评。

装备护理、仪器检修、文章撰写、体系总结、科研创新……在外人看来,张伟总是忙忙碌碌。他自己却说,“要想屹立在转型发展的风口浪尖,唯有争分夺秒地学习、马不停蹄地研究。”

事业磁力经久不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和张伟一样,每名消磁兵都在加速奔跑——

二级上士张建任用业余时间学习钻研电气领域知识,休假回家一个月“闭关”考取高级电工证书,遇到棘手问题再也不用等待厂家上门;不甘于“只当流水线上的‘螺丝钉’”,00后班长曾志南主动学习新理论,考取相关技能证书,成为消磁站最年轻的技术骨干;为了更好解决测磁精确度问题,老班长杨磊峰和几名战友组成科研小组,展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

无数个日夜里,这群平凡的士兵,就这样与大海相伴、枕涛声入梦。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斗磁场”中,这群海军消磁兵,在无形磁波中守护着战舰,也读懂了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解放军报)【编辑:苏亦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电磁弹射vs电磁炮:令人惊叹科技原理,磁铁的真实威力究竟有多大
...的奥妙所在。电磁弹射和电磁炮的共同原理:利用强大的磁场力量电磁弹射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将舰载飞机从航母上高速发射出去的技术。实现电磁弹射的关键是通过电磁铁产生强大的磁场,并将其应
2024-02-02 10:18:00
神十九将带果蝇上太空 小鼠:等我~
...境下果蝇的一些生长发育以及它的一些行为。地球是一个磁场的环境,但是月球上没有磁场,火星上有微弱的磁场,这样我们需要在太空提前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建立亚磁环境来研究,亚磁和微重
2024-10-29 16:54:00
又一重大突破!美核潜艇致命弱点被发现,位置、行进方向可被锁定
...潜艇接触,便会产生紊流,从而导致34到50赫兹的电场和磁场的出现。这些电磁场能够通过电离层反馈回来,其信号强度刚好在我们现有的探测技术可检测范围之内。换句话说,使用最先进的探
2023-08-20 22:06:00
福建舰新照曝光!1个月完成了美航母8年工作量,中国走对路了吗?
...基于电磁原理的舰载机起飞系统,主要作用是通过利用电磁场的力量,然后推动舰载机脱离甲板。而相较于传统的蒸汽弹射器,不得不夸一下电磁弹射器,确实具有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快的响应速度
2024-01-06 11:35:00
无人水面艇:海战场上崭露头角
...息技术快速发展,无人艇研发迎来新机遇。例如,声波和磁场扫描技术的应用,使无人艇具备海上监视和侦察能力;远程控制和探测技术的应用,奠定了无人艇遂行海域探索、目标搜救等任务的基础
2023-09-01 16:38:00
中国官宣第三艘航母!解放军的人已经上船,8万吨巨舰压迫感十足
...或舰船从静止状态加速到起飞或航行速度的技术。通过电磁场的作用,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实现快速、平稳的起飞或航行过程,对于这项技术,可以说,使福建舰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起降多架舰载机
2024-01-05 09:08:00
黑龙江多地出现红绿极光!与它有关
...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它们还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即地磁暴。随着磁暴活动逐渐加强,地球高层大气被不断加热,进而膨胀并扩散
2023-12-02 11:26:00
湖州市文联张伟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书法美术邀请展上致辞
...生。从未出过远门我,军旅生涯的第一站就是首都北京的海军军营。我一生与水结缘,近三十年军旅生涯就是在中国“海军军官摇篮”——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度过的。五年前,我退役转业返乡,组织
2024-11-02 10:41:00
地球磁场的奥秘揭晓:磁偏角的调整方法是什么?
地球的磁场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这个神秘的磁场不仅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暴的伤害,还为动物导航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地球磁场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微小的变
2023-12-12 10:35: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救助船、直升机齐出动!北部海区最大规模海上救助演练在烟台举行
大众网记者 陈晓 实习生 董玉 烟台报道5月27日上午,交通运输部在山东省烟台市组织开展2025年度救捞系统海上救助暨防汛排险综合演训
2025-05-30 11:32:00
央视新闻讯 近日,海军航空大学在渤海湾畔组织大场次、高强度对地实弹射击训练,在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下,参训飞行员使用火箭弹、航炮弹等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实弹攻击,锤炼飞行员实战能力。
2025-05-30 15:58:00
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
近日,空军首次在院校组织实施空中加油专项训练。空中加油专项训练顺利完成,遂行任务能力有效提升近日,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机场
2025-05-30 16:10:00
东营海警局积极探索科技管海新模式
近年来,东营海警局在探索海域管理新模式、向科技要战斗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通过引接公用平台、与涉海单位共享等方式整合多种科技力量实现科技管海
2025-05-30 19:31:00
据媒体报道,我国外销型战机歼-10CE首次取得了实战战果,在空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对此,国防部发言人作出了回应
2025-05-30 07:47: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建校5周年|商海宽:从资深海员到海院教师,为海上安全筑牢“生命线”
“直升机重心在顶部,一旦迫降坠入水中,将发生180度翻转。大家有个心理准备,要沉着冷静,别太害怕……”5月26日,河北唐山曹妃甸
2025-05-29 23:42:00
首都航空青岛中队安全员参观青岛民航博物馆: 传承航空精神 铸安全之魂
在碧空如洗的日子里,首都航空青岛中队的安全员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求知的心情,踏入了青岛民航博物馆的大门。这座承载着厚重民航历史的殿堂
2025-05-29 16:20:00
圆满成功!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海阳东方航天港顺利实施海上发射回收试验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魏萱)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海上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6:22:00
接连两起,军机客机均出事故!韩国一架军机坠落,已致3人死亡,另有一架客机冲出跑道,机上载有183名乘客。最新消息:军机上4名人员全部遇难。
2025-05-29 18:59:00
铸安全盾牌,造服务口碑——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开展2025年度保安队员春训
鲁网5月29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刘子航)为进一步强化保安队伍实战能力,筑牢安全防线,日前,青岛市景福源通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组织骨干安保队员开展专项技能强化训练
2025-05-29 16:56:00
海阳“问天”再获突破,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飞行回收试验成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钟建军 通讯员 高圆圆2025年5月29日4时40分,海阳东方航天港园区企业箭元科技元行者一号验证型火箭在东方航天港液体火箭动力试车基地进行了首次飞行回收试验
2025-05-29 13:13:00
歼-10C总师:签不完,根本签不完……
歼-10C总设计师王海峰一回母校西北工业大学就被“包围”了大家排长队找总师签名网友: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近日西北工业大学举办航空论坛歼-10C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峰来到现
2025-05-29 08:14:00
无人驾驶收割机 麦田“大显身手”
5月28日,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1600亩小麦开镰收割。今年六合区组建10支农机应急队,以机械化力量筑牢“三夏”生产安全防线。图为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在智能作业收割小麦。南京日报/
2025-05-29 08:18:00
比亚迪欧洲首超特斯拉,中国制造改写全球格局,美国不再是领头羊
x 中国车企在欧洲干了件大事!最新数据一曝光,整个汽车圈都炸锅了,4 月份比亚迪在欧洲卖出 7231 辆电动车,同比暴增 169%
2025-05-29 00:06:00
人民币又扩圈,重要邻国送上厚礼,总统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当下,中美博弈,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小国夹在中间很难受,尤其是美国动不动就搞胁迫的把戏。逼迫一些小国选美国,否则有我无他
2025-05-29 0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