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美丽中国需要更多“双碳”先锋
讲述人: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教授 陈结
【研究者说】
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运而生。
在“双碳”目标愿景下,现有科学技术储备尚不能满足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的需求,据预测,未来5~10年我国“双碳”人才需求量将达到百万规模,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设立,可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管好碳排放,事关企业的“钱袋子”,不仅有助于企业节能减排,还可通过盘活碳资产实现增值保值,让企业获益。放眼国际,有的国家能源集团已将电力、化工、煤炭、运输等板块纳入碳排放管理范畴,涉及数百亿元碳资产,数据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真金白银的损失。而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既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开展相关项目研究,也可以从事碳减排、碳交易等碳资产管理工作,对于管好碳排放十分重要。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这个专业对学生在环境、法律、金融、化工等领域的知识储备要求也比较高,多学科交叉、通专融合是突出特点。攻读这个专业,大一是打基础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大类课程。大二至大四是专业强化阶段,主要学习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碳转化与合成原理、碳捕集原理与技术、碳监测与核算等核心课程。
我们希望,广大青年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成长为“高精尖缺”人才,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目前,我们还在积极探索设置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创新贯通培养模式,为美丽中国培育更多“双碳”先锋。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张胜、任爽、王胜昔、张国圣、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徐梦玲、张站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