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树林下密密麻麻,
路过都不敢张嘴。”
最近,不少游客留意到,
西湖边每年都有的
成群结队的飞虫又回来了。
一位杭州姑娘表示:
年年看到,一直不知道它们是什么,
看多了真的要犯密集恐惧症。
这些小飞虫到底是什么虫?
这些长得像小蚊子一样的飞虫,
其实并不咬人。
它的学名叫做“摇蚊”,
是一类十分常见
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
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
虽然也叫蚊,
但摇蚊和我们平常说的普通蚊子
属于不同生物类别。
它的口器不像蚊子那么发达,不吸血,
所以摇蚊不传播疾病。
西湖水质好居然有它的功劳
有意思的是,摇蚊的存在
还是西湖水质好的一个证据。
摇蚊依水而生,
对水质的要求很高。
水质够好,它们才会考虑安家落户。
摇蚊幼虫靠摄取水底有机碎屑物为食,
能加速水体物质循环和消除有机物污染。
同时它自身还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
能够为西湖里的鱼类提供饵料。
这样一来,摇蚊也算是
为西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虽然摇蚊不咬人,
但仍要提醒大家,
夏天来了,蚊虫活跃,
请注意防护。
哪些人易被蚊子叮咬?
生活中,
小孩、老人、体温高者
孕妇、出汗多的人
似乎更招蚊子“青睐”。
实验室观察,确认两类人是比较招蚊子的:
一是肺活量大的较容易招蚊子。因为其呼出的二氧化碳较多,蚊子容易趋向二氧化碳的吸引。
另外一类是容易出汗、体胖、新陈代谢快的人。出汗多的人,皮肤表面排泄出来的带气味的乳酸或其他成分,对蚊子有吸引。
至于网上流传的O型血容易吸引蚊子,
以及喝酒多的人、吃肉多的人易招蚊子,
这些说法并没有明确的证据。
外出如何不被蚊子咬?
去户外活动最好穿浅色衣服,
或服用适量维生素B1。
这主要是因为
维生素B1在人体内分解后
会产生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能堵塞蚊子触角上的感觉毛
使蚊子找不到人。
自制驱蚊剂
一是将适量艾叶浸泡于山茶油中,置于玻璃瓶里约一个月,等艾叶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后,就会散发浓郁的艾香,再将这浸泡油过滤后加入薰衣草、薄荷、柠檬草等精油,装入滚珠瓶,就是随身携带的最环保的防蚊“利器”。
二是先将准备好的清水倒入空瓶中,然后放入维生素B1,一个50毫升的瓶子里大约放5片,也就是说维生素B1和水的比例为1:100。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05:45: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