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陈明菊
沿着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乡的大山一路蜿蜒前行,半山腰黄灿灿的小麦随风摇曳,山底村庄整齐排列。车行至山顶,连片的沙棘透着青涩,正向阳生长。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百姓的这句老话照进现实,冠上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湟源万亩沙棘地就有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湟源县域农家田园。人民网 陈明菊摄
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先行先试打造“基地+农户+企业+市场”的沙棘产业发展新模式。6月份,经青海省林草局请示国家林草局,同意湟源县创建“全省沙棘产业建设示范县”。
“湟源县的沙棘天然林资源总量达到6.89万亩,按理来说这是发展沙棘产业的基础优势和底气所在,但存在林木分散、产量低下、利用率低等短板制约。”站在山顶处,湟源县林草局工作人员李军指着漫山的沙棘树怅然道。
沙棘果满枝头。人民网 陈明菊摄
绿荒山有余、富农家不足!如何破题出圈?
随着《湟源县助推沙棘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出台,为今后三年的沙棘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新建标准化“中国沙棘”采摘基地、大果沙棘(良种)引种栽培和沙棘景观化培育基地3处;
开展绿色、良种、有机3项认证工作,同步进行“青海沙棘”地理标志标识申报;
分年度组织全县沙棘产业管理人员赴山西、内蒙古等地考察学习,加大对沙棘产业管理人员及农户技能培训力度,提升项目管理人员水平,不断提升农户技能;
……
“时机成熟、产业链完备的情况下,预计稳定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增收1500余万元。”工作人员李军说,“10月金秋时节,漫山的沙棘树就能挂果采摘,我们要有将绿水青山‘变现’的恒心和决心,真正做到既要‘靠山吃山’又能‘养山护山’的干劲儿。”
漫山的沙棘树。人民网 陈明菊摄
沙棘树是青海乡土树种,但要让小小沙棘“成长”为村民们的“致富树”,还需要大规模开发、标准化栽培、科技化加持。
7月9日,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国家林草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姚东瑞带领专家组一行赴湟源县调研沙棘产业情况,并召开座谈会。
专家组一行先后到申中乡申中村鲜果鲜叶采摘基地、星泉村雌株扦插育苗基地、波航乡纳隆村苗圃、大华工业园区、隆福佳人公司,实地察看沙棘老基地改造、沙棘补种育苗、景观树培育及产品加工情况,详细了解湟源县沙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专家组认为,湟源发展沙棘产业有基础、有优势也有条件。从国家导向上看,沙棘产物既是水土保持的“有效武器”,又是富民增收的“有力抓手”。从产业角度来看,沙棘产业链条长、领域广,涉及食品、药品等多个行业,产业发展前景和大众认可度正在持续提升。从湟源实际来看,有极佳的区位优势,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有稳定的沙棘资源,是实现沙棘“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发展的最佳地区。
“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现有沙棘资源为依托,有序开发利用,推动沙棘产业良性循环发展;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充分把握沙棘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要加强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优产品品牌,力争把‘小沙棘’做成‘大产业’。”姚东瑞表示。
漫山的沙棘树。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而湟源县有了更加长远的期盼: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与研究所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充分依托研究所专家人才云集、智力汇集等方面的优势,为湟源县发展沙棘产业蓄势赋能,将沙棘产业优势真正转化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湟源县已落实沙棘产业沙棘良种抚育推广、沙棘经济林改造、沙棘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三大项目,这为打造沙棘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做大做强了基地建设和物质基础。
科技强支撑,基建有保障,聚力联农带农,高原小城信心满怀!
沙棘果。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未来,湟源县将鼓励县域内沙棘企业积极与精深加工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沙棘叶、沙棘果双向收购协议,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沙棘叶、果的采摘,增加家庭收入鼓励第三方经营沙棘冷链基础设施项目运营,优先使用当地建档立卡脱贫户家门口劳务输出等,确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