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为最清洁的绿色能源之一,氢能源越来越受关注,而氢能产业也成了国内多个城市正在积极“争抢”落地的产业。站在新的产业风口,广州如何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12月6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氢能产业大会暨首届广州新型储能产业大会在广州举行,释放出广州氢能产业发展的多个信号,从中亦可见广州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的创新路径。
“广州新型储能场景应用有着天然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结构受到“多煤少油”的资源禀赋制约,减碳任务艰巨。氢气作为燃料可以彻底实现零碳排放,氢能源被视作现有最清洁的绿色能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双碳”意义重大。近年,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加速推广,氢能产业迎来发展的战略窗口期,获得国家和地方政策红利助推。
正因为如此,氢能产业已成为国内多个城市正在积极“争抢”落地的产业。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期间,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主运力投入使用,开展示范运营服务,是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氢能的“重头戏”。近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佛山等地,氢能源车都在加速推广落地。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事实上,广州市的布局早已开始。此前,广州市已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目前,正进一步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获得国家、省发展改革部门认定的创新载体、试点示范项目给予奖励,对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新型储能重大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带动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在广州落地。
此次会议首次解读了广州市加氢站建设选址指南,按照广州市氢能产业总体目标和布局,推进加氢站选址建设,推动社会资本投资氢能和新型储能项目。
广州恒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丁翀总经理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市在新型储能发展上有许多优势。一方面,位于大湾区的广州市制造业的资源特别丰富,新型储能场景的应用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同时广州市的工业基础非常发达,尤其是汽车产业,能为新型储能发展的应用场景提供非常好的场地支持。另一方面,广州市对新型储能的万亿制造和千亿制造在政策方面有强大的支持和引导。同时,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聚集可以为新型储能的技术创新、产业落地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技术保障。此外,数量众多的新型储能和氢能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带动方面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首次启动跨省氢长廊
本次大会首次实现了地方氢能行业协会的联动,12个省区市的氢能行业协会签订了合作发展协议,共同推动全国氢能产业发展。广州市首家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出了首台套国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领航一号”、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启动了京广港澳高速首段粤赣(广州-韶关-赣州)跨省氢长廊的首发仪式。
广州市首台本地产氢燃料电池商用车。
其中,跨省氢长廊采用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领航1号”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作为动力输出的49吨牵引车,依托广州黄埔港、白云货运站场、韶关钢铁、江西省海螺水泥等企业日常物流运输场景,以宝氢科技有限公司制氢加氢设施为支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对外跨省氢走廊,加速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跨区域推广应用,逐步形成“制、储、运、加、用”等氢能全产业链业务平台,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与氢能供给产业链双向协同发展。
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强表示,打造跨省氢长廊,可以让氢能和电能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明确氢能的适用场景,同时可以助力产业脱碳,把氢的优势在细分的场景,特别在重载长距商用车运用上面放得更大。
打造氢能与新型储能人才高地
本次大会上,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广东省新型储能重大应用场景机会清单首次发布,围绕电网侧、用户侧、发电侧3个环节的场景共30个,其中广州的广东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金融城冰蓄冷集中供冷、黄埔区恒运热电“抽汽蓄能”示范、中新知识城“飞轮+电化学”储能示范等一批项目纳入清单。
35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项目在会上举行了现场签约,包括:白云区政府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氢能战略合作协议,荔湾区政府与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推动在穗设立区域总部,广汽日野公司与广东原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签署了广汽集团物流体系1500台氢能物流用车战略合作协议。
为有效集聚广州市新型储能与氢能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新型储能与氢能人才,由广州发展集团、广州储能集团、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氢能和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联合会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广州市新型储能与氢能人才联合会,业务主管单位为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长单位为广州发展集团,目前约有会员单位50家,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杨强表示,广州市新型储能与氢能人才联合会的揭牌成立,将为广州市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搭建起新平台,可吸取更多优秀人才集聚,建立起产业、人才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
专家:氢轻产业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
本次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近500位氢能和储能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通过研讨会、企业家高端对话、细分领域专题报告等形式共同探索广州市氢能和新型储能产业的创新路径。
“氢能产业最关键的两个成本,一个是用氢的成本,在政府补贴等各方面的推动下实现下降;另一个是设备成本,每年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这些成本的下降会带来产业发展的潜力。”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何文认为,氢能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同时也能看到不少积极的信号,它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
“储能成本的下降,一方面能促使项目落地,另一方面也给设备安全性、产业内部的有序竞争带来一些挑战。”丁翀指出,在政策的落地方面,如政策细节的发布、实施细则、怎么落实到政策补贴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广州发展集团总经理助理,广州发展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毛庆汉则表示,在上游的产品制造方面,这几年储能领域成立的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的制造方、供给方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近年来技术迭代升级速度也非常快,在技术的能效、安全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对下游项目的投资和产业化的闭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我们既要发挥国企的资源优势,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化环境内要持续发展,必须铸造一个市场化的基因。”毛庆汉强调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用户侧的开发要契合用户的需求,用差异化的产品满足和服务用户,另一方面技术方面也要充分市场化,实现技术不断升级循环迭代的发展,助力广州的新型储能产业往前推进。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实习生 陈俏丽 通讯员 穗发宣
通讯员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7 15:45:5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