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晋中日报
本报记者 张 琦
4月16日,记者走进介休市满江红花馍店,浓郁诱人的面食香气扑鼻而来,五花八门的多彩花馍映入眼帘,定睛一看其中不少是款式新颖、色彩鲜明的新式花馍, 这些是在传统花馍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制作出的国潮花馍、中式蛋糕。“我们的花馍、馒头一直都很受大家欢迎,一周就要用掉100余袋面粉,逢年过节更是供不应求,除了零售,我们还做批发,给很多大饭店进行配送。” 满江红花馍店店主张妤珍笑着说。
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美食,不仅可食用,更是一种艺术品。介休长期以来有家家户户吃花馍、做花馍的传统习俗,介休传统炉食制作技艺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民美好的祝愿。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火炉越发少见,越来越多人从自家蒸馍到选购花馍,传统技艺逐渐被大众遗忘。张妤珍便瞄准商机,和家人共同开起了花馍店,也开启了近20年来红红火火的生活。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仅是花馍的制作技艺、选购方式,还有花馍的制作方法与口味款式。张妤珍的丈夫张整治曾多次前往河南、四川等地学习取经,不断更新设备,如今店里馒头机、全自动和面机、刀切馒头数控机床等先进机器一应俱全。此外,夫妻俩还十分注重创新花馍的口味与样式。张整治说:“我每次到外面学习取经,发现新花样、新配方、新品种,都会反复试验。这不最近流行茶粉馒头,就买了茶粉来尝试,可这种馒头不太适合咱当地人的口味。于是,我们继续改进,用果蔬和面调色,尽管这样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但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一致好评。”
说话间,他的女儿张文娟将一块块经果蔬汁浸染后色彩鲜艳的花馍组装起来,寓意吉祥、造型优美的金元宝、花朵等跃然“指”上。这是该花馍店前不久刚刚接到的两个生日花馍订单。这个花馍高达80厘米,需要四五位工人揉、搓、捏、拽、剪……共同制作4个多小时。如此精妙新颖的花馍受到孩子们和年轻人的广泛喜爱,被称为“国潮款中式生日蛋糕”。
“进了一个门,就是一家人。在我们这里没有员工,没有外人,我们大家都以姐妹、兄弟相称。” 张妤珍告诉记者,店里还有几位“特殊的员工”,他们都是残障人士。张妤珍在自己创业的同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并将他们视为家人。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花馍制作这项工作中,许多面点工人都是利用闲暇时间来到店里兼职、打工。
张妤珍一家在开店的同时,还不忘把花馍制作技艺发扬光大,为了让这项技艺得到更好传承,她和家人时常带着作品参加各种面塑技能大赛,获得了多个专业奖项。他们夫妻二人都加入了介休市民俗协会,每年前往幼儿园、中小学等地现场展示、制作花馍,让孩子们体验、感受花馍制作过程。“我们致力于推广非遗面塑技艺,想让更多人了解花馍的历史渊源、独特魅力,想让更多人看到介休花馍的美,品尝到地道的晋中美味。”所以,每当有外地客人来到店里,张妤珍总是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花馍。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介休花馍,张妤珍一家还在抖音、微信等平台开启网络直播带货,展示花馍的图片,播放制作视频,在他们的努力下,满江红花馍也被寄到了千里之外的海南、浙江、福建、内蒙古……
如今,介休花馍也焕发出新的无限生机,在中央和省级各类媒体、各大民俗展演中频繁亮相,正如满江红花馍店门前所挂的对联:精工细作生活蒸蒸日上,品多样全事业欣欣向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0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