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两年前,父亲突然离世,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准备的时间。此后,永强与两个姐姐商议,考虑将母亲接到大姐或二姐家中,无论花费多少钱他都愿意承担。然而,此时并非金钱所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母亲从未想过要给任何一个孩子添麻烦,包括永强的妻子桂花。桂花是那种靠打零工为生的人,她会去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如果没有工作就在老家休息。即便如此,母亲也极少让这位儿媳妇操心。
永强实际上有三个姐姐,其中还有一个是三姐,只是她早年远嫁,如今跟着儿子迁往更远的地方,这些年很少回家。特别是在三姐夫去世后,她几乎没有顾忌了。曾经她也考虑过将母亲接到身边,但母亲总是说自己给孩子们添麻烦。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有一天母亲却同意去孩子们家走走看看。等她们转了一圈回来后,就离世了。
父亲去世后,永强才深刻理解了“越老越犟”这句话。以前,不论哪个姐姐想带走母亲,她都很乐意,有时还在大姐家住段时间,甚至会说想吃什么,问能不能买一点。
这种时刻真是太好了,子女就是想满足老人的愿望。
但奇怪的是,父亲去世后,母亲仿佛变了个人,不愿去孩子们家住,也不想让他们来看她。
她说自己独自在家挺舒服的。
不过,母亲已经80多岁了,近几年老得厉害,行动都需靠拐杖,走几步就气喘吁吁,经常只能坐着。
永强很担心母亲,让媳妇多陪陪她。
但母亲总是拒绝,甚至想让媳妇多出去打工。
其实永强知道,这是母亲在为他考虑。他有两个儿子,大的刚开始工作,小的还在读书。前几年,永强费了很大劲,把家里的房子拆了,盖了两层小楼,已经用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不少债。现在一楼简单装修了一下,二楼还没有钱装修。
所以母亲心疼永强,孩子们还没长大,他的头发已经花白。
母亲让媳妇多出去打工,想让家里变得更好,这样才能让儿子们娶到媳妇。每次桂花听到这话都开玩笑说:“你不是想让我娶上儿媳妇,你是担心你儿子累,才让我出去打工的。”
确实如此,她就是担心自己的儿子吃苦。
每次永强说在外打工担心母亲身体,母亲就说没问题,完全可以自理,还说可以丢掉拐杖自己收拾柴火、做饭、倒垃圾,一点问题都没有。
永强劝母亲去大姐和二姐家住,这样就有人照应了,无论住哪家,永强都会给钱。
母亲回答道:“你三姐前段时间也邀请我去住,我都没去。我不喜欢城里,还是老家舒服。”
无法说服母亲,永强只好在家里弄了一只猫给她作伴。
后来,大姐给永强发了一张照片,显示之前的小猫生了三个幼崽,但它们都瘦得不成样子。
大姐说,老年人只要能自己照顾自己吃饭就不错了,这只猫跟着老人生活,也算是受苦了。
大姐现在任务相对轻松,她的孙子孙女都已经长大,她偶尔出去打工挣点零花钱,有空就会回家看望母亲。
虽然母亲已经80多岁了,但仍然很勤快,尤其是那种自强不息的勤快。她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家里的垃圾也是自己倒,柴火也是她一个人收拾。
院子很大,有一片空地,母亲喜欢在那里种一些蔬菜。
夏天,她喜欢种黄瓜和豆角,每次都自己找些细长的棍子,然后剪一些不要的衣服,用来绑藤蔓。她打理得井井有条,现在浇水也方便,因为永强安装了自来水,只需打开水龙头就行。
母亲一年到头都在忙碌,到了秋天,她种的冬瓜和南瓜成熟了,又大又圆。每次大姐二姐来时,母亲都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她们车上,让她们带回家吃。
尽管她是老人,但吃得并不多。
每次大姐去看母亲,一打开房门就闻到一股奇怪的气味。她知道冰箱里肯定有东西坏了,或者是桌上的某样东西招来了苍蝇。
果然,冰箱里塞满了半块半块的冬瓜,还有些韭菜、西红柿之类的蔬菜,有的已经发霉了,但母亲舍不得扔,就一直放着。
老人却闻不到异味,以为冰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觉得什么东西都能放进去,而且可以放很久。
二姐进厨房准备做饭,发现锅里还有剩饭,都已经发黑了。
她问母亲这是早饭吗。
母亲说是的,是昨天早上的饭。
通常情况下还好,尤其是夏天,厨房很热,母亲每次都会早上做很多饭,留到第二天吃。
二姐想扔掉,但母亲会大声呵斥,说二姐不懂得粮食的珍贵,还说小时候经常没饭吃,几乎把弟弟饿死,现在有粮食了也不能浪费。
无奈之下,二姐知道无法说服母亲,否则她会用拐杖打人。
农忙过后,村里人都比较闲,大姐想带母亲走,已经准备好了衣服,但母亲不肯,吃完饭就去睡觉,告诉大姐:“走了把门关好,我不去任何地方。”
大姐没想到母亲竟然还能这么坚决。
就在大家慢慢接受母亲这种习惯的时候,母亲却开始有所改变。
有一次,她甚至想开着三轮车去大姐家看看。
幸好桂花看到了,拦住了她。桂花以为母亲要去地里看庄稼,但看到车上装着一箱牛奶,立刻知道情况不对,赶紧询问她要去哪里。母亲说想去大姐家看看,然后去二姐家看看。
这让桂花很惊讶,连忙给大姐打电话,告诉她等一会就去她家,让她留在家里等着,不要出门。
桂花骑着电瓶车,带着母亲去了大姐家。
在路上,桂花想选择一条平坦的路线,如今田间地头都修筑了水泥路,行走更为便利,尤其是考虑到母亲年纪已大,不适宜颠簸。
然而,母亲觉得情况不对,连忙提醒桂花:“你走错了,你走错了,不是这样走的。要先往东走,看到一个桥,再往南走。”
“这样走比较近,路也好。”
母亲显然有些着急。
但桂花岂会不知道大姐和二姐的家在哪里?她当然清楚,多年来走亲戚,她和永强已经走过无数次,无论哪条路她都熟悉。
母亲说的那条路实际上是最老的一条,而且那座桥早已断了,如今本地人都不再走那条路了。
最终,桂花还是绕了一段路,最终按照母亲指引的路线抵达了大姐家,因为如果不按她说的来,她就会不开心,嘴里一直责备桂花不懂事,不听话,乱开车,再不听话,她就要自己下车走。
之后桂花将此事告诉了大姐,大姐似乎明白了什么,便告诉桂花,那条路是母亲第一次来婆家时走过的。
当时大家都没有车,只能靠着双腿,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一路问询前行。永强也曾跟在母亲身后,一步步走到了这里。
自己亲口问路而来的道路,无论多少年过去,都不会忘记。
下午,桂花回家了,母亲在大姐家住上几天。
这几天,大姐带着母亲走遍了村庄,还去看了她的十几亩地。母亲坐在地头,看着这片她已经种下一家子的土地,心里很满足。
她知道孩子们有东西吃,有地种,这已经比什么都好。当年若不是因为这十几亩地,也许这婚姻都难以成立。
几天后,大姐将母亲送到了二姐家,也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
二姐的孩子刚刚出生七八个月,需要人照顾,因此二姐去看母亲的次数比不上大姐。或许是出于愧疚,二姐每次去看母亲都会买很多东西给她。然而,母亲年纪大了,牙都几乎脱光了,劝女儿们不要再给她买东西。
在二姐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母亲觉得乏了,便跟着桂花回了家。
临走时,母亲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能见到老三就好了,可老三现在也不知道在哪,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见上。
回到家后,母亲似乎放松了很多,只是偶尔会喊三姐的名字,想问问她现在在哪,是否能回来看看自己。
桂花给三姐打了视频电话,但三姐跟母亲说了一会话就挂断了电话。
母亲年纪大了,容易疲惫,而且耳朵不好使,每次孩子们打电话给她,都得大声喊叫,听不清楚。可是,母亲一直想看看老三,只是距离实在太远,如果能近一些就好了。
后来,永强给三姐打电话,问是否可以过去看看母亲,即使自己买票也行。
三姐给桂花打了电话,表示下个月初会回去看看母亲。
这是五六年来三姐第一次回家。父亲去世时,她都没回来,后来决定再也不回。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次回来,心情也许十分激动。
三姐回到家乡的第一天,大姐和二姐都回到了娘家。这是多年来他们第一次如此齐聚。当天桂花做了许多美味佳肴,大姐和二姐忙着烹饪,而三姐则陪伴母亲聊天。
三姐为母亲倒了一碗开水,加了半根香蕉,等烫好后让母亲喝。多年未见,母亲一直注视着三姐,仿佛想将她的模样深深印在脑海中。
接下来的几天,母亲带着三姐在村里转了转,甚至去了田间地头。母亲还带着三姐去祭拜父亲的坟墓,三姐在坟前也泪流满面。
村里的人都知道三姐回来了,纷纷前来打招呼。很多人都忘记该如何称呼三姐,母亲则耐心地一一介绍,还讲述了小时候的往事,让三姐明白这些人都是老家附近的邻居。
三姐与母亲睡在西屋,那里有新的床和被子。三姐询问为何准备了这么多被子,母亲解释说提前准备好这些被子和衣物,以备自己哪天无法自理时,让大姐和二姐住在这个房间里,方便他们休息。母亲不仅准备了被子,还整理好了身份证、户口本等文件,对每个孩子都一一交代,担心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孩子们找不到这些文件会着急。她始终为孩子们考虑,担心自己离世后他们的生活。
原计划三姐住一周,但由于孩子们有时要求她回去,她只得提前收拾行李离开。母亲在临别时难舍难分,尽管没有哭出声来,但不停地握着三姐的手,不断叮嘱她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别受炎热之苦,想家了就回来看看。
最后,三姐还是离开了。回到家后,母亲一直念叨着三姐,述说了很多事情,担心她远嫁后不知孝顺父母,多年不回家一次,即使回来也不久。念叨了很久,担心她的生活和旅途安全。
在电话里,三姐向母亲保证忙完这段时间就会回家看她。然而,几天后,母亲也离开了,像父亲一样,平静而迅速,让人来不及反应。
邻居说,这是个有福之人,一生没有受过太多磨难,甚至还见到了三个女儿,即使最远的女儿也能见上一面,没有什么遗憾。
母亲算是个有福之人吗?她一辈子都在辛勤劳作,抚养了四个孩子长大,如今年老了,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选择独自在家生活。这样的生活,算是有福之人吗?
没人能确切地说。
但母亲曾经走过一次去女儿家的路,甚至见到了远嫁的小女儿,或许在这一生中,已经没有太多遗憾了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