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探讨《金史》最基本的取材、版本流传、整理校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16: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金史》是元末纂修的官修纪传体金代史,全书共135卷,附《国语解》1卷。从体量来看,它在宋辽金三史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在编纂质量方面素有“良史”之称,正如《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云,“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

与之相对的,便是《金史》纂修所展现问题的空间亦比较有限。不过,随着清代以来学者的接续努力,问题逐步浮现。系统校勘《金史》工作,始于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成于清末施国祁耗毕生之功著成《金史详校》(10卷),是为校勘学的杰作。施国祁总结了《金史》“总裁失检”“颠倒年月”“附传非例”等十八种问题。迨至民国时期张元济百衲本《金史校勘记》再度提升品质。在此基础上,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修订本(2020年)遵循现代古籍整理规范,全面校史,最终形成了今天最便于利用的《金史》版本。

有了这些杰出的成果,是否就究极完备了呢?我想说,目前,关于《金史》最基本的取材、版本流传、整理校勘等关键性问题,尚有值得反思与探讨之处。而对于过往“校勘记”的检视,正是切入以上问题的关键角度。

先举两个例子,至正初刻本《金史》卷一二八《循吏传》中“河津縣鼎臣”被点校者误改作“河津孫鼎臣”,他们根据的其实是南监本,是因该版本不识“县”这个罕见姓氏而妄自改字。《金史·地理志》“西南路招讨司”“西北路招讨司”之辨,点校本直接采用施国祁的意见,径改正文,这些都是校勘记的失误。

我在标题里给“金史”打引号,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于史文之外,还要多关注校勘记,要认识到你读的这个史实际上不是一部单纯的文献著作,书中含有很多极精细的研究,凝聚了历代学者的心血。

探讨《金史》最基本的取材、版本流传、整理校勘

金武元直《赤壁图》(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单线发展”的《金史》版本

现代古籍整理的规范,一般遵循陈垣先生“校法四例”的原则: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工作流程遵循选择底本(工作本),选出数种参校本,再结合本校、他校等方法展开。

我们先来谈谈版本的问题。一部著作的版本,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版本多元,也就是有不止一个来源,如《圣武亲征录》《南村辍耕录》等。遇到这样类型的古籍,就应在坚持底本原则的前提下,互校诸本异文,虽然要取最优者,但是他本讹字仍有体现版本流传线索与分化系统的价值。

另一种情况则是有一本祖本和其他衍生版本,如《金史》《辽史》等。也就是说,其版本情况是一种单线流程,需要充分尊重初刻本或最早期版本,而对后期诸本谨慎利用。

学界以往对于《金史》版本传承关系的认知是:至正初刻本→嘉靖南监本→万历北监本→乾隆殿本→道光殿本→江苏书局本。南监本流传很广,但这个版本到底好不好呢?和初刻本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呢?

日本学者尾崎康认为两者是直接传承,而傅乐焕先生则认为,南、北监本为至正本的间接翻刻本,惜其未展开讨论。直到2016年任文彪博士对《金史》的版本进行全面调查,提出“南监本的异文大部分是雕刊时新出现的,而非源自其底本”,由此指向了洪武覆刻本,且该本有前印本和后印本的线索。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又是和姓氏有关。《金史》卷六一《交聘表中》,西夏栏谓大定十二年十二月癸亥:“夏殿前太尉罔荣忠、枢密直学士严立本等谢横赐。”修订本新校第十九条:“罔荣忠。南监本、北监本、殿本、局本、《西夏书事》卷三八并作‘周荣忠’。”我们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此卷百衲本影印至正初刻本“罔”字版刻极清晰,国图丙本覆刻本上这个字仍能辨认一二,再到补刻甲本、乙本的时候,字形已经模糊不堪,而南监本依据后者翻刻,结果却将这个字辨识成了“周”。

实际上,“罔”是西夏常见姓氏,检本书《交聘表》大定二十年三月癸丑条“罔进忠”及十二月丙午条“罔永德”、明昌三年(1192)八月丁卯条“罔敦信”、泰和六年(1206)正月乙丑“罔佐执中”均可参证。

还有不少事例可以证明,洪武覆刻本是一个“高仿”,其版本价值非常重要,它的位置当在初刻本和南监本之间。

《金史》的这种单线传递形式,决定了校勘此书时须最大力度遵从祖本原貌、纠正版本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误,而对于各种衍生版本和初刻本间所见异文,则要审慎对待。在《金史》点校过程中,傅乐焕先生的校勘尺度总体较为允当,以百衲本作为底本亦妥帖。但百衲本影印时候的描润问题比较严重,若把影印本与其所据底本覆核比堪,就能看出描润所造成的弊病。

探讨《金史》最基本的取材、版本流传、整理校勘

金武元直《赤壁图》(局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金史》是依据《金史稿》纂修的吗

那么,文献整理与正史探源的关系是怎样的?是不是要有充分的研究,才能开始整理点校呢?这其实还是要因书而异。你如果整理的是大型文献,要把它彻底研究透了然后再点校的话,那可能就要退休了。

而对于书部头很小的辽金元史,则可以做全面的史源研究,这于点校极有裨益。实践证明,厘清史源和编纂思路,有助于我们拿捏好文献校勘的尺度与标准,真正解释文献的问题所在。具体到《金史》,其诸表、志、传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据此钩沉出文献传承的脉络,重新审查元朝史官的纂修工作,可以进一步整合出多条线索,从而深入了解《金史》成书过程中的诸多细节。

学界历来主张,《金史》纂修是以元世祖时王鹗所修《金史稿》为底本,其根据是《玉堂嘉话》所载王鹗《金史大略》和元初王鹗的修史活动。不过,王鹗是否真的做了这项工作呢?

实际上,从当下对《金史》各部分的史源梳理来看,元末修史最便于利用的就是“金实录”,经过加工整合,分门别类,只需要将编年体改为纪传体即成;若中间经历一道王鹗《金史稿》二次改编,则颇为周折。当然这一问题远不是定论,还会继续争论下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王鹗《金史稿》为元修《金史》蓝本这个说法并不是一个天然前提,而应视为有待验证的假说,需要拿出过硬的证据。

仅就目前我们所作工作来看,可以对《金史》底本来源做出这样的判断:本纪、《世纪补》《天文志》《五行志》《河渠志》《兵志》《刑志》《食货志》《宗室表》《交聘表》及列传等均以实录为基础修成,其余《地理志》《礼志》《选举志》《百官志》等内容除了采摭专题典志文献外,也大量摘编了实录内容,“金实录”应是《金史》纂修最为重要的史料来源。

探讨《金史》最基本的取材、版本流传、整理校勘

赵秉文题跋

“时时抬头看,心中有蓝图”

随着二十四史修订工作的开展,在对史料渊源的探求中,诸家都在实践中逐步总结经验与教训,校勘理念日渐成熟与深化,其中“同源校勘”成为一种共识观念。

孟彦弘以修订本《隋书》为例,提出“本校、他校的前提,是所校者确系同一史源。切忌用本校、他校的手段,将不同的记载‘统一’成为相同的记载。倘如此,那无异于校书而书亡了”。就《金史》而言,我们需要关注各类文献进入《金史》系统的条条路径,特别是经过史官编纂之后文本信息的讹变,揭示问题之症结,知其然且有能力解释其所以然。

我们今天通过大量案例可以看出,元代史官编纂《金史》人物本传及取材,可能有以下三类模式:通检金朝实录,从中于诸臣薨年条下单独摘出附传,大致按时间编排;与此同时,根据专题分门别类,部分作成正史类传(如《世戚传》《逆臣传》《文艺传》等)和父子从传;此详细爬梳实录过程中,分条签出见于书中拟设立本传的人物诸条目,再与原有小传糅合,最后编进传文记载中。对于那些无附传且事迹较多者,同样也是诸条拼合史料,根据时间次序,最后整合出新的篇什。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史官从同一种实录条目摘抄史料时,把同名者不加辨析地分别写进本传,结果出现《金史》不同卷内容大段重复的情况。这就是在探求史料渊源中的一个发现。

另外,我们在做正史校勘的时候,心中要有文献系统的意识。以《交聘表》为例,宋的《三朝北盟会编》是不宜拿来校证《金史》载双方使节情况的。因为,《金史》所本的《太祖实录》记交聘事是采据宋、金两朝文移改编,此为金朝外交文书体系;而《会编》的相关纪事是根据宋使行程录编写,史料来源和权威性值得推敲。从根本上说,这是两套不同话语体系下的历史叙事,两个不同文献系统的史料,是不能相互勘正的。

最后从文本年代的角度来看,《金史》文献的组合方式是很多元的,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域,很有可能被压缩,在还原祖本面貌之前,我们还要面临《金史》编纂的错位问题。

总之,文献整理这类基础工作虽然是“搬砖头”的“体力活儿”,但是也要“时时抬头看,心中有蓝图”,这样才能从文本细节出发,解决有意义的历史问题,甚至对一些重大传统议题展开重新检讨。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7:12: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版本的资讯:
...信息的保存期限等。涉及9款移动应用如下:《雷石ktv》(版本1.58,长安应用商店)、《Faceu激萌》(版本7.1
2025-05-12 12:57:00
...人信息的保存期限等。涉及10款移动应用如下:《云听》(版本2.8.0.008,红旗EQM5 车载App)、《厦心健康管理中心》(版本4
2025-06-19 05:32:00
...的保存期限等。涉及6款移动应用如下:《一键登录SDK》(版本2.0.6,官网)、《厦门银行企业银行》(版本8.0.0
2025-05-29 08:31:00
...信息的保存期限等。涉及13款移动应用如下:《北斗伴》(版本v1.47,360手机助手)、《边锋斗地主》(版本V1.0
2025-08-13 18:11:00
官方通报35款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涉爱剪辑等多款剪辑App
...用个人信息规则。涉及12款移动应用如下:智慧 AI 聊天(版本 1.4.0)、虚拟恋爱 AI(版本 1.1.3)、轻抖(版本 V3
2025-05-20 17:49:00
DNF:深渊版本VS喂养版本!千名玩家投票,谁才是最好版本?
110版本是典型的“喂养版本”,而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地下城都处于“深渊版本”,说深渊是地下城最经典模式也不过分,不过喂养版本也得到了不少玩家青睐,那么这2个版本到底谁更受玩
2023-08-07 15:33:00
王维《相思》竟有30余个版本!探访团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
...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感受版本传承之美。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俯瞰图。王筝 摄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的建筑风格颇具宋韵,漫步其中,
2023-12-07 19:11:00
中国国家版本馆首批网络数字版本入藏仪式在深圳文博会举行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国国家版本馆国家版本数据中心在第十八届文博会上的形象展示。郑小红摄中新网深圳12月29日电 (记者 郑小红 唐贵江)12月29日上午,中国国家版本馆在深圳文
2022-12-29 17:35:00
关于软件版本的基本知识
在本篇的分享中,我们主要来了解一下关于软件版本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平台上的软件版本识别与解读软件版本号01关于软件版本号的解读软件版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关于应用程序的信息,一方面
2022-12-27 13:42:00
...又)进入暑期,文博热不断升温。去年7月23日,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揭牌,杭州国家版本馆是三个分馆之一。自去年8月2日向社会公众开放以来,杭州国家版本馆已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54
2023-08-03 15: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