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我国学者锂电池快充新方案登上《自然》杂志
“勾兑”多种电解液 快充只需10分钟
新华社杭州2月29日电 锂电池的充电速度、工作温度、安全性是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的难点问题。浙江大学联合多家单位设计出一款新型电解液,不仅能够支持锂电池在-70℃到60℃的超宽温区内进行可逆充放电,还可以使得锂电池在10分钟内完成快速充放电。29日,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论文通讯作者、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范修林研究员介绍,在锂电池中要实现快充的突破,电解液的特性至关重要,而传统电解液中的锂离子传输模式无法实现锂离子的快速迁移。
对此,范修林团队建立了一套溶剂筛选原则,在几万种溶剂中筛选出23种“潜力溶剂”,配制出多种电解液,制作成锂离子软包电池,展开实证研究。
记者在实验室看到,锂离子软包电池外形像是一块块压缩饼干,不同电解液的“配比”却能展现出不同的功能效应。经过长达4年的研究,浙大科研人员最终确定了电解液的最佳配方。
相关测试数据表明,范修林团队提出的新型电解液在25℃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是目前商用电解液的4倍,在-70℃时高于商用电解液3个数量级以上。“在同等条件下,我们设计的锂电池,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达到八成充电量,展现出超快的离子传输行为。”范修林说,该项成果将进一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