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暹罗国主游春踏青遇到了仙人,被告知将遭厄运,奸臣共涛想要谋反,恰巧得到妖僧萨头陀相助。今天我们继续品读第三十二回,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共涛想让萨头陀用魔魇之法害死马赛真、花逢春、李俊三人,却不知道李俊年甲,正巧得知端阳节是李俊生日,花逢春要去金鳌岛贺寿,于是让萨头陀行妖法,要害三人。花逢春带领高青、倪云前往金鳌岛为李俊贺寿,大家十分欢乐,正值端阳节,大家在海上赛龙舟,热闹非凡。李俊想留花逢春在岛上多住几天,但乐和劝说共涛是个奸臣,如果谋逆,暹罗国主没有助力,无法应对,于是让花逢春回去。果不其然,萨头陀的妖法害死了马赛真的儿子,共涛趁花逢春离开之机,假意邀请马赛真到自己家赴宴,并提议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马赛真,席间,萨头陀又假装是西域圣僧,进献给马赛真一粒九转灵丹,说服食后可以益寿延年,马赛真信以为真,吃后中毒而死,萨头陀仗着武艺妖法,将马赛真护卫杀死,又打散羽林军。暹罗国皇后和公主等得知噩耗后,商议派人去金鳌岛求援,共涛、萨头陀冲到后宫,想捉众女眷,没想到后宫有金甲神人镇守,只得作罢。萨头陀招来占城国革氏三兄弟带五千苗兵助战,共涛大开杀戒,杀死众多大臣百姓,自己篡位登基,马赛真托梦给皇后,让他们安心待援。花逢春从金鳌岛返回暹罗国,半路得知共涛篡逆之信,商量后,重新返回金鳌岛,李俊等决定出兵,攻打共涛,在暹罗国海岸与革氏三兄弟苗兵对峙。共涛与萨头陀商议对策,萨头陀说出一计,要打败李俊等人。
都头曰:陈忱在写《水浒后传》的故事时,往往将一些人生哲理融入进去,他想让读者不仅仅是看个热闹,而且还能从中领悟出一些人生道理。本回回末,陈忱自评道“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马赛真之交败运,自不必言。共涛不肯安享富贵,妄念一生,遂至全家受戮,一败涂地。人也,非天也。”陈忱认为,很多事情的成败和祸福,往往是人自己选择的,而非所谓的天意。楚汉争霸时,项羽英雄无敌,却最终落得乌江自刎。临死前,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意,并没有认识到其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其性格,有句俗语叫“天助自助者”,陈忱正是参透了这个道理。说到这,我们再看一下本回的其他方面。
一、回目差异。本回回目陈忱原本和蔡元放评改本是相同的,均为“庆生辰龙舟观竞渡,篡宝位绮席进霞丹”,概括了端阳节李俊庆祝生日和共涛谋逆毒死暹罗国主马赛真两个主要事件。
二、正文修改。本回正文蔡元放在陈忱原本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修改,我们来看其中两处(笔者按:黑色字体为陈忱原文被改动之处,【】内为蔡元放评改本改动的地方):
第一处:却说端阳节正是李俊四十整寿,【花逢春与高青、倪云各各打点寿礼,又商议道:生辰虽还隔着几日,但这海上惟恐风讯不常,倘到那两日恰遇风色不顺,怎么去得?岂不误了寿期?况多时不会,早些去盘桓两日也好。】马国主差一员穿宫大监,备下蟒袍、玉带、金珠、异宝、寿糕、果品各色礼物,同花驸马去庆贺。高青、倪云道:“李大哥的寿诞不可不去,国中安宁无事,留两员稗将在此护卫,【我们趁早】也就同去。【明日是二十八日,就启行罢。】”【马国主差一员穿宫大监,备下蟒袍、玉带、金珠、异宝、寿糕、果品各色礼物,同花驸马去庆贺。】初三日启行到【了】金鳌岛,李俊接见,花驸马呈上礼帖道:“国主自要来与伯父上寿,因朝事繁冗,特差内监恭贺千秋之庆。”李俊道:“犬马之齿,何足为重。烦劳国主这般厚意,何以克当!”【备了酒肴款待来使,另与他三人饮酒,问了回国中近事。连日饮酒谈心不题。】
此处是花逢春等去金鳌岛为李俊贺寿的情节,蔡元放在陈忱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细节,如花逢春等考虑到从暹罗国航海到金鳌岛,需要看天气如何,因此准备提前动身,这是符合常理的。同时蔡元放将马国主派人贺寿之句移到了花逢春等说话之后,这样才能显示出花逢春等与李俊更好的关系,否则李俊的生日还要马赛真先想到,就有些喧宾夺主了,因此花逢春等先商议去贺寿,之后马赛真再派人同去,这样更能体现出梁山两代人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更合常理。
第二处:共涛道:“吾师有甚心愿?无有不依。”头陀大喜。【当日且回相府,与萨头陀引宴庆喜。次日五更便去登殿,只有几个卑官小职在殿前伺候,那些大僚一个也不来。共涛大怒,正与萨头陀商议要处置那些官员。】忽有报来,革家兵到了。【忽报革家兵到了。】萨头陀自去迎进。那革鹏、革雕、革鹍,都是膀阔身长,碧眼黄须,力敌万人。带二百个战船,五千苗兵,腕挂长刀,身穿藤甲,披发跣足,如天魔一般。那革鹏弟兄与共涛相见,萨头陀叫苗兵去捉为头的臣僚,有一百多人,先断手足,后枭首级,悬拴通衢。百姓都要归顺,一家不伏,九家同斩。那些百姓有多少力量?只得顺从。海口各门尽是革家把守,敢有一人交头接耳,就拿来杀了。人人害怕,不敢开口。
此处是共涛篡位后表现的一段,陈忱原本中共涛篡位后,没有情由,直接把暹罗国为首的臣僚都杀死,给人以莫名其妙的感觉。蔡元放加入了共涛登殿的情节,强调了原来是共涛登殿,众大臣不来庆贺,因此惹恼了共涛,才下令大开杀戒,这样就合理多了。否则按照常理,共涛篡逆后,应该首先要收拢人心,不应直接杀戮大臣的。
三、情节设计。本回中在正文中提到了一位大臣傅奕。文中写道“看官要见,邪不胜正,唐高宗时节,西域进贡一僧,咒人立死。那太史令傅弈道:‘妖僧邪术,害不得正人,叫他咒臣,看会死么?’高宗唤番僧咒那傅弈,念上千百遍,傅弈挺然不动,番僧反自七窍流血而死。”这个傅奕史上确有其人,乃隋末唐初人,生于555年,卒于639年,精通天文历数。其一生最受人瞩目的就是他是个坚定不移的“反佛斗士”,生前多次表奏废除佛教,并且身体力行和宣传佛教的人做斗争。本回中陈忱写的情节就是传说之一,另有传说曾有位印度高僧到长安城,在闹市中摆地摊,声称自己得了“佛牙”(舍利子),坚不可摧,能击碎任何东西。傅奕听说后,断定这是个骗子,因为自己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于是派儿子拿着羚羊角前去,其子找到那位印度高僧后,用羚羊角在“佛牙”上面敲了敲,没想到“佛牙”应声而碎,印度僧人的骗局因此露馅了。除此之外,傅奕还是我国历史上创立墓志的第一人,据史书记载,其晚年有一次醉酒,卧倒在床,蓦然坐起说:“吾其死矣!”遂为自己作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自此以后方有墓志一说。
本回对李俊过生日时的场景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凸显了众人欢乐饮酒的场面。蔡元放在评价《水浒后传》时,专门对全书中的饮酒场面进行了一次总结,他说“写饮酒亦有许多写法。阮小七梁山感旧之饮,写得悲愤;李俊缥缈峰赏雪之饮,写得豪举;公孙胜、朱武重阳赏菊之饮,写得清幽;李俊初到清水澳赏月之饮,写得开阔;金鳌岛龙舟庆寿之饮,写得华彩;南北两寨大聚金鳌之饮,写得畅遂;暹罗观灯团圆之饮,写得富丽满足。一饮酒耳,何人不饮,何时何地不饮,愈是极平常事,极平常题目,而却各各写出各样文字来,而却无处不妙。作者即欲不谓之才子,不可得也。”蔡元放认为,饮酒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陈忱能将饮酒写的各有特色,能与当时的情节和氛围有效衔接起来,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现实创作中也确实如此,高明的作家往往能从平常的小处入手,从平凡中写出不平凡来,这既考验作者的文笔,也与人生阅历有关,值得每名创作者学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2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