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澳的深度互补性决定了两国不可能脱钩
中国需要澳洲的锂,澳洲想要中国的汽车。不,我们不能与中国脱钩,这是澳大利亚一些政治和经济学者的话题
中澳美的关系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国际关系。长期以来,澳大利亚选择在政治与安全方面依附于美国,在经济和贸易上依靠于中国。这种近似于平衡和“准中立”的关系也许符合澳大利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利益。然而,在美国苦心经营的围堵中国的政策下,这个多年来一直维持的关系变得严重的失衡,特别是,中澳关系在上届莫里森政府时期降到糟糕的历史冰点。
自从安东尼·阿尔巴尼斯领导的工党从保守的联盟党夺回政权后,中澳关系有了明显的缓和与改善。虽然断言两国关系已经是春暖花开还为时太早,但至少是冰融雪化。
期望中澳能重新回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期的那种“蜜月期”可能是一种不符实际的奢望。
最近,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明确表示,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不会回到原来的状态”。也不会有“重置”。黄英贤被外界认为对华相对比较温和且务实的首席外交官员,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具有华人的血统。
即便是如此,她仍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澳大利亚可以与美国的战略关系以及与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关系保持分开,但不再生活在那样的世界中”。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
如果到了紧要关头,黄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已经有了选择”。这个选择得到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艾博年(Anthony Albanese) 的赞同:在 1951 年签署 ANZUS 条约时,“我们(澳洲)已经选择了”美国。
所有这些使许多评论家得出结论:澳中经济关系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而美国是它的主要影响因素,毕竟美国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堪培拉仍然有一些政客企图谋取甚至在经济上和中国脱钩——或者至少是所谓“去风险”。
2022 年,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货物贸易份额从两年前的 35% 下降至 28%,这一事实被解读为澳洲与世界经济的“多元化”正在进行的证据。
然而,挑战这一解读的是最新的贸易数据。这些表明,在截至 4 月份的一年里,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商品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2960 亿澳元。中国在澳大利亚商品贸易总额中的份额也上升到 29%。
不可否认,地缘政治争端正在日益频繁地蔓延,影响经济交流。但明智的问题是,与贸易基本驱动因素(经济而非政治)的发展趋势相比,这些正面数据有多重要。虽然它不符合某些政客的希望,但符合澳洲普通家庭的利益,特别是那些饱受物价飞涨之苦的底层阶级,因为他们离不开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
自 2000 年代中期以来蓬勃发展的澳中贸易从来都不是政治思想的交锋。同样,“共同价值观”从来都不是二战后澳大利亚与日本贸易的驱动力。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现实的因素将继续占主导地位 — — 而中国作为澳大利亚的首选贸易伙伴只会变得更加重要。
除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外,还有两个因素支撑了最新双边贸易数据的强劲势头。
首先,在 2020 年对澳洲实施的贸易限制性措施现已基本取消。
时隔多年之后,今年 1 月,价值 2400 万澳元的澳大利亚煤炭通过中国港口运抵。到 4 月,这一数字激增至 8.44 亿澳元。
贸易部长唐·法雷尔(Don Farrell)也宣布影响棉花和铜的封锁已经结束,而上个月中国大使肖千则宣布澳大利亚木材再次受到中国市场欢迎。
法雷尔在五月访问北京时进一步确信,中方对大麦关税的审查“正在顺利进行”,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做出决定。
其次,澳中经济互补性不断扩大,而与其他贸易伙伴的互补性不断缩小。
随着世界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双方的企业和家庭迅速认识到清洁能源供应链中互惠互利的潜力。
到 2022-23 年,澳大利亚原锂出口价值预计将达到 183 亿美元,而两年前仅为 10 亿美元。2021-22 年,中国购买了总量的 96%。
这不是一种容易受到政治争端影响的单向依赖。
有关研究显示,中国对锂原料进口的依赖占其总需求的 87%,其中近 90% 来自澳大利亚。
在进口方面,澳大利亚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国际市场的乘用车,去年这一数字创下了新高,达到 277 亿美元。这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商品进口类别。
历史上,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澳大利亚的首选供应商,满足了澳大利亚 40% 以上的需求,而中国一直扮演着不到 3% 的角色。
但现在澳大利亚消费者的偏好正在转向电动汽车(EV),中国在澳洲的份额正在迅速变化。
中国的电动车已经在澳大利亚崭露头角
这是因为在电动汽车方面,全球领先者是中国。特斯拉等公司认为上海作为物有所值的生产基地比日本的名古屋更有光彩。这不仅仅是因为劳动力成本更便宜。中国在电动汽车所采用的许多技术上也领先于日本,例如电池技术。
“新丰田”在韩国、德国或美国也找不到。相反,取代该公司的名称是比亚迪-总部位于中国深圳。
消费者不仅向比亚迪发出了认可的信号。事实上,2023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亚销量前六名的电动汽车都是“中国制造”。
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在澳大利亚进口乘用车市场的份额飙升至 17%,而日本则下滑至 31%。
如果我们承认锂和电动汽车等贸易商品在上涨,而化石燃料和内燃机汽车在下跌,那么作为澳大利亚最大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和日本在澳洲汽车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也意涵着中澳关系的变化?当然,人们希望的是正面、积极甚至是友好的变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11: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