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刘 春
最近,舞剧《风起大陈》在福建大剧院上演。很多观众问,大陈岛在哪里?
大陈岛是浙江台州市的一座偏远海岛。60多年前,467名青年奔赴大陈岛垦荒创业,改变了当地面貌。舞剧《风起大陈》讲述了一代代在大陈岛奉献热血与汗水的垦荒者故事。
在接到创作任务前,我们对大陈岛的垦荒历史几乎一无所知。90后编剧李竟榕和王战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认识到这是关于青春、奋斗和传承的故事。我们尝试描绘个体生命轨迹的起落与变迁,将垦荒者的情感、挣扎与梦想编织进宏大的历史图景,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贴近现场,摹写生动的群像。
尽管如此,现代观众与垦荒故事之间仍存在着情感鸿沟。我们思考:如何从现实出发,让观众“听懂”父辈的故事?
在舞剧中,我们试图开展贴近现实的青春书写。荒芜中的劳动、风雨中的磨砺、丰收的喜悦、爱情的萌生、柴米油盐的日常……这些细节构成垦荒生活的多面性,也刻画出青春记忆中的丰满细节。当第二代垦荒者在面对困难时,父辈们留下的足迹,传递出无声的力量,赋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勇气与信念。我们希望观众能通过舞剧感受到,在看似平凡、琐碎的生活中,蕴藏着不息不止的精神力量,即相信改变的力量、相信生命的哺育。
“青春”和“传承”是舞剧的两个出发点。青春是短暂的,充满理想色彩;传承,则是持续寻觅的过程。两代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第一代人面对的是荒凉的土地,而第二代人则需克服电力的短缺。两代人既有地理空间上的重合,也有精神层面上的交织,共同构成了超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在舞剧写作上,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幕场结构,转而借鉴电影的叙事手法,由具体事件和回忆点编织成一张叙事网,共同绘制完整的生命图景。
对于舞剧而言,文本的创作并非终点,而是与编舞、舞者之间展开持续对话的起点。文本成为探索动作发生的可能性、挖掘画面隐喻的土壤,舞者用身体展示一种独特的“动态文本”,通过演绎一段段舞蹈片段,唤醒深埋在身体中的记忆——那些由劳动、风雨和历史所积淀的生命痕迹。而在编舞、舞者往复的互动中,文本也不再是固定的框架,而是不断生长和演变的有机体。
“我们宣誓:用辛勤的劳动,把海岛变成可爱的家乡!”《风起大陈》中掷地有声的大陈岛垦荒誓言,在提醒观众:垦荒是开垦荒地,也是开垦内心世界。每个时代的挑战或许不同,但垦荒者身上那股敢于面对困境、勇于开拓未来的劲头,却始终存续、熠熠生辉。
(作者为舞剧《风起大陈》编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