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为爱点亮一盏灯
——西安市“爱心小家”“共享厨房”服务省内外困难大病患者
本报记者 霍强
“常妈妈好!”
“轩轩回来啦,我娃胖了点。”
1月29日下午,在与西安市儿童医院一街相隔的西安慈善心羽家园里,创办者常向阳把来自甘肃的小患者轩轩和他的妈妈迎进家门,带母子俩到床位前开始安顿。
轩轩是一名白血病患者,这次是来西安市儿童医院进行复查,也是他第11次入住心羽家园。
“在家园居住的大部分是血液肿瘤、脑瘫等患儿家庭。这些疾病治疗周期长,医保报销后的花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患儿家庭特别是外地困难家庭经济压力很大。家园给他们提供免费食宿,希望帮他们渡过难关。”常向阳说。
近年来,包括常向阳的心羽家园在内,西安出现了一批爱心小家、共享厨房,为省内外困难大病患者提供帮助,雪中送炭之举传递着千年古都西安的友爱与温情。
“给患病孩子一个重生的机会”
心羽家园位于西安市安定门内一幢居民楼的8楼,站在走廊,可以看见西安市儿童医院的招牌。这间200平方米的房子,被分为卧室、厨房、儿童活动区等区域。其中卧室区放了6张架子床,可供12个家庭住宿。
自从2017年创办以来,心羽家园已走过7个年头。“那年夏天,我去儿童医院看望一个住院的孩子,碰见一位睡在过道的大娘。她的孙子住院治疗,由于晚上只能留一位家属在病房陪同,老人为了省钱就在过道凑合。”常向阳说,“大娘蜷缩在旧毯子上的场景让我深受刺激,我就想着建一个‘小家’,为外地来西安看病的困难家庭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
说干就干,租房子、买家具……常向阳把多年的积蓄投了进去,加上父母的帮助,心羽家园建了起来。“像白血病患儿,根据病情,每周都要治疗或者检查,至少得有一个大人照顾,家庭经济负担重。家园就优先让这些孩子入住。”常向阳说。
“没有常姐的帮助,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带孩子坚持治疗。”来自汉中的家长江先生一边在厨房做饭,一边向记者介绍。
江先生的儿子今年5岁,2021年底检查出白血病。“为了给孩子看病,我目前已经花了30余万元。2023年初的时候实在交不起房租了。病友们看我经济压力大,介绍我来找常姐。”江先生说。
就这样,从2023年3月开始,江先生带着孩子住进了心羽家园。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租房每个月1500元,加上吃饭等生活费用,1个月得4000元以上。住进家园以后,住宿、吃饭费用全免,1个月能省下不少钱。
“除了经济方面,常姐给我们心理上的帮助也很重要。”江先生说,“孩子生病以来,我们全家精神压力都很大。住在家园,常姐会定期邀请儿童医院的大夫过来进行疾病科普和心理疏导。我们家长在一起也会交流孩子病情,互相鼓励,坚定治疗信心。”
江先生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心羽家园自从成立以来,已为省内外2000余户困难大病患者家庭提供了帮助。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家园的环境越来越好,住宿和厨房等设施设备最近也完成了一次升级改造。
“我觉得家园就像一个爱的磁场,汇聚了四面八方的爱心和力量,再把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家庭,给患病孩子一个重生的机会。”常向阳说。
“小家就和自己家一样”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饮食要求绝对无菌,要将已经做熟的食物用容器盛好,放到微波炉内高火加热3至5分钟,或蒸锅蒸煮消毒30分钟,以防肠道感染。”1月31日下午,位于西安市北新街的同心圆西安二院爱心小家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护士邓春娥给住在这里的患者家属送来了一堂健康饮食科普课。
临近春节,除了科普教育,血液内科的医生、护士代表还为患者家属带来了米面油、水果等新春礼物。
二院爱心小家是由交大二附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赵万红发起建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对饮食安全要求较高,必须无菌、新鲜。为满足他们的特殊饮食需求、解决外地困难患者住宿问题,我就想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赵万红说。
在赵万红奔波之下,交大二附院工会捐出部分米面油等物资,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西安市心羽志愿服务中心也参与进来,加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房租支出、家电购买等都有了着落。
2023年9月,二院爱心小家建成投用。小家面积130余平方米,包含3间配备了空气消毒机、紫外线消毒灯的移植患者专用宿舍,1间宽敞、干净的共享厨房,可容纳五六个家庭同时做饭,食品冰箱、药品冰箱分开设置,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安全。同时,交大二附院血液内科医护人员会定期到爱心小家开展饮食指导及健康宣教活动。
“太感谢交大二附院的医生、护士了。他们不光看病认真负责,还给我们提供了个临时的‘家’,能省下不少钱给孩子看病。”来自延安市志丹县的患者家属任阿姨说。
任阿姨的儿子今年28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加上后期治疗,已经花费了数十万元,经济压力巨大。“孩子刚做完移植手术时,我和爱人带着他住在小旅馆,加上生活费1个月下来得近5000元,卫生条件还差。小家就和自己家一样,条件好多了。”任阿姨说。
现在,任阿姨一家在二院爱心小家已经住了1个多月了。她说,过两天带儿子再做一次检查,如果指标恢复不错的话就准备回延安老家过年了。截至2024年1月底,二院爱心小家已接待了包括任阿姨在内的7户外地困难患者家庭入住,中午来小家做饭的患者家属累计300余人次。
“我们将坚守医者初心,聚焦提升患者获得感,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基础上,把爱心小家建好,给困难大病患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交大二附院血液内科副主任王剑利说。
“让住院患者过好每一天”
炒青菜、白水煮虾、鲫鱼豆腐汤……1月26日11时许,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共享厨房里,来自四川的小曹麻利地为住院的妈妈做好了两菜一汤。
小曹的妈妈患多发性骨髓瘤,在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已经1个多月了。“妈妈吃不惯这边食堂买的饭,再加上化疗影响,胃口一直不好。”小曹说,“后来病友告诉我,医院里共享厨房可以自己做饭,我决定来试试。”
“我在家其实不太会做饭,都是妈妈做。现在她病了,我就学着做给她吃。”小曹说,“我每天给妈妈至少做一顿饭,她很愿意吃,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让小曹妈妈感受到“家的味道”和“女儿孝心”的正是省人民医院为住院患者专门设立的共享厨房。“住院患者在饮食营养、忌口等方面有一些特殊要求。一道可口的家常菜有时能缓解病痛带来的情绪影响,有利于病人康复。因此,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我们开设了这间共享厨房。”省人民医院总务处副处长孙乃春说。
共享厨房于2022年10月开始运行,大约30平方米,共有6个灶台,厨房用具、油盐酱醋等一应俱全。患者家属可以自带或在厨房以成本价采购食材,交1至3元加工费就能动手下厨,烹饪美味可口的饭菜,每顿饭比在医院食堂吃或者叫外卖便宜一半以上。
“厨房每天从7∶00运行到19∶00。一大早我就和同事熬好免费稀饭,把菜洗净备好,定期对餐具、台面、地面消毒,做好垃圾分类,有时候还会教不会做饭的年轻人炒个菜。”共享厨房管理员段秀荣说。
据统计,共享厨房每天会有60余人前来做饭,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上百人,最常来的是血液科、肿瘤科的病人家属。“人民医院为人民。我们将按照‘提供服务不盈利’原则,根据患者需求,不断探索、改进共享厨房运行机制,让住院患者过好每一天。”孙乃春说。
不只是省人民医院的共享厨房,陕西省肿瘤医院旁的德善爱心共享厨房、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爱心厨房等都在运行。这些共享厨房和爱心小家,传递真情,温暖他人,让患者和家属在消毒水味道之外,体会到“家”与“爱”的温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