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绵阳日报
本报讯(杨宸羽 安州融媒 记者 杨沐琪 彭紫薇)端午时节,在位于游仙区的绵阳市“希望之家”——残疾人生活能力重建训练营,小小的粽子不仅让残疾人朋友感受着浓浓传统节日气氛,还通过“手工粽子”促进就业增收,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绵阳市“希望之家”——残疾人生活能力重建训练营由市残联、中国狮子联会四川励志服务队、绵州服务队联合创立,内设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室与创业营。在这里,残疾人朋友们用一技之长创造精彩人生,铺就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日前,当记者走进“手工粽子”训练营时,10名“粽娘”正忙着将糯米、肉馅、咸鸭蛋等食材放进粽叶,随着翻转、压实、成型、扎绳,仅需40秒,一个个饱满的粽子摆放上桌,一旁的“粽娘”随即开始包装并根据订单发货。
“粽娘”马嘉俪是训练营学员,正在包粽子的她神情格外认真。包粽子看似简单,其实是门技术活,“刚开始,我10多分钟才能包好一个,还是歪歪扭扭的。”马嘉俪说,通过学习,现在她很快就能包好一个,形状也更标准。“能跟残疾朋友们一起学一门技术,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据介绍,在市残联的支持鼓励下,训练营从2022年起启动“手工粽子”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0名残疾人朋友通过该项目成就创业梦想。“项目启动第一年,我们得到了很多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第二年,我们的粽子更受市场欢迎,产量翻了一番,大家的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手工粽子”项目负责人冯萍介绍,按照今年的订单量和产量,“粽娘”们的收入可能还能再翻上一番,每个人能收入4000余元。
小小的粽子,成就了“粽娘”们的“就业创业路”。近年来,市残联强化“就业优先”,着力探索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与残疾人非遗培训、居家灵活就业相结合,全力打造“我们的节日”居家灵活就业品牌,多种形式实现残疾人灵活就业,真正做到让培训增技、让培训增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08: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