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仲夏时节,黔西南安龙招堤十里荷塘碧浪翻涌,粉荷垂露,三百年荷香与三千年文化在此交织。
县城泓芙蓉食府内,一桌以荷为魂的宴席,正娓娓道来一段跨越三百年的山水故事。
安龙产荷,荷不仅是景,也是食。
安龙荷花宴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图/刘朝富)
荷之宴
从池塘到餐桌的美学
“油温控制好,快速定型起锅,要保证花瓣的脆中带嫩。”泓芙蓉食府后厨中,火苗舔舐着铁锅,主厨盯着油温,他手中翻飞的荷花瓣裹着轻薄面糊,下锅瞬间腾起金色油花,空气中立刻弥漫开荷叶的清香与油脂的焦香。
灶台旁,新鲜的荷花正在水中沐浴,白嫩的莲藕也准备就绪——这就是荷花宴最鲜活的底色。
安龙荷花宴的精髓在于对荷属植物的全株利用与烹调技艺的极致追求。以招堤产出的荷花、荷叶、莲藕、莲子为核心食材,融合煮、炸、蒸、煎等传统工艺,打造出凉菜、热菜、点心的完整体系。
五彩糯米藕丸,用植物浸染的五色糯米与莲藕混合制作成糯米藕丸,经蒸制后放置于荷花瓣上,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荷叶鸡,一整片荷叶上托举着白斩鸡或脆皮鸡,鸡肉的鲜嫩与荷叶的清香相互交融,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馈赠。荷花酥,将荷花瓣裹上薄薄的面糊,炸至金黄酥脆,外酥里嫩,仿佛能听见荷花在舌尖绽放的声音。此外,更有荷花糍粑、荷花煎鸡蛋、荷花凉剪粉等特色菜品。
“每天我们食材是来自十里荷塘的新鲜采摘。”安龙泓芙蓉酒店经理刘晓秀介绍,目前荷花宴已经研发了20多种菜品。在确保食材的新鲜和正宗外,每一道菜品的研发都经过了深入的调研,力求将安龙300年的荷花文化在宴席中完美展现。“现在外地来的游客评价都很高”。
刘晓秀话音未落,餐厅包房中传来四川客人的赞美:“太美了,别动筷子,等我先拍个九宫格。”
荷塘、杨柳与半山亭遥相呼应。(图/刘朝富)
荷之史
荷塘旁的历史密码
整个荷花宴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每一道菜似乎都在讲述着关于荷花、关于安龙、关于岁月的故事。
谁能想到,舌尖上颤动的荷香,曾平息过一场水患。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陂塘海子洪水漫城,游击将军招国遴散尽千金,率众筑起十里石堤。百姓感恩,唤它“招堤”。
百余年后的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知府张锳将石堤加高五尺,更做惊人之举:挥毫泼墨?不,挥锄种荷!并在金星山上修建“半山亭”,绘就一幅垂柳依依、荷花绵延十里的秀丽画卷。
“城东北隅,云峰耸碧,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今日半山亭内,石碑上字迹犹存,张锳之子张之洞以《半山亭记》名动一时。让这片荷塘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岁月流转,荷塘见证了安龙的历史变迁,“知府添灯油”的佳话也融入这片土地。
如今,孩童诵读声穿过回廊,与后厨的锅铲声遥相呼应——三百年的治水壮志、文脉传承,化入这一席荷宴的蒸腾热气中。
安龙招堤荷花盛放。(图/刘朝富)
荷之兴
以花为媒点燃的文旅经济
当夕阳为荷塘镀上金边,安龙的天际线依次亮起灯火。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小广场上,小吃街旁人潮涌动。这个夏季平均气温为21.9℃的地方2024年吸引着457.71万人次游客走进安龙。
除了招提荷塘,从南明永历政权的定都之地,到安龙喀斯特“金字塔”群,到处都有游客踏足观赏探寻,这个小城无处不在诉说着“历史为轴、山水为卷”的故事。
夜渐深,最后一桌宴席已近尾声,当最后一口荷香化于舌尖,食客们带走的不仅是味蕾的满足,更是一段镌刻在荷花中的文化记忆。
三百年荷香未散,正以更鲜活的方式,在安龙的土地上继续生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祝庆庆 刘朝富 唐波
编辑 钱星星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2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