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杏林传承录|一家三代骨科医生,薪火相传中守护民族医药文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09 15:08:0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医生这一群体最重传承。有祖孙三代甚至四代共守“医”心,有师生三辈接力奉献,更有既是亲人又是师生的动人故事。杏林赓续不绝,守护民众健康。值此2023年教师节之际,澎湃新闻推出《杏林传承录》特别报道,以记录这一群体的辛劳与坚守。

和父亲田柏贵、爷爷田永珍一样,田健也成了一名骨科医生,如今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任职。

实际上,这祖孙三代的人生轨迹有多处重合:他们都出生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从小就耳濡目染跟随父辈识药问诊,都是骨科医生,擅长土家医药医疗技术。

但三人的相似之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爷爷田永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赤脚医生”,常年自己研究草药方,背着药箱走遍村落。父亲田柏贵是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后的大学生,工作于基层医院,擅长土家接骨技术,现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医“封刀接骨术”代表性传承人。而田健则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博士后”,专注研究现代医疗与民族医药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骨病专科主治医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士后田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了自己家三代从医的故事。“我们家三代既是父子、爷孙,又是师生,医学知识和悬壶济世精神代代相传,其实某种程度这也是我们的家风。”

杏林传承录|一家三代骨科医生,薪火相传中守护民族医药文化

田健(左)、田柏贵(右)在活动中传播土家医文化(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赤脚医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少之又少。“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对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说。这就是新中国医疗卫生史上著名的“六二六指示”,核心是把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医务工作者们热烈响应,迅速组织了医疗队,去农村、林区、牧区进行巡回医疗。巡回医疗队每到一处,就要举办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

田健的爷爷田永珍便是湘西龙山县洛塔乡五台村的第一代“赤脚医生”。爷爷去世的时候田健才11岁,许多关于爷爷的故事,田健都是从父亲田柏贵的讲述中得知。

五台村当地居民自古在山中劳作,因此跌打损伤乃至骨折的病人很多,田家祖辈开始就在不断摸索治疗方法和土家医药的应用,田永珍在年少时跟随父辈们习得了土家族祖传的接骨技术,成年后的他不仅能治疗骨折、跌打损伤,还总结出制作治疗骨髓炎的方法剂。

田柏贵回忆,田永珍的表侄子在10多岁时被医院确诊为骨髓炎,按照当时的技术,痊愈很难,瘫痪残疾的概率非常大。田永珍听闻后,主动提出将表侄子接来家中亲自照拂。之后的一个月里,每天清早,田永珍便背着竹篮上山采药,有些草药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他攀爬上山峰,从中寻找原始草药回家调配。经过了一个月的治疗,表侄子的病便已痊愈,由此慕名前来看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家里病人最多的时候,小房间都站满了病人。”田柏贵回忆道。小时候家庭并不宽裕,但田永珍经常免费为经济困难的村民救治,有人劝他多少也要收点钱,田永珍也只是笑着说,“反正这些药草是我自己去山里挖的,只要能治好病,钱不钱的不重要。”后来条件逐渐转好,田永珍也会安排妻子每天早上多煮些饭,以便患者不饿着看病。

目睹着父亲的辛苦,田柏贵从7岁开始便担当“医助”,从用杉木皮制作夹板,到识别山中的各类草药,田柏贵在学习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未来一定要考取医学院,成为和父亲一样的医生。

从基层医生到医学“博士后”

1979年,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二年,田柏贵梦想成真,他考上了吉首卫校(现吉首大学医学院),成为家里第一个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医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回到家乡的卫生院,与父亲做起了“同事”。

杏林传承录|一家三代骨科医生,薪火相传中守护民族医药文化

田柏贵(站立)正在给病人做检查

“记得有一年除夕傍晚,全家正准备一起放鞭炮过年,这时一个病人的家属来到家里敲门,父亲二话不说当即赶往卫生院。等忙完回家时,一桌年夜饭早就凉了。”田健说,他从小就知道医生特别辛苦和忙碌。

在祖父、父亲的熏陶下,田健也对草药很感兴趣,空闲时候,他也会像父亲小时候一样,用杉木皮制作夹板。

然而,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初,田健并没有选择学医,而是想要报考军事类院校,“男孩嘛,都有一个军旅梦。”田健坦言。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全家的反对。“父亲觉得医学是一门手艺,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而且也希望我将土家医‘封刀接骨术’传承下去。”在父亲的劝说下,田健最终将志愿改成了医学院。

“我觉得学医可能就是我的缘分和使命,既然命运给我做出了选择,我就要认认真真学,传承、创新、弘扬好祖辈的土家医术。”田健说。

在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田健不断汲取医学专业知识,并努力在民族医药与西方医学之中找到交汇与联系。如今的田健已经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博士后”,并且是骨病专科医生。

跟父辈们相比,田健在湘雅医院这个平台接诊到的患者要复杂得多,不再是简单的跌打损伤,或者骨折脱位,而是病情更加凶险的骨肿瘤疾病。患者也不再只是来自一县一城,作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少数能够开展骨肿瘤治疗的医院之一,江西、广州等周边省份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在湘雅医院骨病专科何洪波教授的带领下,田健和同事们将个体化3D打印肿瘤假体、混合现实(MR)等技术应用于恶性骨肿瘤的临床保肢工作中,为许多恶性骨肿瘤患者带来生机。

同时,田健在工作中也发现了民族医药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我们骨科的大部分骨折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其实有部分骨折病人进行保守治疗也能得到恢复,并且费用低,病人经受的痛苦也更少。”田健说道。

传承

从医后,田健始终记得父亲的谆谆教诲,“医者仁心,患者至上”。

2018年的冬季,有一天长沙下大雪,路面结冰严重。当天正赶上田健在急诊室值班,他从早上10点到忙到晚上11点,全天都在接诊摔伤的骨折病人。田健根据自己的经验为患者进行诊治,能够保守治疗的病人便进行骨折复位外固定,并根据病情嘱咐相关注意事项。“治病是一个相互信任的过程,只有真心负责地对待病人,病人才能配合得更好、病情也会好转得更快。”田健说,一天下来,治疗了十多位骨折病人,虽然很累 ,但是看着病人病痛解除后的轻松表情,“当时职业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杏林传承录|一家三代骨科医生,薪火相传中守护民族医药文化

田健为患者检查术后情况

此外,在接待骨肿瘤患者时,田健也是尽可能为病人节省费用,“骨肿瘤很复杂,有些检查是必须完成的,但也有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过多检查,肿瘤病人治疗费用高昂,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术后的康复期中能有更多的经济支撑,获得更系统的治疗。”田健坦言。

如今,作为一名主治医生,除了具备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基本条件,田健还希望自身能在学识和经验上不断提升。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一是要传承、创新、弘扬好祖辈、父辈们的土家医“封刀接骨术”;二是要全面掌握西医在骨科的最新的技术方法;三是要探索出一套土家医、西医相结合治疗骨病骨伤的新方法。

现在的田健在工作之余,经常也跟随父亲整理土家医接骨术的相关资料,并一同研发土家医的方药。有时,田健也会与父亲讨论病例,探讨土家医药的创新方法。在田健看来,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帮助到更多病患。

田健的儿子现在是一名小学生,每到假期,便回到龙山县里,跟随爷爷田柏贵认识药草类别,学习医药知识。田健说道:“因为孩子还比较小,所以我们也只是培养他的兴趣,以后不管他走不走这条路,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现在年幼的儿子对民族医药逐渐产生了兴趣,已经能跟随爷爷田柏贵一同坐诊了。

田健认为一家三代人的职责相同:“我们不同之处只是从医地点、从医时间,但是为患者解除疾苦的使命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杏林传薪火 岐黄承衣钵——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济南市“薪火传承 231工程”第五批拜师仪式
鲁网1月11日讯2024年12月30日下午,济南市卫健委举办“薪火传承 231工程”第五批拜师仪式。仪式上宣读了2024年济南市遴选的“薪火传承231工程”第五批指导老师和传承人
2025-01-11 21:42:00
少数民族医药“绝活儿”,精彩!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12月20日,第十五届“杏林寻宝”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在贵州贵阳举行——少数民族医药“绝活儿”,精彩!本报记者 王青云摄影报道“献宝人”龚国雅演示瑶医断肠草
2023-12-22 10:19:00
宽厚仁心  妙手回春
...、打杂、出诊,并在1959年14岁那年成为陈氏骨科武医的第三代传人,继承陈氏武医衣钵;二弟陈怀浦、三弟陈怀斌,也先后因武行医成为陈氏骨科第三代武医传承人。在先祖定下的“诚信、
2023-10-15 09:09:00
庐山脚下,中医药产业“暖”意袭来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江西庐山作为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大力弘扬杏林文化精神,以“中医药+”融合产业不断提升庐山中医药杏林品牌形象——庐山脚下,中医药产业“暖”意袭来本报记者 张昕
2023-11-02 06:54:00
杏林遗址与文化精神研讨会在京举行
...自:人民网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乔业琼)为弘扬杏林精神,挖掘杏林文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民政协报社共同指导,庐山市人民
2023-09-11 16:01:00
...务中心、学校、辖区企业共同开展以“奇遇本草中华——杏林童盟觅方记”为主题的暑期中医药研学活动。据悉,本次暑期中医药研学活动共分为研寻-药材加工大解密、觅方-药食同源健康局、公
2024-07-13 06:40:00
江西首届“杏林杯”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开幕
...局和省卫健委主办,江西中医药大学承办的江西省首届“杏林杯”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湾里校区开幕。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代表队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江西中医药
2024-09-28 09:14:00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杏林红”种子班师生到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馆等地进行实践研学
...烈,传承红色基因,3月30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杏林红”种子班师生一行40余人,先后来到雷神庙战斗遗址——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馆、杨子荣纪念馆进行实践研学活动。在胶东抗战
2024-04-08 10:34:00
...医师陈怀炯上榜。陈怀炯从医60余年来,作为陈氏骨科第三代传人,面对无数前来求治的困难病人,陈怀炯坚守初心,把“让更多群众看得起病”作为从医终身诺言。1975年,无私将家族诊所
2024-02-09 11:3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大皖新闻讯 4月1日,岳西县和平乡西溪村迎来一位特殊的“归乡人”——岳西县遗体捐献者王天佑。当天上午,王天佑的骨灰在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医大接受站和岳西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护送下回到家乡
2025-04-01 22:05:00
4月1日,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引发的舆情还在进一步发酵。《国际金融报》记者联系上死者罗某的父亲,试图还原更多事件信息
2025-04-01 22:11:00
经济观察报 周信/文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安徽枞阳段发生碰撞后起火,事故造成3人身亡。根据曝光于网络的视频及图片信息
2025-04-01 22:11:00
3月29日晚,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3人身亡。涉事车辆为小米SU7。4月1日下午,驾驶员的父亲告诉经济观察报
2025-04-01 22:11:00
4月1日晚9时许,在SU7高速碰撞起火事故中遇难的一位女生母亲王女士通过其微博回应了几点质疑。对于事故中驾驶员的驾龄问题
2025-04-01 22:11:00
从扬子江到亚马逊 中国电力跨国构筑“人鸟共生”防护网
江南时报讯 4月1日,随着巴西CPFL输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将防护挡板在巴西南大河州T199号杆塔上安装到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完成输电线路防护挡板跨国现场安装的首次指导工作
2025-04-01 22:15:00
中新社河内4月1日电 河内中国文化中心4月1日消息,为进一步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呈现“中国故事”,丰富“中越人文交流年”内涵
2025-04-01 22:25:00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刘育英)在4月1日举行的2025赛迪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表示,人工智能(AI)逐渐成为普惠性基础设施
2025-04-01 22:25:00
西秀区蔡官镇:屯堡载古韵 华彩入笔端
多彩贵州网讯 3月30日,安顺古城书画院和一堂美术馆20多位书画家赴西秀区蔡官镇屯堡村落开展采风创作活动。画家们以浓郁的墨香为礼
2025-04-01 22:29:00
2025年清明假期即将来临,踏青出游人数增加,为保障广大游客平安、文明、绿色出游,4月1日,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清明假期出游提示
2025-04-01 22:30:00
01网上传闻,安徽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碰撞发生后,我们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到非车主本人在驾驶。同时
2025-04-01 22:41:00
29日晚上的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这样的消息,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
2025-04-01 22:41:00
近日,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造成3人身亡,引发关注。据网络视频及图片显示,3月29日深夜,安徽一新能源车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
2025-04-01 23:11:00
右侧身体沉睡的那天,生活一片阴云密布老赵(化名)是一名脑出血患者,如今右上肢痉挛瘫痪,还合并癫痫、流涎。这些后遗症如影随形
2025-04-01 23:15:00
双色球4月1日开出6注一等奖,分别来自这些地方
大皖新闻讯 4月1日晚,中国福彩网更新彩票开奖公告。双色球第2025035期中奖号码公布,为01 08 16 18 25 31 + 01
2025-04-01 2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