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杏林传承录|一家三代骨科医生,薪火相传中守护民族医药文化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09 15:08:0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医生这一群体最重传承。有祖孙三代甚至四代共守“医”心,有师生三辈接力奉献,更有既是亲人又是师生的动人故事。杏林赓续不绝,守护民众健康。值此2023年教师节之际,澎湃新闻推出《杏林传承录》特别报道,以记录这一群体的辛劳与坚守。

和父亲田柏贵、爷爷田永珍一样,田健也成了一名骨科医生,如今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任职。

实际上,这祖孙三代的人生轨迹有多处重合:他们都出生于湘西自治州龙山县,从小就耳濡目染跟随父辈识药问诊,都是骨科医生,擅长土家医药医疗技术。

但三人的相似之中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爷爷田永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赤脚医生”,常年自己研究草药方,背着药箱走遍村落。父亲田柏贵是高考制度刚刚恢复后的大学生,工作于基层医院,擅长土家接骨技术,现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医“封刀接骨术”代表性传承人。而田健则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博士后”,专注研究现代医疗与民族医药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骨病专科主治医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士后田健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讲述了自己家三代从医的故事。“我们家三代既是父子、爷孙,又是师生,医学知识和悬壶济世精神代代相传,其实某种程度这也是我们的家风。”

杏林传承录|一家三代骨科医生,薪火相传中守护民族医药文化

田健(左)、田柏贵(右)在活动中传播土家医文化(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赤脚医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卫生基础薄弱,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少之又少。“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对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说。这就是新中国医疗卫生史上著名的“六二六指示”,核心是把医疗卫生事业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医务工作者们热烈响应,迅速组织了医疗队,去农村、林区、牧区进行巡回医疗。巡回医疗队每到一处,就要举办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

田健的爷爷田永珍便是湘西龙山县洛塔乡五台村的第一代“赤脚医生”。爷爷去世的时候田健才11岁,许多关于爷爷的故事,田健都是从父亲田柏贵的讲述中得知。

五台村当地居民自古在山中劳作,因此跌打损伤乃至骨折的病人很多,田家祖辈开始就在不断摸索治疗方法和土家医药的应用,田永珍在年少时跟随父辈们习得了土家族祖传的接骨技术,成年后的他不仅能治疗骨折、跌打损伤,还总结出制作治疗骨髓炎的方法剂。

田柏贵回忆,田永珍的表侄子在10多岁时被医院确诊为骨髓炎,按照当时的技术,痊愈很难,瘫痪残疾的概率非常大。田永珍听闻后,主动提出将表侄子接来家中亲自照拂。之后的一个月里,每天清早,田永珍便背着竹篮上山采药,有些草药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他攀爬上山峰,从中寻找原始草药回家调配。经过了一个月的治疗,表侄子的病便已痊愈,由此慕名前来看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多。

“家里病人最多的时候,小房间都站满了病人。”田柏贵回忆道。小时候家庭并不宽裕,但田永珍经常免费为经济困难的村民救治,有人劝他多少也要收点钱,田永珍也只是笑着说,“反正这些药草是我自己去山里挖的,只要能治好病,钱不钱的不重要。”后来条件逐渐转好,田永珍也会安排妻子每天早上多煮些饭,以便患者不饿着看病。

目睹着父亲的辛苦,田柏贵从7岁开始便担当“医助”,从用杉木皮制作夹板,到识别山中的各类草药,田柏贵在学习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未来一定要考取医学院,成为和父亲一样的医生。

从基层医生到医学“博士后”

1979年,高考制度恢复的第二年,田柏贵梦想成真,他考上了吉首卫校(现吉首大学医学院),成为家里第一个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医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回到家乡的卫生院,与父亲做起了“同事”。

杏林传承录|一家三代骨科医生,薪火相传中守护民族医药文化

田柏贵(站立)正在给病人做检查

“记得有一年除夕傍晚,全家正准备一起放鞭炮过年,这时一个病人的家属来到家里敲门,父亲二话不说当即赶往卫生院。等忙完回家时,一桌年夜饭早就凉了。”田健说,他从小就知道医生特别辛苦和忙碌。

在祖父、父亲的熏陶下,田健也对草药很感兴趣,空闲时候,他也会像父亲小时候一样,用杉木皮制作夹板。

然而,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初,田健并没有选择学医,而是想要报考军事类院校,“男孩嘛,都有一个军旅梦。”田健坦言。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全家的反对。“父亲觉得医学是一门手艺,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而且也希望我将土家医‘封刀接骨术’传承下去。”在父亲的劝说下,田健最终将志愿改成了医学院。

“我觉得学医可能就是我的缘分和使命,既然命运给我做出了选择,我就要认认真真学,传承、创新、弘扬好祖辈的土家医术。”田健说。

在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田健不断汲取医学专业知识,并努力在民族医药与西方医学之中找到交汇与联系。如今的田健已经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博士后”,并且是骨病专科医生。

跟父辈们相比,田健在湘雅医院这个平台接诊到的患者要复杂得多,不再是简单的跌打损伤,或者骨折脱位,而是病情更加凶险的骨肿瘤疾病。患者也不再只是来自一县一城,作为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少数能够开展骨肿瘤治疗的医院之一,江西、广州等周边省份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在湘雅医院骨病专科何洪波教授的带领下,田健和同事们将个体化3D打印肿瘤假体、混合现实(MR)等技术应用于恶性骨肿瘤的临床保肢工作中,为许多恶性骨肿瘤患者带来生机。

同时,田健在工作中也发现了民族医药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我们骨科的大部分骨折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其实有部分骨折病人进行保守治疗也能得到恢复,并且费用低,病人经受的痛苦也更少。”田健说道。

传承

从医后,田健始终记得父亲的谆谆教诲,“医者仁心,患者至上”。

2018年的冬季,有一天长沙下大雪,路面结冰严重。当天正赶上田健在急诊室值班,他从早上10点到忙到晚上11点,全天都在接诊摔伤的骨折病人。田健根据自己的经验为患者进行诊治,能够保守治疗的病人便进行骨折复位外固定,并根据病情嘱咐相关注意事项。“治病是一个相互信任的过程,只有真心负责地对待病人,病人才能配合得更好、病情也会好转得更快。”田健说,一天下来,治疗了十多位骨折病人,虽然很累 ,但是看着病人病痛解除后的轻松表情,“当时职业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杏林传承录|一家三代骨科医生,薪火相传中守护民族医药文化

田健为患者检查术后情况

此外,在接待骨肿瘤患者时,田健也是尽可能为病人节省费用,“骨肿瘤很复杂,有些检查是必须完成的,但也有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过多检查,肿瘤病人治疗费用高昂,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术后的康复期中能有更多的经济支撑,获得更系统的治疗。”田健坦言。

如今,作为一名主治医生,除了具备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基本条件,田健还希望自身能在学识和经验上不断提升。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一是要传承、创新、弘扬好祖辈、父辈们的土家医“封刀接骨术”;二是要全面掌握西医在骨科的最新的技术方法;三是要探索出一套土家医、西医相结合治疗骨病骨伤的新方法。

现在的田健在工作之余,经常也跟随父亲整理土家医接骨术的相关资料,并一同研发土家医的方药。有时,田健也会与父亲讨论病例,探讨土家医药的创新方法。在田健看来,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帮助到更多病患。

田健的儿子现在是一名小学生,每到假期,便回到龙山县里,跟随爷爷田柏贵认识药草类别,学习医药知识。田健说道:“因为孩子还比较小,所以我们也只是培养他的兴趣,以后不管他走不走这条路,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现在年幼的儿子对民族医药逐渐产生了兴趣,已经能跟随爷爷田柏贵一同坐诊了。

田健认为一家三代人的职责相同:“我们不同之处只是从医地点、从医时间,但是为患者解除疾苦的使命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9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杏林传薪火 岐黄承衣钵——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济南市“薪火传承 231工程”第五批拜师仪式
鲁网1月11日讯2024年12月30日下午,济南市卫健委举办“薪火传承 231工程”第五批拜师仪式。仪式上宣读了2024年济南市遴选的“薪火传承231工程”第五批指导老师和传承人
2025-01-11 21:42:00
少数民族医药“绝活儿”,精彩!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12月20日,第十五届“杏林寻宝”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在贵州贵阳举行——少数民族医药“绝活儿”,精彩!本报记者 王青云摄影报道“献宝人”龚国雅演示瑶医断肠草
2023-12-22 10:19:00
宽厚仁心  妙手回春
...、打杂、出诊,并在1959年14岁那年成为陈氏骨科武医的第三代传人,继承陈氏武医衣钵;二弟陈怀浦、三弟陈怀斌,也先后因武行医成为陈氏骨科第三代武医传承人。在先祖定下的“诚信、
2023-10-15 09:09:00
庐山脚下,中医药产业“暖”意袭来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江西庐山作为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大力弘扬杏林文化精神,以“中医药+”融合产业不断提升庐山中医药杏林品牌形象——庐山脚下,中医药产业“暖”意袭来本报记者 张昕
2023-11-02 06:54:00
杏林遗址与文化精神研讨会在京举行
...自:人民网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乔业琼)为弘扬杏林精神,挖掘杏林文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民政协报社共同指导,庐山市人民
2023-09-11 16:01:00
...务中心、学校、辖区企业共同开展以“奇遇本草中华——杏林童盟觅方记”为主题的暑期中医药研学活动。据悉,本次暑期中医药研学活动共分为研寻-药材加工大解密、觅方-药食同源健康局、公
2024-07-13 06:40:00
江西首届“杏林杯”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开幕
...局和省卫健委主办,江西中医药大学承办的江西省首届“杏林杯”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湾里校区开幕。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代表队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及江西中医药
2024-09-28 09:14:00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杏林红”种子班师生到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馆等地进行实践研学
...烈,传承红色基因,3月30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杏林红”种子班师生一行40余人,先后来到雷神庙战斗遗址——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馆、杨子荣纪念馆进行实践研学活动。在胶东抗战
2024-04-08 10:34:00
...医师陈怀炯上榜。陈怀炯从医60余年来,作为陈氏骨科第三代传人,面对无数前来求治的困难病人,陈怀炯坚守初心,把“让更多群众看得起病”作为从医终身诺言。1975年,无私将家族诊所
2024-02-09 11:3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打卡蔚县玉皇阁
10月6日,游客在蔚县玉皇阁游玩。国庆假期《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蔚县玉皇阁迎来众多游客玉皇阁又叫靖边楼始建于1377年10月6日
2025-10-07 09: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余丽清)今明两天,厦门高速持续迎来返程高峰,请司机朋友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2025-10-07 08:00:00
10月7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特别是8日10时至21时返程流量将较为集中。加之未来几天,全省会有分布不均的降雨
2025-10-07 06:54: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
两名女生跟网友上山“探险”被困山谷 救援队助她们脱险
救援队员找到两名被困女生。(十方应急救援队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树林茂密、毒蛇出没,两名女生跟着40多名网友上山“探险”
2025-10-06 08:50:00
琴动鼓浪屿声传海内外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获《人民日报》点赞
艺术周吸引众多国际友人参加,图为国际友人和市民游客一起观看庭院音乐会。(供图/鼓浪屿管委会)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06 08:50:00
“人民必胜——中俄美术作品展”是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和平必胜”的合力宣言
近日,“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路江出席开展仪式并致辞
2025-10-06 09:17:00
大厂:“老字号”与“新网红”齐飞 月饼市场热闹开“抢”
河北新闻网讯(杨迪)国庆、中秋“双节”到来之际,大厂月饼进入销售旺季。各种口味丰富、包装精美的月饼成为市场主角,为节日增添了浓厚氛围
2025-10-06 10:14:00
国庆中秋假期护娃“睛”!河南小儿眼科权威熊凤枝教授:早发现早干预,给孩子清晰视界
大河网讯 国庆长假来临,不少家长计划带娃出游、居家休闲,但孩子长时间看屏幕、户外用眼不当等问题,也让儿童眼健康成为假期关注焦点
2025-10-06 12:53:00
怀化文旅回应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很难回到巅峰期,但比爆火前经营效益好
大皖新闻讯 日前,江西景德镇“鸡排哥”走红,国庆期间现场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与此同时,2024年爆火的湖南怀化“晓华理发店”热度下降也成了广大网民热议的话题
2025-10-06 16:0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10-06 17:02:00
当国庆的红旗漫卷天山,中秋的明月照亮晋疆,有一群医务工作者正以坚守代替归乡。近年来,我省全面开展组团医疗援疆,协调派出省内优秀医务人才
2025-10-06 18:31:00
中秋此乡亦故乡!六安一驾校为300余名异地学员摆下30桌团圆饭
大皖新闻讯 中秋节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来自河南、四川等地的300余名学员为了不耽误所在驾校的训练,选择在六安过节,而驾校充分理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2025-10-06 21: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