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硅谷出现“1人公司”,为什么AI创业需要的员工越来越少了?|《硅谷来信》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3-25 12:01:00 来源:搜狐科技

硅谷出现“1人公司”,为什么AI创业需要的员工越来越少了?|《硅谷来信》

编者按

前不久,一家做AI玩具的创业公司——FoloToy的朋友告诉我,今年预计收入几千万元的他们,竟然只有十几名员工,有了AI,一个人可以身兼数职,“比如我们前端程序员同时也是首席运营官,用AI写代码,也用AI写公众号、做海报、做视频。”

在硅谷,这种被称为“精益创业”的现象也越来越显著。Midjourney用40名员工创造了高达5亿美元的年收入,智能饮食公司Cal AI更是只有4名员工,却年入1200万美元。

搜狐科技的老朋友,Meta的科学家许家骏博士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想分享给我们的读者。

他相信,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一人公司”:在卧室撸着猫、喝着咖啡,就把公司就撑起来了,“卧室创业”、“卧室富翁”或许正在北京或旧金山的某个公寓里孵化着。

作者简介

许家骏博士目前是Meta 的一名人工智能科学家,他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了电气工程系博士学位,还拿到了计算机和金融工程的硕士学位。同时,他还是一位儿童科普作家,创作的《宝宝的人工智能》曾登上全球亚马逊儿童编程新书榜TOP1。

搜狐科技特约作者|许家骏

编辑|杨锦

当你还在幻想着成为华尔街/陆家嘴那个气势汹汹、穿着高级西装、置身摩天大楼、年入百万的人生赢家时,不知不觉间,2025年的“百万隐形富豪”早已躲在卧室里,在电脑前操作着全球业务——刚刚可能还在撸猫,从床上醒来。

这就是如今硅谷最火热的画面:年轻人足不出户,也能打造百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的公司。

当你驻足于这个时代的商业数据,你会发现一个令人惊叹的现实:

· Midjourney:坐落于硅谷,这家以图像生成技术闻名的公司,仅凭40人的团队,便创造了高达5亿美元的年收入,每位员工仿佛都在编织着1250万美元的梦想。

· Cursor:同样来自硅谷,这个专注于AI代码编辑的团队,仅有20人,却用他们的智慧敲定了1亿美元的业绩,每个成员平均贡献500万美元的惊人产值。

· Cal AI:在纽约,这个以智能饮食为主题的创业项目,仅靠4人的小团队,已成功实现了1200万美元的营收,让每位成员的贡献价值达到了300万美元。

· Mercor:作为人才与数据的双面手,来自硅谷的Mercor用30名员工铸就了7500万美元的年收入,每位员工贡献约250万美元。

· Eleven Labs:在语音与文本转换的领域,这支50人的团队在纽约的商业丛林中,同样创下了1亿美元的辉煌,每个团队成员的平均产值约为200万美元。

硅谷出现“1人公司”,为什么AI创业需要的员工越来越少了?|《硅谷来信》

这些数字不是冷冰冰的统计,更像是一首现代史诗,记录了一个个勇敢者如何借助AI技术,将个人的才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力量。而这股趋势,更不仅仅是书呆子的胜利。它背后,是K型经济(K-shaped economy)和精益创业理念的双重助推。

K型经济描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当新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浪潮涌来,20% 的“工作技能”因为被 AI 加持而效率翻倍甚至十倍,而剩下 80% 的工作却可能被快速替代。在这样的时代,创业者必须用更少的资源、更精简的团队、更快速的试错,来在这个K字型的分叉处找到自己的上升路径。

根据对“AI 精益创业”模式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到几个令人兴奋又略带疯狂的数字:

· 创业团队平均人数从十年前的 10-20 人,骤降到如今的 2-5 人,甚至出现了“一人公司”。

· 得益于云计算、AI 工具以及无代码平台,这些超精简团队从立项到获取第一批付费用户的平均时间已经缩短至数周。

· 进一步推算,最激进的模型甚至显示,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可能会出现“一人独创,年收入十亿美元”的企业案例。

硅谷出现“1人公司”,为什么AI创业需要的员工越来越少了?|《硅谷来信》

这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但又像极了十年前人们质疑网红经济和电商直播的态度。如今,“卧室创业”早已不再是噱头:你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稳定的网络、几款 AI 工具,就能与全球顶尖的人才与资源进行对接。

过去动辄需要大公司才能承担的基础设施成本,如今个人就能轻松买单。对创业者而言,这意味着“做梦的成本”史无前例地降低了。

回到现实,在这K型经济的撕裂中,赢家将会获得几何倍数的成长,而“输家”可能在一夜之间陷入被取代的境地。很多人感到焦虑,但也有更多年轻人看到机会——这正呼应了乔布斯当年那句著名的话:

“当你长大后,你会被告知世界就是这样,你只能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尽量不要撞得头破血流,努力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找点乐子,存点钱。那是一种非常局限的生活。一旦你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你所认为的‘生活’,其实都是由那些并不比你更聪明的人所创造的,而你完全可以改变它、影响它,甚至创造出让其他人使用的东西。明白这一点之后,你的世界将从此不同。”

这句话在当下依然闪闪发光。它告诉我们,所谓的商业规则、社会结构、技术门槛,都是人造的、可改变的。只要你敢想、敢干,在这个卧室里诞生百万甚至亿万身家的时代,你完全可以做那个打破规则的人。与其还在羡慕那些高大上的办公室,不妨看看2025年的“卧室富翁”们:电脑桌前码着代码、打着电话、喝着咖啡,身后也许是乱七八糟的床单,但他们在重新定义下一代经济版图。

所以,如果你打算在这场“自我革命”中乘风破浪,记住以下几点:

1. 精益为王:先验证需求,再快速迭代,别让“完美主义”拖垮你的速度。

2. AI 赋能:掌握人工智能和无代码工具,你就能用一个人的脑力和体力完成过去十几人才能完成的任务。

3. 全球视野:别被物理边界限制,数字时代就是要打破地域、打破传统市场,你的潜在用户可能在地球另一端。

4. 持续学习:K型经济下,只有不断学习新技能、拥抱新技术,才能站在向上分叉的那条线上。

未来的世界,或许我们真的会看到某位年轻人坐在卧室里,用一台笔记本和一只猫,就把公司做到了十亿美元营收。那时,人们回头看这篇文章,也许会莞尔一笑:原来,这一切早就在意料之中。

正如乔布斯所说,一旦你明白了“生活”这场游戏是可以被改变的,你就再也回不去了。

欢迎来到硅谷的新赛道,卧室就是你的总部,代码就是你的兵器,AI 就是你的超级引擎。你准备好了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5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硅谷码农的两难处境:留不下、回不来
...时移世易,国内互联网大厂运用的主流技术和海外差距也越来越缩小,海归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在减弱。最关键的是,国内一些互联网行业的模式创新遭遇瓶颈,资本无序扩张的时代走向落幕。
2022-12-28 14:02:00
搞创新创业的人,为何都爱去咖啡馆
...而创造新的链接 ■创新创业和“第三空间”的关联变得越来越紧密。蕰藻浜边的智慧湾里有近600家企业,五六千人在此办公。与之对应,园区主干道两侧,知名咖啡品牌纷纷抢占山头本报记
2024-05-06 05:56: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业不再需要特别庞大的设备。企业对于场地的需求,由原来需要大片土地的工厂,向交通便利、生活便捷的城市楼宇逐步转变,实现“楼上做
2024-01-22 17:09:00
硅谷手记|AI抄袭背后的硅谷“不光彩文化”
...数据。可见,中国科技近年来快速发展,一些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引人注目,被美国同行“参考”甚至抄袭。“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刘知远说,“这次抄袭事件也从侧面反映了
2024-06-05 13:55:00
告别加班内卷之后,他们做出了全球第一大的公司
...是想确信你已经掌控了它。按照他的一贯标准,他会提出越来越难的问题,直到你承认你不知道,然后他就可以骂你毫无准备。如果你能够回答他提出的最难的问题,之后会怎样?没有人真的知道。
2024-06-24 11:57:00
硅谷AI竞争如何?投资人张璐:创业公司只有30%机会
...括对芯片和能耗的优化。张璐说,做应用层面的公司已经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追求更好的算法、更好的模型,但往往忽略了潜在的发展受限因素,尤其是高昂的算力成本和能量成本。张璐表示,在芯
2024-04-19 20:00:00
硅谷没有群聊
...很容易止步在沟通这一功能性上。反观大洋彼岸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验到不断升级的“群聊工作模式”了。2013年6月30日,微信正式上线了微信群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群聊
2023-01-01 13:00:00
44个项目激战“创业安徽”决赛 硬科技“唱主角”
...着合肥乃至安徽创新实力增强、科创体系日渐完善,国内越来越多的创新团队希望来这里创业。今天的比赛,我看到有不少优秀的项目,说明安徽对大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来自长三角赛区的“半
2024-12-05 20:51:00
合肥蜀山,何以“载”创?
...“陪跑者”出则科研、入则科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将成果转化的“初舞台”,选在了仅一路之隔的“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从科研到创业,高校科研人员
2023-05-19 12:0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产学研齐聚杭州 共话AI赋能香氛行业发展新未来
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香氛产业中的应用前景与创新路径,推动香氛行业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8月7日至8日
2025-08-10 10:44:00
日前,在华锐动能科技(丽水)有限公司的样车试验场地,公司总经理陈锋和研发团队忙着调试新研发的山地滑板车,对样品车开展续航
2025-08-10 07:40: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英)8月8日,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18090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2025-08-10 07:47:00
迅路创新获得数千万元融资,推出定价超五万的高端智能E-cargo bike|36氪首发
作者 | 张子怡编辑 | 彭孝秋36氪获悉,E-cargo bike(载货电助力自行车)厂商迅路创新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
2025-08-09 09:26:00
GPT-5快抢走打工人饭碗了
作者:宋思杭GPT-5,终于来了。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1点,OpenAI CEO Sam Altman 没有爽约。在发布会前一天
2025-08-09 11:33:00
跻身第一方阵后,合肥还想要更多
作者:李 杭今年年初,DeepSeek的爆火点燃了AI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新一轮讨论。一个共识逐渐清晰:抓住AI产业风口,城市便能迎来新的增长
2025-08-09 19:56:00
浙江日报讯 (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邵滢) 最近,墨西哥电子元器件展突然被慈溪外贸企业热捧,参展企业从过去的三五家暴增到四五十家
2025-08-09 09:10:00
汇通达与头部公共云服务商达成全栈AI全面合作宁企牵手阿里云,共拓“AI+产业”新生态□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当AI浪潮涌向乡镇街头巷尾的小店
2025-08-09 09:56:00
江苏南京:“小视”不可小视,一双“慧眼”识世界
十年深耕人工智能视觉领域,让机器“看得懂、想得透、做得准”“小视”不可小视,一双“慧眼”识世界扫一扫,看视频□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江芬芬站在南京生命科技小镇5号楼的落地窗前
2025-08-09 09:57:00
创新金融服务!交行青岛分行助力青岛“88购物嘉年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8月8日,在2025年青岛“88购物嘉年华”启动之际,交通银行青岛分行以“活水”浇灌消费市场
2025-08-09 11:46:00
8月9日00时31分,“3、2、1,点火!”随着指令落下,熊熊烈焰喷涌而出,托举着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冲破海天之间的云雾。同一时间
2025-08-09 12:14:00
肥城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新闻发布会现场(鲍文昭 供图)大众网记者 郝晓华 肥城报道近日,肥城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肥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员出席发布会
2025-08-09 15:43:00
国外客户多次登门求购 镇宁破碎机闯全球
“这个月来了三四波国外客商了,刚走的西班牙客户订了1000多万元的设备。”日前,在安顺市镇宁产业园,贵州启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黔重工”)负责人王大林一边忙着安排生产
2025-08-09 16:11:00
聊城市茌平区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命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起“一核·三维·五阶”创新素养培育体系。该体系以创新素养为核心
2025-08-09 1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