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以前追着客户跑,现在客户催着发货!”每个月,位于遵义高新区的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2500套新能源汽车电机壳、前后端盖等产品发往成渝,预计今年总产值达2亿元。
这样的事在遵义不少见。正合铝业今年新上了生产线,每年能产20万套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与长安、吉利、宁德时代这些头部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贵州航鹏新材料更是拿下长安集团1亿元的订单,要生产35万套电机壳和端盖这些高精度的部件。
这些企业和项目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是精准对接成渝车企“轻量化、高强度”需求的“关键选手”。
更值得点赞的是,遵义企业不满足于“来料加工”,而是主动向嵌入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转型——引进高端人才、升级生产设备、搞特种铝合金研发生产,从“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变成“别人需要什么我提前造”,从只拼数量的配套变成了拼质量的合作。
产业合作不能只靠产品硬,还要靠服务软。遵义深谙此道,在“造好零件”的同时,把“配套设施”也拉满了——9393把充电枪、664个充电站、8座换电站,织成了一张覆盖全市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这不仅方便了本地车主,更为成渝地区新能源汽车在遵义的通勤、物流提供无缝支持,成为遵义吸引成渝产业合作的又一加分项。
不同于“脚踩西瓜皮”式的盲目跟风,遵义的“融圈”之路从一开始就有清晰的“导航”。
2024年出台的《贵州省遵义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把“汽车产业链配套”定为核心赛道;随后的《遵义市零部件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像是一份“操作手册”,不仅梳理出“材料—零部件—主机”的全产业链路径,还创新推出“一图三清单”,把合作对象、重点项目、责任分工列得明明白白。今年最新印发的《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更是把“与成渝搞铝钛合作”“支持企业搞科研”等目标,变成了可考核、可落地的具体行动。
圈子不同,也能相融。遵义于成渝地区而言不只是地缘相亲,更是产业合得来、战略步调一致的好伙伴。如今,越来越多“遵义造”零部件装上车、驶下路,证明了内陆城市也能在区域协同中找到自己的“C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案/袁蓠芊
主播/黄怡雯
视频/董婧珣
编辑 徐然
二审 李劼
三审 覃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