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3月10日下午,记者从汝州市临汝镇郝寨村党群服务中心南的生产路走过,入眼便是一片塑料大棚。
“这是今年我们村新增的养殖东亚飞蝗的大棚,还有几处分散在田间。”郝寨村驻村第一书记滕哲哲指着成片的大棚说,“走,再往前不远便是村里第一家养殖东亚飞蝗的张会强家的大棚了。”
前行不远,又是一片塑料大棚,一根水管从机井中伸出,顺着大棚延伸到田间,张会强和家人正在灌溉苜蓿草地。
“现在浇水让苜蓿草早点长起来,第一茬的东亚飞蝗幼虫很快就出土了。”48岁的张会强笑着说。
2020年,张会强引进大棚养殖东亚飞蝗项目,尝试着创业增收,流转土地25亩(1亩≈666.67平方米),其中5亩建起30座东亚飞蝗养殖大棚,其余种植苜蓿草作为东亚飞蝗的食物。
“经过几年的养殖,技术逐渐成熟,收益不错。”张会强说,“一棚一茬收取东亚飞蝗40公斤到50公斤,回收价40元一公斤,去年毛收入20多万元,扣除各项成本投入,净收入有十多万元吧。”
“会强养殖东亚飞蝗不错的收益给观望的村民吃了定心丸。” 滕哲哲介绍说,“去年,大家一起谋划创业增收项目,张会强养殖东亚飞蝗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他养殖的东亚飞蝗第四茬顺利出售更是给大家注入强心剂。”
50岁的张干营是郝寨村今年新增的东亚飞蝗养殖户之一。“我和张会强关系不错,他第一期的30个棚去年养得不赖,今年我俩合作又搞了这60个棚。” 张干营介绍说,上个月刚把养殖大棚间的道路修整完,正月十七在大棚内种了草种,现在已经出苗了,订购的东亚飞蝗种卵到了就可以埋种卵了。
像张干营一样,今年50岁的张占渠也建起大棚跟着养殖东亚飞蝗。“我之前一直养牛养羊,收益也还可以。会强兄弟养殖东亚飞蝗收益不错,我便决定试试。咱农民能做的事业不多,想给孩子们找出一条挣钱的门路。”张占渠说,他春节前后建起了30座大棚,“先试养一年,收益不错再大干快上,采用机械化养殖设备。”
“今年我们村新增120座东亚飞蝗养殖大棚,加上会强第一期的30座,已形成150座大棚的养殖规模。”滕哲哲说,他们向汝州市乡村振兴局申请了冷库建设项目,以便养殖户成虫收获季短期储存。
“村‘两委’和我都非常看好东亚飞蝗养殖,还筹划了东亚飞蝗深加工项目,但今年养殖户都与种卵供应商签订了成虫回购合同,估计没有多余的东亚飞蝗让我们进行深加工,待明年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后,养殖、深加工一体化发展,郝寨村就飞‘蝗’腾达了。” 滕哲哲充满信心地说。
(本报记者 魏森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