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雨后大蜗牛出没 千万别碰也别吃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29 00:3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西晨报

雨后大蜗牛出没 千万别碰也别吃

专家:是外来入侵物种,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菌

雨后大蜗牛出没 千万别碰也别吃

非洲大蜗牛大小与成人手掌相仿。▶

·A4·

晨报记者 仇慧亮 林雅婷

近期降雨频繁,有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雨后的绿化带、树木上频繁有大蜗牛“组团”出没,大的有七八厘米长,小的也有三四厘米长,还有部分市民出于好奇抓来“把玩”,甚至研究起大蜗牛的吃法。

那么,这些大蜗牛有什么来头?为何雨后会出现这么多?跟它们接触是否会有危害?针对这些问题,昨天记者请教了厦门市绿化中心的专家。专家提醒,这种蜗牛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市民千万不要触碰或食用。

揭秘

危害本土生态平衡

厦门市绿化中心植物检疫专家樊改丽介绍,近期厦门市雨后频繁出没的这些大蜗牛,名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之一,也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非洲大蜗牛一般昼伏夜出,白天天气干燥时会躲到墙角、树根下等阴凉潮湿处“养精蓄锐”,待到夜晚或雨天等较潮湿的时候再出来觅食。最近厦门降雨增多,地上积水太多,它们便会爬到高处防止被水淹。

“非洲大蜗牛产卵量特别大,一次产卵可达成百上千颗,它们的齿舌上密密麻麻布有25000个小牙齿,像锯子一样,食量大又不‘挑食’,一夜之间就可以把一整株植物啃食完,能对植物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严重影响城市景观效果或农作物生长等。”樊改丽说。

据了解,在国内,厦门是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方。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因非洲大蜗牛天敌较少,且自身繁殖速度快,导致它们进一步泛滥成灾,对本土物种、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危害。

提醒

不建议触摸和食用

那么,非洲大蜗牛可以触摸或食用吗?对此,樊改丽表示,生长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密切接触者可能患上脑膜炎等疾病。至于是否能够食用非洲大蜗牛,樊改丽强调“不建议”,因为烹饪温度和时长不够就无法杀死它们体内的寄生虫、细菌,吃了容易染病,“大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去尝鲜”。此外,她还建议市民要加强对儿童的教育,提醒他们不要触摸或玩耍非洲大蜗牛,以免感染疾病。

据了解,直接踩死大蜗牛,会加速蜗牛卵的传播。那要如何除掉大蜗牛?专家表示,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大蜗牛时,可以报告物业进行处理。如果在公园或户外发现较多的大蜗牛时,可以联系属地管理方,由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如在家里发现少数大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因为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从而导致蜗牛死亡。待蜗牛死后,就可以戴上手套将其捡起扔掉,不过事后记得洗手消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不怕地不怕最怕虫子身边爬!近期,一些厦门市民发现在小区绿化带、公园草坪等地小虫开始频繁出没!我市医院皮肤科接诊的虫咬皮炎病例较前几个月有所增加昨日,记者走访厦门市绿化中心、厦门
2023-06-29 15:57:00
比拳头还大!攀枝花居民发现巨型蜗牛 专家:系外来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别碰别养
...牛是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这种大蜗牛携带多种寄生虫和致病菌,建议市民不要轻易触碰,也不要吃、不要养。”▲攀枝花市民发现的非洲大蜗牛 惊奇:小区出现巨型蜗牛比成年人拳头
2024-08-30 13:49:00
...种作物,是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其身上携带多种细菌, 用手触摸,会引起皮炎、皮肤瘙痒、肿胀等 。其身上
2025-05-14 12:48:00
紧急提醒:别碰、别吃!严重可致死
...直接入侵免疫系统,出现发烧等症状。其次,它还是各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其中最常见的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一旦吃进嘴里,就会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让人体持续不断地发热
2024-05-09 09:05:00
一只非洲大蜗牛藏虫百余条 雨后现大蜗牛千万别碰别吃
...绍,非洲大蜗牛的黏液和粪便里面,会携带各种病原菌和寄生虫,尤其会传播一种会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的脑膜脑炎为主要病症的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也叫广州管圆线虫病,危害比较大。广州管
2024-05-14 06:42:00
雨后遇到这种大蜗牛 千万别碰!看看吧
...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体内携带多种细菌,还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最常见的是广州管圆线虫。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月平:比如绿脓杆菌、沙雷氏菌等各种细菌,用
2024-06-07 22:19:00
...之所以令人胆寒,根本原因是它们携带多种病毒,是各种寄生虫的超级宿主。据说一只大蜗牛身上,可能有100条名叫“广州管圆线虫”的超级寄生虫。是的,这寄生虫的名字也跟广州有关系。哪
2025-01-02 15:31:00
紧急提醒!雨后出现的它,千万不能碰!
...携带着病原体,甚至在它们的粪便中,依旧存活着病菌和寄生虫,所以不要刻意去踩。
2024-05-12 07:56:00
...文转自:海西晨报小记者公益实践系列活动开启首站走进厦门市绿化中心,晨报记者带领向日葵小记者了解城市绿化知识·A4·与其待在家里,不如大胆出发!这个暑假,海西晨报社将带领向日葵
2023-07-05 01:1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国庆出行必看!做好呼吸道防护,旅途少烦恼
国庆长假,是一年中难得的出门畅游好时光。无论是奔赴远方的名山大川,还是打卡周边的小众景点,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旅途的期待
2025-09-30 10:37:00
中华中医药学会于娟科普工作室科普大讲堂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国科普月 “杏林科普·健康齐鲁”中医药健康宣教活动顺利举办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的浓厚氛围中,2025年9月28日,山东省中医院千佛山院区华佗楼一楼学术报告厅里掌声阵阵。“中华中医药学会于娟科普工作室”负责人
2025-09-30 10:43:00
国庆出行遇健康“小插曲”?8个锦囊为您出行保驾护航
鲁网9月30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国庆假期将至,不少市民已规划好行程,准备畅游山水。然而,旅途中晕车
2025-09-30 10:43:00
中医进万家,健康零距离 —— 成都海大中医罗程主任 9.20 健康走访
2025 年 9 月 20 日,初秋的广安乍暖还寒,成都海大中医肿瘤医院罗程主任率领医务团队驱车跨越城市,开启了 “中医进万家
2025-09-30 11:19:00
欢聚时光,健康不打烊!这份血脂健康指南请收好
中秋遇国庆,双节同庆的日子里,阖家团圆的家宴、走亲访友的聚餐、旅行途中的美食……处处都是舌尖的享受。但对于关注血脂健康的朋友来说
2025-09-30 11:19:00
给每一位关注血糖健康的暖心帖:国庆假期血糖管理注意四点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欢乐与团圆是这个假期的主题!放松身心、享受美食、与亲友相聚,都是假期的美好所在。但对于关注血糖健康的朋友来说
2025-09-30 11:22:00
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运用先进放疗技术实现多灶肿瘤协同治疗
近日,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主任成功为一名同时患有鼻咽癌和早期肺癌的患者完成放射治疗、控制肿瘤进程,展现出该院在复杂多灶肿瘤综合治疗方面的技术实力与诊疗优势
2025-09-30 11:22:00
国庆中秋小长假:给青少年一次心灵解压的机会
青少年抑郁问题近年来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假期这一特殊节点,更需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本文将带大家深入了解“青少年抑郁”,借助国庆中秋小长假开启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之旅
2025-09-30 11:22:00
2025年保肝护肝产品口碑推荐,十大产品成分与功效对比实测
现在的年轻人谁不熬夜,相信就连老人也抱着手机刷到半夜,网购的便利让大家尝到了来自各地美食,其中重油重辣的不在少数,吃的时候开心
2025-09-30 12:31:00
哪些部位吸脂效果更好?厦门美莱吸脂塑形享福利满减
在追求理想身材的道路上,吸脂手术无疑是众多爱美人士的热门选择。然而,吸脂并非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同部位的脂肪分布
2025-09-30 12:33:00
遇见铁门关④|幸福路上“梨”不开你
遇见铁门关④|幸福路上“梨”不开你
2025-09-30 13:55:00
想让假期状态满分?从一夜安睡开始!“先安神再助眠”是关键
期待已久的中秋国庆长假近在眼前,心早已飞向远方的山海与美食!一次尽兴的旅行,不仅需要精彩的行程,更离不开高质量的睡眠作为“充电站”
2025-09-30 14:20:00
2025国际旅行健康大会在京举办 中外专家共商构建全球旅行健康共同体
9月26日至27日,以“创新引领,健康护航——构建高质量全球旅行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国际旅行健康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5-09-30 14:20:00
认识过敏,从容应对!别让“小敏感”打乱生活节奏
鲁网9月30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春风拂面时,有人却被涕泪交加缠上;美食上桌时,有人却因红疹频发难享口福……如果你也常遇这些场景
2025-09-30 15:32:00
纳雍县:干部下沉一线践初心
2024年以来,毕节市纳雍县创新探索“县乡村组户人”工作思路,推动乡镇(街道)落实片区工作“村为主”机制,构建起权责清晰
2025-09-30 1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