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淤泥覆盖路面,淹没了道牙,爬上了台阶,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洪水退去后的黔东南大地,一群年轻的身影用肩膀扛起了守护家园的重任。
六月的贵州,暴雨倾盆。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及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接连遭遇洪水侵袭。6月24日,榕江全城受淹,内涝严重;短短四天后,洪水再次袭来,街道覆盖着厚厚的泥浆,低洼处的房屋浸在水中,淤泥里混杂着玻璃碎片和生锈铁钉,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贵州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李志润积极投入志愿搬运工作。
面对严峻汛情,团省委、贵州省学生联合会迅速发出号召,呼吁全省青年学子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科学有序投身防汛救灾行动——参与险情巡查排险、协助群众安全转移、保障物资精准配送、支援后勤高效运转。号召发出后,贵州各高校团学组织迅速发动,青年学子闻令而动,短短不到一个半小时,两个应急志愿服务微信群涌入上千名志愿者。微信群内,“我是贵大的,报名!”“贵财学子请求加入!”“遵医护理专业,随时能上!”的请战书持续刷屏,这股来自贵州高校的“闪电响应”热潮,生动诠释了贵州青年关键时刻挺膺担当的青春力量。
物资保障的“贴心人”
洪水过后,榕江县物资供应面临压力。7月6日,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张万萍教授带领蔬菜产业研究院的师生团队,在位于贵阳的基地里争分夺秒抢收蔬菜。
师生们将萝卜、南瓜、土豆、辣椒、西兰花等15种共计超过万斤的新鲜蔬菜分别打包装箱,连同急救药品一起装车,星夜兼程送往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
贵州大学农学院蔬菜产业团队的师生们为前线救灾人员准备盒饭。
次日清晨,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师生与当地老师一同在简陋的食堂里忙碌起来。洗菜、切菜、烹饪、分装......一道道工序在默契配合中有序推进。当日上午,2000余份热气腾腾的盒饭准时送到前线抗洪志愿者手中。
“看到志愿者们满身泥水却依然坚守,我们只想让他们吃上一口热乎饭。”负责配送的贵大农学院学生杨光乾道出了所有后勤保障人员的心声。
贵州大学农学院蔬菜产业研究院的师生团队抢收基地新鲜蔬菜并打包装箱。
在另一个临时厨房里,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成员吴可楠、王又幼在简易灶台前忙碌着。她们和来自榕江一中的本地教师、社区志愿者组成生产流水线,从清晨到日暮,赶制出近5000份盒饭运往各清淤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支教团成员吴可楠、王又幼在后勤保障点内为前线救灾人员保障伙食供应。
与此同时,在榕江县职中物资分配点,一个瘦弱的身影正扛起8箱泡面稳步前行。“嚯,这姑娘厉害!”现场工作人员忍不住赞叹。贵州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李志润得知灾情后第一时间从贵阳购票奔赴榕江,面对“志愿者已充足”的婉拒,她坚定回应:“家乡有难,我有力气,能搬东西,总能帮上点忙!”汗水浸透了她印有“贵财青年”字样的T恤,她一趟趟往返于物资堆场。不远处,几位来自凯里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正用流利的苗语安抚受灾的苗族老人,帮助他们领取生活物资。
清淤战场的“生力军”
洪水退去后,榕江县城淤积严重,泥浆深可没膝。在狭窄巷道深处,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清理工作主要依靠人力。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表演学生吴修傲积极帮忙搬运物资。
期末考试结束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表演学生吴修傲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奔赴救灾一线,加入了榕江县团县委组织的青年突击队,深入受灾社区开展清除淤泥、搬运物资、垃圾清理等工作。泥水浸透了衣服,双手磨出了水泡,但他依然坚持在一线不肯离去。
林进标在榕江一中附近参与灾后清淤。
武汉体育学院应届毕业生林进标,这位因毕业典礼上与工地父亲视频通话而感动全网的年轻人,回到榕江老家不久便遭遇洪灾。他辗转奔赴重灾区,肩扛物资,蹚着齐膝淤泥,在浸泡的“村超”球场奔忙:“‘超球’场都泡在水里了,我们肯定得为家乡出一份力。”
吴兴贵正在参与清淤任务。
00后吴兴贵,这位来自黔西南州册亨县的青年,2024年3月刚刚从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光荣退伍,如今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6月28日傍晚,刚结束实习回到寝室的吴兴贵,手机屏幕上跳动着榕江汛情再次告急的消息。没有丝毫犹豫,这位脱下军装不久的战士再次请战!他跨越一千公里,从郑州赶回家乡,一头扎进榕江县人民武装部党员突击队,在清淤除障的战场上重新“披挂上阵”。
医疗救助的“专业兵”
洪灾过后,外伤及感染风险增加。服务于当地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研支团成员王自善、孙倩文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支援。
在榕江县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支教团成员王自善、孙倩文参与医疗救治工作。
王自善作为中医内科学研究生,临危受命担任洪灾中医救治组负责人。他白天奔忙于急诊与病房,下午坚持门诊工作,晚上还要为团队制定防疫预案。“当收到榕江县中医院号召时,我没有丝毫犹豫。”这位团队里的“大哥”已在前线坚守一周。
护理专业的孙倩文则在急诊病房内忙碌不停。她不仅娴熟地完成输液、清创、包扎等护理工作,更发挥中医药专业特长,通过穴位按压缓解救援人员的疲惫,用刮痧技法为多名中暑者解除不适。
“从传道授业的讲台到守护生命的战场,变的是阵地,不变的是我们‘护佑生命’的赤诚之心。”孙倩文道出医学生的心声。
贵州医科大学的青年学子张鹏、马登瑶与武警官兵一起清理危险淤积物。
在古州街区救援现场,贵州医科大学的青年学子张鹏、马登瑶同样展现出专业担当,面对淤泥下掩藏的玻璃碎片和生锈铁钉,两人毫不退缩,与武警官兵并肩作战,一铲一铲清理危险淤积物的同时,也随时准备进行医疗应急处理。
洪水退去,炊烟再起。那些沾满泥浆的青春脸庞上,眼神里多了份历经风雨的沉静。平均年龄不足24岁的他们,用双手在洪水中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青春堤坝”。他们用行动证明:青年大学生的力量,在风雨中淬炼成钢;家园的守护,在汗水中重焕希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