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电影爱好者常有一个困惑,那就是美国有关越战的电影很多,如《鸟人》、《早安越南》及《越战毛发》等。但以朝鲜战争为题材的电影作品却不多,不禁让人好奇,同样是参战方,美国为何不喜欢拍朝鲜战争呢?
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朝鲜战争美国吃败仗了啊!所以不喜欢拍,毕竟谁愿意总揭自己的伤疤呢?
可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战争美国同样也打了败仗,却总不厌其烦的以其为素材创作一系列影视作品,或表达美军的英勇无匹、或表现战争的残酷跟无情,从而起到反战的作用。
要想理清问题的所在,就得从越战和朝鲜战争的始末来分析比对......
总结来看,两者间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如都是二战后亚太地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代表,也都涉及到各国内的南北双方,更因错综复杂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形势,令中、美、苏等大国出手干预。
可虽然主线剧情是类似的走向,可细节则天壤之别,美国在越战和朝鲜战争前中后期不同的态度及表现,更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看,越战固然失败了,可却是体面且虽败犹荣的。
无论是从开始到结束的冷静清醒,并未与中国发生正面、大规模激烈战斗,亦或是因国内反战情绪此起彼伏,顺势选择和谈停战,都不失大国风度,值得从各个细节入手拍成电影来追溯。
但朝鲜战争就不太一样了......
从战争爆发原因来说,越战的起因是因法国拒绝承认越南独立,与英军占领了西贡,越南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开始进行抗法斗争,是对于霸权国侵略的反抗。
而美国入局,则因为经日内瓦会议后,法国与会内国签订在印度一带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后,美国为了取代法国在印度一带的地位,决定参与其中。
而会如此做的理由,是因“多米诺骨牌”理论,也就是印度一带若是失守......
那美国以台湾、日本、菲律宾为基础建立的防御体系将会受到影响,亚洲的战略平衡会遭到严重波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美国从国会到国民也都认可这个参与战争的原因。
但到了朝鲜战争却截然不同,因其是韩国跟朝鲜的内战,所以美国对于参战这个决定,国内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哪怕杜鲁门认为,获得亚洲胜利的关键就在朝鲜这一战,可依然有很强烈的抵触声音,如觉得:应该把重点放在西欧,韩国没必要驻军和设置军事基地,会成为美国的大包袱。
而美国人对参与朝鲜战争也不太认可,觉得人家内战,这不是多管闲事么,还劳民伤财,阵亡的更是自己的骨肉同胞。
但美国却对种种反对置若罔闻,固执的认为不管韩国在美国军事方面有没有价值,这都是共产主义在向自由主义开战,必须得打出西方的力量跟决心。
这等于在说:不为经济等实际利益,打的是理念跟三观。
美国人肯定还是不能接受,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依然还是开战了,并且一再毁约。
战争初期,美国的诉求是让朝鲜退回三八线,可没过多久,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授权麦克阿瑟在三八线以北采取军事行动,并出台文件,表示中国跟苏联不介入,就会占领北朝鲜,麦克阿瑟更放话,要一鼓作气打到鸭绿江。
由此可见,美国在朝鲜战争上,不仅开局不利,国内反对声十分强烈,却罔顾民意执拗开战,更出师无名,非得参与朝鲜跟韩国的内战,自诩为“国际警察”。
可哪有拉偏架硬要把一方占领的警察,将霸权主义展现的淋漓尽致,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尤其美国对于越战和朝鲜战争在战时的表现也截然不同。越战的美国更加冷静,以边打边观望的态度,极力避免跟中国交火。
但朝鲜战争时,不仅美国的海陆空部队全面进入朝鲜战场,更在中国志愿军援助朝鲜后,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决定以武力阻挡中国大陆收复台湾,明火执仗的要跟中国开战的节奏。
美国人更加不满,认为美国政府用大量经费和人力不仅去干预韩国跟朝鲜的事,更要跟中国开战,要知道大国之间开打,那可不是小打小闹,无论输赢,代价都十分大。
可美国已经打红了眼,麦克阿瑟更直接跟杜鲁门保证,如果中国军队参与战斗,就杀他个落花流水。
可现实却狠狠给美国泼了盆冷水,朝鲜战争开打仅两个多月后,朝鲜人民军就解放了朝鲜南部90%的土地和92%的人口,美军第24步兵师被歼灭......
——中朝两国更在五次战役里,歼敌达23万余人,生生把美军又给打回三八线附近。最终,经过和谈和临阵罢免麦克阿瑟等操作,以朝韩两方维持三八线为朝鲜战争的结局。
看似美国在朝鲜战争里是略败或平局,毕竟也算完成最初保持三八线的诉求。但细琢磨却是大输的效果,完全百害无一利,折腾的里外不是人。
相当于,美国耗费作战物资7300多万吨、战费开支830多亿美元、伤亡美军14万人,却一点好处都没捞到,不仅三八线巍然不动,中国在国际的地位还更胜往昔。
如此一意孤行,美国人自然牢骚满腹,所以不喜欢看有关朝鲜战争题材的电影就很正常,毕竟一看就窝火,觉得是不听劝,非得撞了南墙才死心,代价还得让整个美国来承担。
很显然,电影也看市场——既然美国民众对于朝鲜战争十分抵触,那就不会触霉头去找骂。
更何况国际舆论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霸权,也没有什么正义伟岸的评价,走不了国际出圈拿奖的路线,那么导演们就想当然决定避开。
但越战就不太一样,由于朝鲜战争的时间线在越战之前,有了经验教训之后,美国就没那么固执了......
既选择在战争中多用心思,尽量避免大国交战和大规模伤亡,还十分重视民意,一看国内反战情绪分外高涨,就琢磨着怎么体面的结束,获得光荣的和平。
可以说,越战打到后期的时候,除了越南本国以外,其余参战国都想打道回府了,毕竟越南是越战越勇,从对抗法、英到美国,骨气已经打出来了,就要死磕到底。
可美国则拖不起,老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跨国打仗耗资无数,美国各州已经炸翻了天,美国总统心里都发毛,看出来再不尽早拥抱和平,自己就得下台了。
所以顺势结束越战,反倒给众人留下个体面的印象,大家也愿意观看有关越战的电影,哪怕同样战败,损失惨重,可起码开始的有理有据、过程冷静清醒,结束的也干净利落。
不像朝鲜战争,完全是开始的不明不白,霸道又专横,而至于过程更是失控般杀红了眼,结束的也狼狈不堪。
前期一次次单方面违约,向着中朝两国的底线疯狂试探、狠话放得震破天际,却又被打得退让求和,落了个保持三八线的结果,不上不下的吊着,让美国人想起就火冒三丈高。
等于说,在朝鲜战争里,美国前期的狠话撂的有多狠,后期的打脸就有多响,对于提倡英雄主义的美国人来说,真是太没面子了。
所以就形成了:越战和朝鲜战争,美国同样是吃了败仗,却不喜欢以朝鲜战争为题材拍摄电影的现象,这完全是很多内部原因使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