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有个叫郑颢的读书人在前往楚州迎亲的路上被打劫了,“劫匪”开出的条件闻所未闻:悔婚,改娶公主。
谁脑瓜子抽筋,提出这么奇葩的“赎金”?那你得看劫匪是谁,这位劫匪的身份可不得了,他是当朝宰相白敏中。白敏中名气不算大,但他有个堂哥您一定听说过——白居易。
问题是,宰相就可以粗暴干涉别人的婚姻吗?当然不是,其实白敏中背后有靠山,真正的“劫匪”头目居然是当朝皇帝唐宣宗。
估计您满脑子“十万个为什么”,皇帝的女儿这么不值钱吗,还要靠打劫抢男人?还是这个郑颢有特殊才能?
要说这位郑颢还真不一般,首先他出身于荥阳名门望族郑氏,是大唐帝国身份最尊贵的族群。
荥阳郑氏是郑桓公的后人,自两汉以来,这个家族名人辈出,有唐一朝他们出了十二位宰相,其中就包括郑颢的爷爷郑絪。
郑氏有多牛,他们只跟山东豪族通婚,连皇族都看不起。唐文宗在位时,曾经想让宰相郑覃将孙女嫁给皇太子,但老郑居然一口回绝,转手将孙女嫁给了九品小官崔皋。
唐文宗气得浑身哆嗦:“我家二百年天子,还不如崔家了?”
这个现象早在唐初就有显现,唐高宗为此特地下旨,规定崔、卢、李、郑、王“五姓七家”为“禁婚家”,禁止他们相互通婚。但这些“狠人”搞软对抗,宁可将自家姑娘晾成“黄花菜”也不屈服,最后“禁婚家”不了了之。
除了出身,郑颢还有一个值得炫耀的资本,人家是会昌二年的进士科状元郎。
唐朝的科举其实不算太难,但也要看报考的科目,如果是明经科,十几岁的少年郎都能中,难度很低。如果要想中进士科,那就非常难了,比如大才子韩愈,考了整整四次,因此民间才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说法。
所以,如果谁年纪轻轻就得中进士科状元,那就是百年难遇的奇迹。
好在那是唐朝,彼时的殿试还没形成定例,“状元崇拜”还不算热,要是在宋朝,估计郑颢要被人“看死”。
那年郑颢才25岁,便以弘文馆学士身份授职右拾遗。
六年后的某一天,唐宣宗父爱泛滥,特地委托白敏中帮忙,给宝贝儿女万寿公主挑一位如意郎君。
皇帝的女儿还愁嫁吗?女人能不能嫁出去,关键要看对男方的要求,条件太高,匹配的难度就大。比如说唐宣宗,他对嫁女的要求少不了两条,一是豪族出身,二是才华出众。
唐宣宗这个皇帝很特别,大概因为从小不受待见,也极少跟人打交道,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
学问这东西,往往是半瓶子晃荡,满瓶子不动。随着对学问的深入,唐宣宗发现自己江郎才尽,怎么也达不到进士们的高度。
这让他有点小自卑,也更崇拜那些读书人。当了皇帝后,他还经常问身边的人:要是我参加科举能不能中?要是别人说能中,他就高兴地手舞足蹈,要是别人砸吧嘴,他就一脸沮丧。
人缺什么就渴望补什么,因此他希望女儿们个个都能嫁给科举出身的世家子弟。
白敏中最擅长揣摩人心,他一下子就懂了,皇帝不满意那些主动应聘的候选人,于是便向唐宣宗推荐了郑颢。
这一年郑颢已经31岁了,只比唐宣宗小7岁,不大可能是光棍汉,我个人猜测他应该是丧妻了。
但这对唐宣宗来说都不是问题,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没少将女儿们嫁给自己的老部下,“男大卅抱金砖”嘛。唯一的障碍是,这个郑颢已经与楚州的卢家姑娘定亲了,此刻正在迎亲的路上。
年龄不是问题,但公主不可能当小老婆,这是原则问题。这种事皇帝不方便出面,但白敏中不怕被人扔臭鸡蛋,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劫亲”一幕。
哎呀,这个郑颢真是命好,被别人架着当了驸马爷,咱咋就摊不上这种好事呢?
可是郑颢居然矫情起来,他对这桩婚姻很不满。郑颢不敢给公主撂脸子,只好把枪口对准白敏中,数年如一日,不停地给白敏中小鞋穿。
大中五年,白敏中被踢出京城,临行前他期期艾艾地对唐宣宗说:“郑颢因为婚姻的事,一直对我打击报复,以前我当宰相,他拿我没办法,现在我失势了,还不得被他搞死?”
唐宣宗拿出一个小匣子:“郑颢弹劾你的奏章都在这里,确实不少。但我从来就没看过,你看锁头都锈死了。”
把“媒婆”恨成这样,可见郑颢对这桩婚姻有多不情愿。
有人说,一旦被选为驸马,就相当于被圈养的宠物,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那是不可能的了。人家一个状元郎,明明有大好前途,干嘛吃软饭?
这个理由恐怕不成立,规则确实存在,但中唐以后就被打破了,比如唐宪宗的女婿杜悰,就官至宰相。郑颢的前途也没有受影响,相反,他似乎沾了驸马爷身份的光,窜升很快,如果不是他老爸阻拦,早就拜相了。
郑颢之所以这么“矫情”,应该觉得对不起卢家姑娘,下了订又悔婚,相当于休了人家,背了道德负担。他这个态度,其实就是向天下人表明:俺不是个负心郎,要怪只能怪白敏中。
唐朝的公主名声总体上不大好,难伺候,民间就有“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的调侃。不过,在唐宣宗的约束下,万寿公主还是比较懂事的。
唐宣宗为了让自家女儿配得上读书人,特地跟万寿公主“约法三章”:第一,嫁到郑家后按照士人家族的规矩侍奉公婆,别摆公主臭架子;第二,公主的车舆“镣金扣饰”,一律降格为铜饰件;第三,夫家的事不得干预,你只有听话的份。
唐朝的公主改嫁成风,三嫁的屡见不鲜。唐宣宗立下一个规矩:从今以后,公主、县主有子而寡,就禁止改嫁。
唐宣宗还对女儿们谆谆教导:“千万要记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的教训啊。”可以说,像唐宣宗这样严格管束女儿的皇帝,整个唐朝他是唯一一个。
公主们也算乖巧,对父皇既怕又敬,都争着做一些拿得出手的孝行,以哄得唐宣宗的开心。
但即便这样,万寿公主还是一不小心“闪了腰”。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病了,唐宣宗派人到郑府探视。那人回来后,唐宣宗问:“公主干嘛呢?”
“公主?没看到呀,好像去慈恩寺看戏场了。”
唐宣宗勃然大怒:“小叔子有病,她这个嫂子居然有心思看戏?让她滚回来。”
万寿公主战战兢兢进了宫,不敢坐轿子,一路徒步赶到大殿外,跪在台阶下哭得梨花带雨,不停地磕头谢罪。
唐宣宗气呼呼地说:“难怪世家不愿意跟我结亲,唉,都是有原因的啊,回去闭门思过。”
说心里话,唐宣宗多少有点吹毛求疵了,万寿公主其实还是比较守规矩的。
相对于万寿公主,永福公主就没那么幸运了。
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给永福公主选驸马,要求自然还得是世家出身的读书人,采用“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
得到这个消息,郑颢叫来好友于琮,对他说:“兄弟,你这个人很有才华,就是不拘小节,这些年一直不得志,听哥一句劝,去应试驸马吧,这是条捷径,你看哥,多潇洒。”
于琮的出身也很不一般,祖上是鲜卑人,北周时期的八柱国家族,唐初宰相于志宁就是其先祖。只是后来这个家族凋零了,靠贵族的身份在大唐领一份白饭而已。
唐宣宗要的就是于琮这样的身份,于是小伙竟然真的“中标”了。
眼看就要到大婚的日子了,唐宣宗再次父爱泛滥,特地陪女儿吃几顿饭。可不知道因为啥,永福犯了“公主病”,在宴席上掰折了筷子。
唐宣宗火了:“你这个脾气怎么能配得上士大夫?搁家里接受再教育吧,省得嫁出去丢我的脸。”
你看看,士人在唐宣宗心目中的地位有多崇高,始终觉得招个读书人做女婿就是赚了大便宜。
永福公主被“改造”了,但不能悔婚,只好改由广德公主替嫁。
巧得很,这位广德公主和万寿公主,以及后来的唐懿宗同母,郑颢给自己找了个一肩挑。
这位广德公主性格泼辣,有点女汉子的风范。不过她的彪悍完全符合老爸的意愿,人家体现在保护老公身上。
广德公主出嫁的当年,唐宣宗就驾崩了,唐懿宗即位。十三年后,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死了,传闻公主死得不明不白(这个故事太劲爆,以后再讲)。
驸马爷韦保衡为了自证清白,胡乱地攀扯于琮,唐懿宗一怒之下就要杀了于琮。
广德公主拿出“撒泼打滚”的功夫,唐懿宗才被迫将于琮改为流放。为防止哥哥途中下黑手,广德公主一路随行。
果然,行至半途,太监们送“宫廷玉液酒”来了。广德公主抢过酒壶摔得稀碎,害得公公们空手而归。
这一路,广德公主严加防范,行进中,她让于琮和自己的轿子不许关轿门,瞪着两眼盯着老公。休息的时候就薅住于琮的腰带不放,生怕他飞了似的。
在严防死守之下,总算保住了于琮的一条命。
只是黄巢攻入长安后,广德公主失去了光环,她再也不能保护于琮了。黄巢威逼于琮出山当伪官,遭到于琮的拒绝后,黄巢残忍地杀害了他。
广德公主悲愤欲绝,请求将她一起杀死。贼寇们居然被广德公主的气场吓住了,不敢动手。这位刚烈的女子,转身进入内室,一根白绫将自己吊死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08: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