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
“留在大山才能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记马山县周鹿镇大坛村教学点教师黄金高秋天的马山县,依然满目青山,青翠相连,沿着蜿蜒的山路往大山深处而行,来到距离镇政府16公里之外的周鹿镇西部,大坛村教学点就坐落于此,动听的读书声穿透清新的空气,为大山增添了几分生气。教学点里,只剩一位坚守了30年的乡村教师,高高瘦瘦的模样,已是两鬓斑白,他的名字叫黄金高。
时间轴划过30年岁月,黄金高把青春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看着孩子们学业进步,纷纷走出大山实现梦想而感到骄傲。他说:“我只是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和使命,留在大山才能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大山教书三十载
大坛村教学点的前身是大坛村小学,占地面积2475平方米。如今,只有1名老师、2名学生和1名门卫。时光变迁,唯一不变的是黄金高的初心,继续留在大山里教书育人。
黄金高说:“我见证了大坛村小学30年间的变化,犹记生源最多时有近180名学生和10名老师。”
1993年,黄金高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大坛村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这些年来,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能力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出大山上学。2016年9月,该校降为教学点,仅有3名老师和30名学生。2019年11月,与黄金高一同坚守岗位的胡必律老师光荣退休,教学点的教师就只剩黄金高一人。
今年是黄金高守护大山孩子的第30个年头,一桌一椅、一草一木构成了守望时光的一部分,“记录”了这位教育守山人的故事。“即使教学点里的学生越来越少,黄金高依然选择坚守。这种坚守精神难能可贵,令人非常佩服。”双联中心学校校长黄立新表示,按计划该教学点要合并到中心小学,由于有两户家庭情况特别,年幼的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不方便每天接送上下学,就把孩子的教育托付给教学点里的黄金高。
独自坚守教学点,他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家人”。“跟着老师一起念,大声念!”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黄金高正在教一年级学生苏雨婷(化名)读拼音,即使这堂课只有1名学生,黄金高也没有丝毫松懈,在四线三格上工整有力地书写。另一块黑板的板书是二年级语文课的田家四季歌,那是另一个学生韦丽丽(化名)所学习的内容,近几天她因病请假在家休息。放学后,黄金高来到空荡荡的食堂,抡起锅铲给苏雨婷做午饭,此时他心里还牵挂着另一件重要的事,对记者说:“韦丽丽的课不能落下,要尽快帮她补回来。”
愿化春雨育桃李
“在大坛村教学点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30年来,黄金高除了要传授知识,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像父亲一样给他们做小吃、买零食、吹头发、剪指甲等,把爱都给了孩子们。
深知教育对山村孩子的重要性,他像及时雨般资助学生。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黄金高尽己所能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就算要自掏腰包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辍学。
2017年,黄金高前往龙井屯家访,得知学生胡英图(化名)母亲双目几乎失明,父亲缺乏劳动技能,家庭条件困难。了解到家长因为几十元书费打算让孩子延期入学后,黄金高当即为学生垫支书本费,家长才同意给孩子办理入学手续。多年来,黄金高资助了9名学生,让家境困难的学生重拾改变命运的希望。黄金高的妻子很支持他,像他一样将学生视如己出。
帮助山村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为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让他们也能像城市里的学生一样阳光灿烂。当有学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时,黄金高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引导学生敞开心扉,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黄金高的努力不仅让学生学习有进步,还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近年来,黄金高被评为马山县教育工作十佳乡村教育守护人,获得第五届马山县乡村小学教师“祥梦园丁”奖、第九届“TCL希望工程烛光计划”奉献奖。
在守护大山教育的路上,他走过了30个年头,大坛村众多的村民都是黄金高的学生,当年那个略显青涩的园丁如今收获桃李满园。“每当看到多年前教过的学生从外面回来脸上洋溢着笑容,我就觉得十分幸福、快乐。我将继续坚守初心,只要还有一个学生在教学点上学,我就会尽职尽责把学生教好。”黄金高说。
本报记者周小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