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端午将近,传统的龙舟赛重回大众视野。芜湖一地,自古就有赛龙舟的习俗。民国八年(1919)版《芜湖县志》记载:“又为竞渡之戏,凡十数龙,朱旂画鼓,震耀水滨,常渡江以先驶为胜。岸旁观者皆助叫,以作其气……”我的家乡南陵,也有端午赛龙舟的习俗。记忆里最为深刻的一次龙舟赛,当数1952年的那一次。
1952年,老百姓终于有了幸福的生活。为了营造节日气氛,南陵县决定在端午节举办一场龙舟赛,由乡镇和县里各单位自愿报名参加。听到这个消息可把我们乐坏了。在乡里工作的大哥说,比赛那天将有14条龙舟参赛。当年我13岁,是个半小伙了,我和同村的几个同龄人商量好后决定去县城看龙舟赛。
龙舟赛的比赛场地设在漳河,漳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它从南陵县城东部穿流而过,几经拐弯绕到城北后进入长江。漳河被称作南陵县的母亲河,河面开阔,深水区不太多,最适合划龙舟了。
端午节那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怀揣几个粽子从家里出发了。十公里的路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不到两三个小时便到了县城。当时漳河在南陵县城有两座大桥,一座是龙门大桥,另一座是北门大桥。我们到时早有好多人站在大桥的两边,河埂两岸也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我们几个趴在桥的石拦杆上,双眼紧盯着河面。
只见好多条龙舟不紧不慢地向桥头划来,其中有两条龙舟装扮得格外吸引人:数十条彩带、数十面小红旗从船头拉到船尾,一面大鼓摆在船中央。船上还站着一个红脸大汉和一个黑脸大汉,中间站着一个公子模样的人,后来才知道他们扮演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船尾有一根弯弯的大竹竿,一个装扮成孙悟空的人紧握竹竿翻上翻下,那本事真是了不得。船一条条向桥台驰来,此时锣鼓声已响成一片,岸上也已成欢乐的海洋。突然间静了下来,一个穿着整齐的人讲话了,讲些什么我们也听不懂,听身边的大人们说,讲话的人是当天赛事的总指挥。这时只听到一声哨响,一字排开的龙舟像箭一样飞驶出去,14条龙舟在漳河上齐刷刷飞速向前。一会儿它上前,一会儿又是另一龙船超过了它。船浆荡起的水花把全船人衣服全打湿了。我们和大家一起大喊“加油,加油!”叫喊声震耳欲聋。我们站着看着,手都拍麻了、拍痛了,但心里那个快乐不知怎么形容才好。
近4个小时的龙舟赛结束了,县搬运站和县航运站两支龙舟队获得了冠亚军。
这场赛事虽然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我仍记在心头。在此后的1953年、1955年及1956年县里仍举行龙舟赛。1954年因为发大水而停止。此后,县城就再也未举行过龙舟赛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得以提高,南陵县的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有人提议恢复划龙船这一体育赛事。于是,阔别已久的龙舟赛又重新举办起来,当时漳河的河道已经不适合举办赛事了。龙舟赛的地点改在有万亩水面的奎潭湖举行。
奎潭湖龙舟赛,我应朋友之邀虽然曾去看过,但再也找不出当年的那种感觉,那种手舞足蹈似的欢悦了。物是人非,当年县城的几场赛事往事仍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想起心里就会泛起一种特别的甜蜜。
解渭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05: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