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国土,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乌鲁木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16:53:00 来源:戏说三国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国土,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乌鲁木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如诗中表现出这样的气魄,这样的豪情,这样的矢志不渝,对于这样的人,我们通常可以称其为“硬汉”。

硬汉当如水浒一百单八将,勇于抗争不愚忠;当如以身许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而有这样一个人,他曾被称为“中国最硬的骨头”。他收复了新疆,让无数入侵者闻风丧胆。他的名字,叫左宗棠。

传奇的一生

1812年的十一月十日,一个孩子在湖南湘阴出生了,他的父亲为他取名叫左宗棠。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没人知道这个孩子的前途会是什么样,也没人知道他的出生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他一生的传奇,皆始于此。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国土,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乌鲁木齐

左宗棠是汉族人,字季高,号湘上农人。他有着许多不容小觑的身份:晚清的肱股之臣,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湘军的将领,亦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这三人并称"四大名臣"。

左宗棠少时并不算是天赐聪颖,至少在对于封建科举制度上,他不算一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曾经在长沙的城南书院读书,二十岁时参加乡试便中举。但是,在此后的会试中他却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屡试不第。

但小小的挫折熄灭不了报国之心,他并不曾因此意志消沉。后来,左宗棠开始留意农事,博览群书,研读用兵之道。后来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又兴办洋务运动,收复了新疆,推动新疆建省。他担任过无数官职,每一个都举足轻重。中法战争时,他毛遂自荐,自愿去福建督师。

左宗棠其人,不仅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在文学典籍上造诣亦是不浅。他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他的奏稿、文牍等被编辑成了《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为他整理撰写了《左宗棠全集》。文者称雄,武者称霸。而像左宗棠这样文武双全的奇才,自是一代豪杰。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国土,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乌鲁木齐

晚清硬汉

左宗棠被称为“硬汉”不是空穴来风,他的硬气做派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咸丰四年时,左宗棠入佐湖南巡抚幕府,才华胸襟气魄能力锋芒毕露。当时的人提起他,都说“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咸丰十年时,为清缴太平军,他组建了楚军与之抗衡。

同治三年时,左宗棠攻克了杭州,凭着军功加官进爵。在太平天国被消灭之后,左宗棠又率领湘军开始进攻陕西一带。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一生最能彪炳史册的功绩,还要数收复新疆。

1864年时,局势十分混乱。在太平天国运动等的影响下,新疆出现了不小的混乱,各路人马各自为王。1867年,有人在新疆建立了“洪福汗国”,意图盘踞新疆。在平定回变之时,沙俄也想要来趁机浑水摸鱼,就支持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国土,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乌鲁木齐

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悲声载道。终于,可能是再也不忍目睹这样的惨像,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下诏书,任命左宗棠钦差大臣一职,全权统领三军,以将军金顺为副帅,择机前往新疆平定战乱。在出征之前,左宗棠就在军前备好了棺木,发誓若无法收复新疆绝不回国。当然,他实现了他的承诺。

仅仅一年左右时间,左宗棠就收复了南疆八城,以及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这无疑是一个骄人的成绩。而伊犁也在光绪七年被交涉归还。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十分欣喜,嘉奖他的功劳,封他为二等恪靖侯。光绪十年时,经过左宗棠的屡次上书建议,清政府决定在新疆设省,这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以这样的铁血手腕收复国土,“硬汉”一称他当之无愧。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国土,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乌鲁木齐

英雄终有迟暮时

光绪十年的六月,左宗棠进入京城,担任军机大臣。当时正是中法战争进行到如火如荼之时,而法军在八月的马尾海战中全歼了驻扎在福建的南洋水师,战况对中国十分不利,形势严峻危急。同年九月,左宗棠奉旨去督办闽海军务,力图挽救战局。十一月时,左宗棠便抵达福州,积极布防,组成了“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眼看局势就要逆转,他却被一个坏消息气到肝胆俱裂。

光绪十一年,主和派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这让坚固的主战派左宗棠勃然大怒。他骂道:“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可见其恨之深。这件事对左宗棠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而他的身体,也确实一天不如一天。

7月27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一代英雄,就此谢幕,留下生前身后名供人赏玩评说。左宗棠的去世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对其他人,尤其是那些一直忌惮他的入侵者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国土,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乌鲁木齐

左宗棠去世,法国人放心了,他们一直想要攻打台湾,而左宗棠拦了他们的路;俄国人开心了,这个中国最硬的男人曾经把他们屈辱的赶出新疆,踩碎他们的春秋大梦;英国人安心了,这个曾经让他们无比恐惧的中国硬汉曾经砸毁租界牌匾并没收公园,而现在他去世了,他们就再也不需要对中国人那么恭谨有加了。

他们全都弹冠相庆,而中国这条伤痕累累的巨龙,正在暗自垂泪。左宗棠太过强硬,太过耿直。这样的做派无疑让小人记恨,但他却着实是大清帝国的顶梁柱。有人诋毁,自然有人爱戴。比如他的守墓人,黄氏家族;又比如要求为他重新修墓的王震。

七十多的岁黄志清老人,已经是第四代左宗棠守墓人。世世代代只做一件事,他们坚守的是对英雄的敬意。尽管这个英雄也有争议,但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王震也曾说过:“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他的一生争议很大,但唯独收复新疆的功劳,是被铭记在历史上的,无可辩驳。

“应同笛里迎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这是诗人用来赞誉左公柳的诗,亦是用来赞誉左宗棠的。他一如他亲手植下的柳树一般坚韧,以血肉之躯挺起了晚清最后的脊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2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第二年,沙俄军卷土重来,攻击伊犁。这一次清军在乌鲁木齐都统额宸指挥下,靠着相同战术,与敌人又打成胶着状态。然而,正当清军全力对付外患时,后院却起火了。1864年,南疆的库
2024-07-23 17:12:00
...了“哲德沙尔”(七城之意)政权。1870年,他又攻占了乌鲁木齐。为了获得俄国的支持,阿古柏和俄国进行了联系。俄国则趁机出兵占据了伊犁,双方签订了《俄国和喀什葛尔条约》。阿古柏
2024-04-29 22:36:00
【文化中国行】乌鲁木齐公园人文往事
...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城市独特的宝贵财富。漫步于乌鲁木齐市公园景区,感受明媚景致之下的深厚文化底蕴,它们镌刻并延续着城市文脉,用“公园+文化”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人
2024-05-13 08:52:00
晚清的最后一块硬骨头:左宗棠
...波及到了新疆,宗教和民族极端势力建立了伊犁、库车、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田等割据政权。1865年,在英国向阿古柏提供军火和武器的支持下,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国新疆南部,随后侵占了天
2024-09-02 11:30:00
聊聊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
...立外交关系,并得到两个强国大量的军火援助,甚至要在乌鲁木齐建立兵工厂。 1875年,左宗棠再一次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求收复新疆。这一次,慈禧太后同意出兵收复新疆。此时,清
2023-11-10 19:50:00
左宗棠收复新疆损失有多大?那些死去的勋贵名单令人触目惊心
...棠在进行了战场形势分析后,决定部队不做休整、立刻向乌鲁木齐进发,这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清军轻松地占领了乌鲁木齐城,并且又是斩敌数百。 或许是由于前两战打的过于轻松,使得入
2024-12-01 09:17:00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市京剧团与国家京剧院合作最新项目京剧历史剧《左宗棠》开始创排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畅彤)10月18日,记者从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了解到,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
2023-10-20 02:50:00
...媒体记者王畅彤)春光作序,万物和鸣。4月8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了解到,该剧团与国家京剧院合作的新编京剧历史剧《故土新归》(暂定名)入选国家京剧院2024年
2024-04-09 07:44:00
此人是晚清唯一能入青史的人,抬着棺材打仗
...势力崛起,在南疆自立为王,迅速攻占达坂城、吐鲁番、乌鲁木齐和玛纳斯等新疆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英、俄两国也对新疆地区垂涎不已,大清领土岌岌可危。公元1875年,适逢光绪登基,
2023-05-06 18: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