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当文昌阁古老的砖墙被灯光点亮,
当秋天的第一缕晚风悄然拂过,
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
更像是“一封”酝酿了许久,
终于能双向奔赴而拆开的信笺。
听到这个声音的那一刻,
我们似乎坐上了时光机,
想起了那些年深夜独处时,
内心最柔软的回忆。
那一晚,一句“谢谢你用声音陪伴我26年”,
字字真情,句句暖心。
那一晚,
我们在古城墙下,
上演了一场平凡人的音乐会;
那一晚,
这一支用岁月浇筑梦想的乐队——混凝土乐队,
再次站在聚光灯下。
当平均年龄50岁的他们站在舞台上,
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嗓音里,
迸发出的不仅是旋律,
更是一种穿越“30年”的生命力量。
混凝土乐队
音乐之于他们而言,
是一场想唱就唱的快乐,
无关任何,唯有热爱。
三十年前,他们因为热爱,
聚拢到了一起。
三十年后,他们告诉我们,
真正的梦想,会随着岁月越发坚硬而明亮。
(顺序从上到下:肖浣云、常欣、邢凯杰)
那一晚,我们从他们的歌声里,
找回了那些逝去的时光,
那些儿时的快乐,
那些内心深处的回忆。
“贵阳,我的家乡
我为你大声歌唱。”
旋律像是一把钥匙,
轻轻地打开了记忆的锁,
我们循着《贵阳》和《不散》,
穿过时光的迷雾,
回到了记忆中的贵阳。
一首一首歌曲,
就像一封一封的时光来信,
把我们记忆中的这座城市温柔点亮,
带着它的烟火气,
和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沈娴与好久不见的朋友一丹,
一个在北京,一个贵阳,
隔空相遇在文昌阁的月色下,
轻轻唱起了她们年少青春时共同谱写的歌曲。
沈娴
那一晚,
我们从黄昏唱到明月升。
麦子
那一晚,
我们懂得最深的爱,
不是要多响亮,
而是要让每个声音都带着真心,
落进别人心里。
87岁的“萨克斯手”章正义惊艳全场。
虽已是高龄,但他精神清健,步履轻盈,
尚未全白的银发下笑脸盈盈。
这位可爱的“银发少年”身上
明亮动人的人生态度,
深深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那一晚,
他让我们懂得,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好久不见Buddy&Rose乐队,
那一晚,你让我们看到,
这样一支从不被定义的乐队,
永远值得期待。
郑涵月
那一晚,
她穿着独具一格的贵州民族服饰款款走来,
银质头饰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一首《我的祖国》成为所有人
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共鸣。
李松洋
你们让我们懂得,
去感受、去拥抱、去热爱
日子,可以如此闪亮。
增刚手风琴乐团
那一晚,
因为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
他们相聚在一起。
友人说组合
八月,是炎夏未散的热烈,
是秋意渐生的沉静,
是我们的“好久不见”。
人生搭乘着时间列车,
一刻不停地向前驶去。
如果相遇是命运的安排,
那么重逢,
大概就是时光给予我们最温柔的馈赠。
当《好久不见》的旋律响起,
所有被时间尘封的回忆顷刻涌来。
我们总在时间里走散,
又总被时间温柔地提醒。
那些以为遗忘的,
其实都在心底最柔软的抽屉里,
落了锁,
却从未真正丢掉钥匙。
这场音乐会真正的意义,
不只是演奏。
我们让音乐成为桥梁,
连接记忆与当下,
聆听那些散落在光阴里的故事。
每个音符的背后,都藏着故事。
跟着我们去感受音乐里的温度,
去看见故事里的光。
更多他和她的故事,
还在继续……
下集,继续治愈
雨飞声音工作室出品
策划 监制/桂林爱(雨飞)
视频/图文/排版 陈赫鲁 谢欣 黄昕蕊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