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稀释“恶意”,就会降低“爽感”吗?
半岛观影团举办《回廊亭》观影活动,邀请嘉宾、影迷现场探讨 半岛全媒体记者黄靖斐实习生 姜嘉宁唐凤玲
“电影《回廊亭》的英文名是‘Revival’,有重演的意思,这也代表了电影的走向”。3月17日13:20,在半岛观影团联合片方大商影城(香港中路)组织的观影及分享会上,来自青岛大学的影迷们交流了观影感受。山东大学副教授赵坤,青岛作家、影评人安东则对东野圭吾IP及悬疑影视化等进行探讨。此外,影片主演刘敏涛特别提供了亲笔签名照,通过半岛观影团送给观影的幸运观众。
票房过亿:
年轻粉偏爱悬疑探究过程
《回廊亭》的故事从律师周扬(任素汐饰)进入回廊亭宣读城中富豪高晋的遗嘱开始,围绕一本神秘日记、一封匿名信和发生在一年前回廊亭9号房间的火灾展开。在推进情节、塑造角色、诠释人性等各个层面,影片提供给现场观众多维度的解读。
截至3月17日,电影《回廊亭》票房1.17亿元,对于一部相对于小体量犯罪悬疑片而言,尤其是在大盘较冷档期,这一票房预示“肯定能回本”。在观影分享会现场,青岛大商影城张文家经理分析,因为影城距离青岛大学比较近,“根据地理位置,年轻群体和女性观众较多,我们在排片量上给予了较多支持。”影片改编自东野圭吾的作品,上映后也吸引了很多书迷,“很多年轻读者对于在悬疑电影中层层推理、探寻真相的过程比较偏爱”。此外,实力派女演员刘敏涛、任素汐、胡可等同台飙戏,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预计电影票房会在2亿左右,算是一个合格的市场数据。”
这一票房成绩既能看出东野圭吾IP书迷的力量,也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观众对“悬疑”电影有很强的需求。山东大学副教授赵坤对于影片目前的票房并不感到意外,“它就是典型的戏剧化类型片,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原作小说也具备通俗文学的特征。”具备烧脑推理、强情节、挖掘人性等属性,东野圭吾的作品有着天然的影视化优势。
IP改编:
抓灵魂“精髓”再丰富血肉
对于东野圭吾的资深书迷,青岛作家、影评人安东认为,“东野圭吾的作品风格多变,出道时写标准的本格派推理,比较重视案件推理和烧脑情节;后来转向社会派,经典作品有《白夜行》《嫌疑人X的现身》等;《解忧杂货店》开始致力于写温暖治愈的故事。”
电影《回廊亭》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回廊亭杀人事件》,这一IP引到内地,推出剧版和舞台剧版以及电影版。电影版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一个故事,安东表示,东野圭吾的作品看似影视化元素十足,但真正改编起来“太难了”,“小说中有很多内心的铺垫,文字写出来顺理成章,但视觉化来呈现就会显得轻浮,这种效果是文学独有的”。此外,电影改编知名IP也是一把双刃剑,比如故事的改编如何能在观众已知结果的情况下,还能造成悬疑感呢?
即便是有着强大观众基础的东野圭吾IP,影视化后也难脱魔咒。《嫌疑人X的献身》票房4.5亿元,评分也只有6.3分,《解忧杂货店》畅销多年,电影版则由王俊凯、迪丽热巴等“顶流”助阵,豆瓣评分仅5.0分,评分最高的却是之前改编自《绑架游戏》的网剧《十日游戏》,评分7分。
成功的悬疑片改编,则需抓取原作灵魂“精髓”,再丰富血肉,加入导演个人的理解。赵坤分析,“从故事结构上来说,原著作品中的主人公不断靠自己的力量推进剧情,在这一过程中,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发现了秘密,并且最终以自己的方式解决。”而影片中的很多情节,则是以一个官方正面的、依靠主流意识具象化地显现和推进,“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观众的共鸣感和代入感。为什么舞台效果好?越是推理越需要现场,即一次性操演,这是不可重复的”。
稀释“恶意”:
难免降低观影中的“爽感”
东野圭吾对人性的写法简直是极致的残酷,不留一点温情。在对人性的理解上,如何改编也特别考验导演和编剧。导演来牧宽曾经在陈思诚团队执导过《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网剧,当时受到了很多好评。安东认为,电影在挖掘人性的部分还是很极致的,“有一个很黑暗的结局,电影改编了很多,对于‘恶’的部分做了稀释,加了几分温暖的走向。可能对于观众而言,在主题突出的那种观影‘爽感’上有所降低。”
同样的故事搬上舞台却引发了较好的口碑,“舞台剧更适合展现故事的戏剧性和复仇的人性,戏剧化的方式体现的张力会更强,对日本文学中那种死亡、恶意等极端的心理,表达得可以更加淋漓尽致。”
赵坤表示,影视剧中有一种处理方式,“即不给机会”,借此在所有的观众心里产生一种情感效应,“就像现在大家在追的韩剧《黑暗荣耀》,女主角在复仇的最后也会遇到‘动摇’,但有些恶不值得被原谅。”
站在文化背景的角度,赵坤认为,东野圭吾的“社会派”作品,有着深度悲观的人性观察,影片也在做典型的日常生活中关于人性、深渊性的讨论,这是一个永久的主题。“比如任素汐饰演的角色,她对自己朦胧的爱情负责,最后她说,‘我,便是自己的光’”。
影迷交流:
探底人性也需要美好治愈
现场来自青岛大学的影迷也和嘉宾进行深度沟通分享,来自广播编导专业的一位同学发现了影片中隐藏的很多细节,“比如电影英文名用了‘Revival’,有重演的意思,其实这也代表了电影的走向。”她认为任素汐的角色,在心理方面展示得比较完备,但刘敏涛的角色在这一层面影片给予的完整度不够。
还有影迷表示,“在看原著时,女主人公的形象比较立体,最后的结局也是撕碎性,电影则减弱了悲剧性,但是这却带给观众一层新的悲剧性。她说的那束光,则代表着女性的觉醒”。
对此,赵坤认为,影片中所表达的,“在所有的罪恶的关系中,人性不断下沉、进行深渊性探底的过程中,还是愿意保持一点良善,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特别需要很细碎美好的东西进行所谓的治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