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
《甄嬛传》故事真正的开始,是纯元之死。
纯元皇后死在帝后两个人感情最浓烈之际,成为皇帝一生最大的缺憾。
在漫长的余生里,纯元皇后成了皇帝一生的忧伤,无数人不经意间就为此触碰了他的逆鳞而飞来横祸。
为了宽慰内心的忧伤,皇帝苦苦追寻身边一切和纯元皇后有关的事物。
皇帝善待她的亲妹妹,继后宜修。
他宠爱的妃嫔,或多或少都带着纯元的影子。
端妃的琵琶。
甄嬛的容貌。
安陵容的嗓音。
还有那一曲惊鸿舞。
还有那倚梅园的红梅。
皇帝如此自伤,久久沉溺于情殇之中不能自拔。
对此,他的母亲后宫太后,自始至终保持沉默,从未说出纯元之死的真相。
二
其实,太后的选择很简单。
一方面是儿子的情殇,一方面是家族的未来。
经过权衡利弊,她决定隐瞒真相。
首先,太后不能接受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毁之一旦。
无论是剧版还是原著,太后年轻时的后宫之路都很艰难。
她家世平平,而她自身不得先帝宠爱,太后只能走低调隐忍的夹缝求生之路。
太后走得最对的一步棋子,就是和果郡王的生母、先帝最宠的妃嫔舒妃,成为“塑料姐妹花”。
当时太后对舒妃的维护和照顾,很得先帝欢心。
先帝一度把掌管后宫的大权交到太后手中,太后之后的路就走得顺一些了。
先帝死后,太后趁机扶持儿子登基,驱逐果郡王生母,从摄政王手中夺回大权,归政于皇帝。
身为胜利者,标志之一就是要打造出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母族。
这就是历史上的“外戚”。
所以太后要把后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皇后只能是娘家人。
纯元皇后死后,她的娘家,适龄的女孩只剩下宜修这一个。
这也是继后宜修拿捏住太后的所在。
三
其次,太后并不乐见帝王情深。
除了碍于前朝形势,太后要求皇帝专宠华妃之外,对于儿子的后宫,太后乐见皇帝多有内宠,妃嫔们你争我斗。
这是一种平衡之术。
如果皇帝过分专情于一人,可能会走先帝的老路。
当前朝大臣和后宫妃嫔都觉得,大部分蛋糕都被一人拿走时,必然生出风波。
这就是“维持稳定态势”吧。
新人们你来我往,也有利于皇后宜修。
底下的人足够闹腾,但不能长久,后位就会一直牢牢把握在自己娘家。
这两个原因,是太后基于个人利益的思考。
所以她即使看穿了宜修的阴谋,洞悉纯元之死并非难产那么简单干脆,看着儿子为此郁郁多年,太后也从未点破。
四
但太后毕竟也参与过政治,她决定向皇帝隐瞒纯元之死的真相,还基于大局的综合考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
皇帝对于纯元之死,伤心至极,为此赐死了两位高位妃嫔作为陪葬。
如果此时皇帝知道纯元离世,并非难产,而是人为,以皇帝的心性,那么后宫之中难免掀起一次血雨腥风。
那个时候,即使是太后出面,可能也难以阻止皇帝发泄怒火,而做出的一些不理智行为。
帝王之怒,必定要付出人命。
太后想想还是算了。
回归到人性之上,太后对纯元其实颇为愧疚。
不过,这份愧疚抵不过面对现实利益的取舍。
太后对身边的竹息姑姑说:“我又梦见纯元了,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她。”
纯元简单、善良、美貌多才,身为长辈,其实太后真的很喜欢这个美好的侄女。
太后在深宫淬炼太久,理性永远大于感情。
过分美好的女子,与后宫水土不服。
在最初选择的时候,太后做了一个很两全的安排——庶女宜修进宫,支撑家庭门楣;嫡女纯元嫁给权贵之家,富贵双全,过简单的日子就好。
这是一个家族掌舵人能做出的最好安排——依据长处,彼此各自安好,得以两全。
皇帝和纯元的相遇,超乎太后所料。
这是家族儿女前途之事,第一次不按太后的剧本上演。
纯元进宫后,宜修一个人做出全部的退让。
但宜修极度不甘心。
不甘心的宜修把愤怒彻底回击到纯元身上。
太后瞒下此事,交代宜修以后就不得贪图丈夫的心,做好皇后本分就行。
太后对纯元有怜惜和愧疚,对继后宜修瑜伽冷淡。
甄嬛入宫才初见太后,就发现皇后不得太后欢心。
真正的原因,她多年后才恍然大悟。
不过,这又如何呢?
倒霉蛋还是皇帝。
他的母亲,知道宜修早就有东窗事发的可能,早就留好后手。
碍于太后压力,皇帝还是把后位留给自己的母家。
这一点上,皇帝挺可怜。
在母亲心目中,儿子的心意和娘家的尊荣,还是后者分量更重一些。
反过来,他还是选择遵循母命,咽下怒气。
所以说,太后的沉默,令看客更加无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0: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