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新阅读|蜂鸣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7-07 11:37: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文|杨福成

蜂鸣声起时,夏日便有了形状。那声音先是细微的,像是从远处飘来的一缕金线,渐渐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笼罩了整个花园。我每每听见这声音,便觉得时光被拉长,拉成蜜糖般的丝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蜜蜂的翅膀每分钟振动次数奇高,而这频率恰好能让人耳捕捉到,却又不会觉得刺耳。它们飞行的轨迹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含数学的精确——六边形的蜂巢,螺旋形的飞行路线,都是大自然写就的几何诗篇。一只工蜂终其一生只能采集十二分之一茶匙的蜂蜜,却要拜访几千朵花。这数字令人心惊,仿佛在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与劳作的永恒。

我曾路过乡间的一座老宅。那宅子的木窗框已经变形,玻璃却还完整。一日午后,一只蜜蜂误入室内,开始对那扇明亮的窗户发起徒劳的冲锋。它先是飞离玻璃几寸,然后猛然撞上去,“嘚嘚”两声,接着沿着玻璃“嗡嗡”地四处探寻出路。这场景与丰子恺笔下如出一辙。那蜜蜂固执地重复着这个动作,仿佛坚信只要足够努力,透明的屏障终会消失。我看了半晌,终于起身为它打开另一扇窗。它却不为所动,仍执着于自己的选择。直到黄昏,那“嗡嗡”“嘚嘚”的声音才渐渐消失。

新阅读|蜂鸣

蜜蜂的固执令人动容,也令人困惑。它们似乎不懂得绕行,只知道直线前进。这种近乎固执的坚持,却让它们在长久的进化中存活下来,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之一。人类发明了杀虫剂,改变了气候,蜜蜂的数量在减少,却从未灭绝。它们的生存智慧或许就在于这种单纯:认定一个目标,便不顾一切地向前。

养蜂人懂得蜜蜂的这种天性。他们带着蜂箱追逐花期,从南到北,像候鸟一样迁徙。在南部山区我曾见过一个养蜂营地。那里的养蜂人告诉我,为了延长工蜂寿命,他特意将蜂箱搬到这花并不是太多的山地,因为花儿少,工蜂们可以多休息。然而事与愿违——我在花束上发现了许多蜜蜂的遗体,它们安恬地伏在花蕊上,像是睡着了,又像在痴痴地亲吻最后的花朵。养蜂人的初衷是好的,却忘了蜜蜂的天性就是劳作。剥夺它们采蜜的权利,等于剥夺了它们存在的意义。

蜜蜂的社会结构令人惊叹。一个蜂巢中有五万只蜜蜂,却秩序井然:有的专司采蜜,有的负责清洁,有的照顾幼虫,有的守卫巢穴。当蜂巢过于拥挤时,老蜂王会带领一半蜜蜂离开,寻找新家。侦察蜂用“八字舞”传递信息,其它蜜蜂通过触角感知舞蹈的频率和方向,便能准确找到花源。这种沟通方式比人类的语言更为高效。

新阅读|蜂鸣

我曾近距离观察过蜂巢。养蜂人利索地抽出一块巢脾,顿时有成群的蜜蜂围着他飞舞。他早已习惯这种场面,任凭蜜蜂爬满手臂,依旧从容地检查蜂蜜的存量。那些蜜蜂并不攻击他,仿佛知道他是朋友而非敌人。这种信任关系经历了数千年的磨合——人类从石器时代就开始与蜜蜂共生,埃及人甚至将蜂蜜视为神的食物。

最令人心碎的是蜜蜂的死亡方式。它们从不死在巢内,感觉生命将尽时,会独自飞向远方,以免污染蜂巢。我在花园里偶尔会发现这样的逝者——小小的身体蜷缩在花瓣间,翅膀依然透明,仿佛随时会再次振动。

蜂鸣声渐渐稀疏的傍晚,我常一个人坐在花园里。蜜蜂教会我们的,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它们告诉我们坚持的价值,告诉我们分工合作的力量,告诉我们利他的高贵……蜜蜂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采蜜、归巢、舞蹈、死亡,周而复始。一只蜜蜂的寿命只有几个月,整个蜂群的记忆却可以延续数年。老蜂王死去,新蜂王继位,工蜂们依然按照同样的模式工作。

深夜,蜂鸣声已不可闻。我知道它们都回到了巢中,用翅膀扇风调节温度,用身体为幼虫保温。明天日出时,它们又会开始新一轮的劳作。这循环持续了许久,还将持续下去,只要还有花朵等待授粉,只要人类还懂得停下脚步,倾听那细微而永恒的蜂鸣。

蜂鸣声是夏天的语言,是阳光的翻译,是大地的低吟。它告诉我们:生命虽短,亦可甜美;世界虽大,仍可从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窝蜂是个整体
...大大降低,如同建筑中的砖瓦和拼图中的碎片。因此,在养蜂人旧有的专业概念里,蜜蜂家族顺理成章地被称为“一个蜜蜂”,人们把一窝蜂看成了一个整体。 (9)
2024-04-27 13:02:00
科学家研究发现:蜜蜂在高温下生殖器会爆出腹部,出现爆炸性射精
...蜂群数量太多,那么就会培育蜂王进行分蜂的操作,一般养蜂人对于这种操作都是熟门熟路。高温对于雄蜂的影响蜜蜂就这样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一直到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资源!不列颠哥
2022-12-23 05:02:00
小蜜蜂不够用了?
...下降,与蜂群中的蜜蜂减少有关。这与过去十多年来,美国养蜂人报告冬天蜜蜂损失率30%和年度损失率40%非常相似。研究显示,随着蜂群中工蜂死亡率增加,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和蜂群寿命
2022-12-30 05:03:00
3岁女儿坚称墙里有怪物,砸开墙后竟然发现真的有!
...只蜜蜂。图源:tiktok清除蜜蜂的过程并不简单。第一天,养蜂人从墙体里移走了蜂后和它的两万多只蜜蜂和约 45 公斤的蜂巢。第二天,养蜂人把余下两万多只蜜蜂搬到了新家,并封闭
2024-05-11 16:01:00
全球首款蜜蜂疫苗获批,保护蜂群抵抗美洲幼虫腐臭病
...巢中发现有这种疾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养蜂人只能通过销毁整个受感染的蜂箱,并配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全球首款蜜蜂疫苗的原理是,将细菌掺入工蜂投喂给蜂后
2023-01-06 10:03:00
滋补佳品,还是致癌毒物?蜂巢蜜跌落神坛,说到底还是人心惹的祸
...愿意为其买单。为何蜂巢蜜备受欢迎?其独特魅力何在?蜜蜂酿蜜前必须建造蜂房,正如人类建房需先奠定地基,蜂房建设亦始于巢础。只有当巢础稳固,蜜蜂方能继续构筑蜂房,并在花期采集花蜜
2024-04-24 14:49:00
一个蜂学教授的课堂上,比吃蜂蜜更重要的事
...胡福良拉下电子屏幕。随后,他点开一个视频,播放一部蜜蜂主题的动画电影。平时,他会收集跟蜜蜂相关的科普片,在课堂上播放。声音响起后,学生们陆续抬起头,他们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十六个
2024-05-30 15:55:00
古代蔗糖制作技术的演进与革新
...养蜂技术的发展,东汉时期已经有人工养殖蜂蜜的记载。养蜂人张老从小父母双亡,只得自己打拼生存,后来靠着聪明勤奋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他回忆起从最初的草草应付,到后来逐步掌握养蜂
2023-09-14 07:00:00
户外被蜂“盯”上了怎么办?别慌,这些处理方法学起来→
...员找到了蜂巢所在地并迅速将其清理。随后,记者与专业养蜂人在事发地附近找到了蜂巢残骸和几只还在存活的蜜蜂,养蜂人通过蜜蜂形态和挂巢方式判断,这些蜜蜂属于野生大蜜蜂,体形较大。其
2025-03-24 18:28: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台风“凤凰”大拐弯!福州这些地方预计有大雨到暴雨
最新消息!台风“凤凰”连跳2级已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最新路径有变!福建天气又要大反转福州下周或迎大风大雨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台风级)的中心今天(8日)上午8点钟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大约124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2025-11-08 16:10:00
阳光谷旅游度假区:“枫”华正茂 邂逅初冬浪漫
连日来,阳光谷旅游度假区内千余棵红枫肆意绯红,宛如打翻的调色盘,深浅交织,正值观赏期。暖日柔光照拂下,整片度假区化作一幅天然油画
2025-11-08 18:51:00
“神话之鸟”飞进三坊七巷 闽台携手亮出湿地保护“答卷”
11月8日,“同根同源 共护湿地生态家园”闽台两地生态成果展在福州台湾会馆正式启动。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到现场去看看↓↓↓本次展览在福建省林业局
2025-11-08 19:26:00
“专家带你逛公园”开讲 “植物小侦探”探秘闽江公园
福州新闻网11月8日讯(记者 李琪 文/摄)从高大乔木到林下小草,每一株植物都是自然精心设计的杰作,它们如何生长?又如何繁衍
2025-11-08 19:27:00
耕科盐碱地 劳育新少年——东营区第三中学六年级黄河三角洲农业科技劳动研学小记
鲁网11月8日讯“黄河万里入东营,盐碱荒滩变沃田”。近日,东营市东营区第三中学六年级的同学们走出课堂,开启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科技劳动研学之旅
2025-11-08 19:28: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安龙“金字塔”藏着贵州的爽居密码。岩层记录地球变迁,峰群撑起蓝天白云。冬暖夏凉的气候里,徒步观景、静赏地质奇观,在自然鬼斧神工中,体悟“慢下来、住下来”的畅爽旅
2025-11-08 20:27:00
沧州主场战歌起,麒麟一跃惊四方!国家级非遗项目黄骅麒麟舞亮相今晚“河北五超”,黄骅麒麟舞粗犷活泼、威风十足,气势宏大,在场外圈粉无数。
2025-11-08 23:05:00
神兽“四不像”母子现身安徽绩溪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绩溪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组在回收的多台红外相机数据中发现母子成对的神兽“四不像”––中华鬣羚的身形
2025-11-08 23:13:00
诚邀参赛!“我在好运角等你”短视频话题挑战赛即将启动
鲁网11月7日讯荣成市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依托“山、海、情、味”一站式旅游体验,连续位居国庆中秋假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游客量TOP20
2025-11-07 18:25:00
合肥工业大学四只黑天鹅“搬家”南艳湖 校方:对“自家孩子”的新家环境很满意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翡翠湖校区了解到,四只黑天鹅已于7日下午“搬家”至合肥南艳湖公园。“这四只黑天鹅都是在我们学校生态谷孵化的
2025-11-07 18:46:00
晋祠秋意浓(图)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孙宇佳)深秋时节,太原晋祠博物馆内的银杏林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银杏褪去翠绿换上“金甲”,金黄枝叶与红墙灰瓦的古建相映成趣
2025-11-07 19:07:00
安徽淮河流域首次发现“鸟中稀客” 铁爪鹀凭借伪装色在田间不动,很难被找到
大皖新闻讯 11月6日,“2025年明光市首届生态观鸟赛”拉开帷幕。来自明光、南京、合肥等地的13支观鸟队伍的41名参赛队员参加了此次观鸟赛
2025-11-07 19:22:00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11月7日迎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
2025-11-07 19:37:00
视频·见闻|一郎来了!邂逅福州秋日“顶流”……
福州新闻网客户端记者滕一郎向各位发来周末邀约:“宝,想看菊花吗?”11月7日,第62届福州金秋菊花展在福州西湖公园开幕
2025-11-07 22:53:00
贵州,层峦叠嶂之间,一座钢铁巨龙横跨花江大峡谷,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近日,新西兰资深焊接工程师帕特里克·丹尼斯(Patrick Dennis)站在刚通车不久的花江峡谷大桥前
2025-11-08 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