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发短视频宣传学校、与学生坦诚互动
一名县中校长的“决心”
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航拍。资料图片
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校长潘志在课堂上演示化学实验。
受访者供图
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校长潘志喜欢拍短视频。
从2021年至今,潘志的抖音已发了两百多条内容:学校的更新改造、学生的校园生活点滴、教师的进步成长以及各类获奖喜报。制作谈不上精良——往往是一张或者多张图片,或者是十秒左右的短视频,配上简短的音乐和简单的字幕特效,便成了一条。
不少学生会将校长的评论区当作“许愿池”,“校长,食堂可否多开几个窗口?”“校长,高三年级吃饭的时间能不能提早一些?”“校长,学校什么时候能建设一个羽毛球场?”对于学生们的一些建议和呼声,潘志会回复:“了解了”“会研究考虑的”。
“我人生中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江口中学。”这话不假,潘志曾在江口中学度过了初高中时光。1994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潘志又回到了四年前离开的江口中学,成为一名普通教师,2022年,他成为中学母校的校长。至今,他与江口中学的故事已经来到了第36个年头。
校友和校长的双重身份让潘志怀着一种强烈的、时不我待的,想要为学校带来变化的决心。“我做的这些事情,就是希望有天在我离任后,江口中学还能够被人们认为是一所好学校。”
●南方日报记者 卢逸轩
“江中布衣”
5月中旬的校园里,空气中都能闻得出备战高考的味道。
江口中学在一条两侧建满自建房的道路尽头,校门上,还挂着欢迎全国田径冠军孔莹蓥、严海玲回校标语的红色横幅。从校门口一路向校内走来,几块蓝色的展板上张贴着新近更换的“校园人物”海报、学生们的自行车按照年级划分停放在树阴下、抿石子墙面的教学楼外墙上的LED屏滚动播送着当天生日的师生姓名、20世纪建筑风格的艺术楼墙上,由学生和美术老师绘上了各种图案……
潘志的办公室在高三教学楼的3楼,这栋楼所处的位置是江口中学地势的最高处,从办公室的窗户向外望去,整个学校尽收眼底。办公桌的背后,是一幅巨大的江口中学校徽,正对面的墙上是一幅字画,上书“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句话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潘志解释。
潘志的网名叫做“江中布衣”,这个名称有“江口中学的一名普通人”的含义,也借鉴于齐白石先生的篆刻印章“江南布衣”,以质朴上进之心自勉。
一校之长,主动将自己置于互联网平台,放在公众目光的审视下,并不是一个能轻松做出的决定。
“我发短视频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带头宣传学校,让更多人认识江口中学,但不是为了标榜我自己、宣传我自己。”潘志说,“校长都不带头宣传自己的学校好,还指望谁来做这件事呢?”
至于短视频平台会演变成当下与学生开展互动的场域,“这倒是一个意外,学生们一传十,十传百,就全都知道了。”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学生们愿意表达,愿意提出意见,“这是件好事,至少说明学生知道我、信任我、认可我。”在此之前,潘志也犹豫过,与学生在互联网上互动,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评论区里涌现出的这么多留言,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我会对于一些留言作回应,尽量不辜负学生们的一片热心,也在短视频中更多呈现学生和学校的风貌,尽量淡化我的存在。”潘志说。
“青春才几年,江中就六年”
潘志希望学生们都认识他,这是认可他的前提。
走在校园里,学生们见到潘志都会面带笑容,热情地问候,“校长好”“老师好”的声音出现在潘志与学生相遇的每个场合。
潘志的抖音和微信头像是十几年前的学生画给他的一幅画。画中的潘志,笑意盈盈,嘴巴被画成了一个大大的倒三角形。
拉开办公桌的抽屉,潘志顺手拿出一沓手掌大小的画册,上面是美术生们画给潘志的卡通画像。不同的笔触下,潘志的形象很一致:白衬衫、无框眼镜、光头。“这些是教师节的时候,学美术的同学们送给我的,我猜是看到了某张照片,照着照片上的形象创作的。”潘志笑道。
得到学生的欢迎,跟潘志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密不可分。
潘志不吝于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为学生的闪光点“点赞”。今年2月,江口中学的三名学生在上学路上见到老人摔倒,三人毫不犹豫将老人扶起,安顿好后并拨打了120。事情传回江口中学后,引起了不小反响,学校书面通报表扬了三名学生,还奖励了三名学生“鸡腿票”。
所谓“鸡腿票”,是一张红色的纸片,上面盖了学校食堂的公章,作为一种奖励和荣誉,奖励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凭着这张票,就可以在食堂窗口免费换来一只大鸡腿。“公开张榜表扬是必须的,此外还要给学生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奖励不算贵重,但重在意义,“要为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加鸡腿’。”潘志说。
曾有学生向潘志说过,“我的青春才几年,在江口中学就待了六年”,这句话引起了潘志的思考,“如果校长没有被学生认识,那校长是‘不称职’的”,这也让他坚信,自己坚持和在校园里积极推行的事情“是正确的”。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潘志上任校长近两年了,过去的两年里,江口中学的变化有目共睹。
学校里,潘志最喜欢的地方,是国旗台下方,绿阴覆盖的阶梯。在潘志最早的构想中,学生们可以坐在树阴下休息和阅读,即便是晚上,灯柱也会让这里成为一处理想的读书地。在这里还立起了一块蓝色的展牌,白字写着“与谁同坐”——这出自苏东坡的词《点绛唇·二之一》“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一脉相承的是,学校各个教学楼里,还设置了图书角,里面摆满了各类文学名著、科普书籍,桌上的借阅登记本快要被写满,封面因为经常翻动而卷起。
学校一隅的二层闲置小楼,被改建成为专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的“心语苑”;教学楼里,原本灰色铁门锁上的阳台照进了光,一方阳台上,安放了供学生坐下阅读的长椅;田径场一旁的空闲场馆,被改造成为展出师生书法、绘画、手工作品的展厅,挂满、摆满了师生的各类艺术作品。
最近,潘志还在考虑,将新开放的食堂命名为“德胜桃源”,“德胜”取自于校内的“德胜路”,“桃源”的灵感则取自于他的大学母校华南师范大学的食堂“桃园”,以此向母校致敬……
改变不止在校园环境、硬件设施的更新上,潘志说:“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负责。”
在教师培养上,潘志规划了为期三年的“摘星计划”,通过外出考察,开拓学校教师们的眼界,学习各地学校的经验做法并化为己用;学校各年级的考试成绩分析会,只要不在外学习,潘志一定会参与;对于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知识衔接的问题,潘志定期安排初三和高一教师的交流会,让一线教师们加强交流沟通……
潘志上任时曾公开表示,要让学校“一年之内口碑好转,两年内根本好转,三年内‘满血复活’。”他也承认,江口中学的生源和竞争力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有所下滑”,作为封开县内一所有名的中学,“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这也就是潘志为何这样迫切地,想要改变学校面貌的出发点所在。
“我做的这些事情,就是希望有天在我离任后,江口中学还能够被人们认为是一所好学校。”他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