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一名县中校长的“决心”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17 07: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发短视频宣传学校、与学生坦诚互动

一名县中校长的“决心”

一名县中校长的“决心”

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航拍。资料图片

一名县中校长的“决心”

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校长潘志在课堂上演示化学实验。

受访者供图

肇庆市封开县江口中学的老师和学生都知道,校长潘志喜欢拍短视频。

从2021年至今,潘志的抖音已发了两百多条内容:学校的更新改造、学生的校园生活点滴、教师的进步成长以及各类获奖喜报。制作谈不上精良——往往是一张或者多张图片,或者是十秒左右的短视频,配上简短的音乐和简单的字幕特效,便成了一条。

不少学生会将校长的评论区当作“许愿池”,“校长,食堂可否多开几个窗口?”“校长,高三年级吃饭的时间能不能提早一些?”“校长,学校什么时候能建设一个羽毛球场?”对于学生们的一些建议和呼声,潘志会回复:“了解了”“会研究考虑的”。

“我人生中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江口中学。”这话不假,潘志曾在江口中学度过了初高中时光。1994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潘志又回到了四年前离开的江口中学,成为一名普通教师,2022年,他成为中学母校的校长。至今,他与江口中学的故事已经来到了第36个年头。

校友和校长的双重身份让潘志怀着一种强烈的、时不我待的,想要为学校带来变化的决心。“我做的这些事情,就是希望有天在我离任后,江口中学还能够被人们认为是一所好学校。”

●南方日报记者 卢逸轩

“江中布衣”

5月中旬的校园里,空气中都能闻得出备战高考的味道。

江口中学在一条两侧建满自建房的道路尽头,校门上,还挂着欢迎全国田径冠军孔莹蓥、严海玲回校标语的红色横幅。从校门口一路向校内走来,几块蓝色的展板上张贴着新近更换的“校园人物”海报、学生们的自行车按照年级划分停放在树阴下、抿石子墙面的教学楼外墙上的LED屏滚动播送着当天生日的师生姓名、20世纪建筑风格的艺术楼墙上,由学生和美术老师绘上了各种图案……

潘志的办公室在高三教学楼的3楼,这栋楼所处的位置是江口中学地势的最高处,从办公室的窗户向外望去,整个学校尽收眼底。办公桌的背后,是一幅巨大的江口中学校徽,正对面的墙上是一幅字画,上书“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句话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潘志解释。

潘志的网名叫做“江中布衣”,这个名称有“江口中学的一名普通人”的含义,也借鉴于齐白石先生的篆刻印章“江南布衣”,以质朴上进之心自勉。

一校之长,主动将自己置于互联网平台,放在公众目光的审视下,并不是一个能轻松做出的决定。

“我发短视频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带头宣传学校,让更多人认识江口中学,但不是为了标榜我自己、宣传我自己。”潘志说,“校长都不带头宣传自己的学校好,还指望谁来做这件事呢?”

至于短视频平台会演变成当下与学生开展互动的场域,“这倒是一个意外,学生们一传十,十传百,就全都知道了。”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学生们愿意表达,愿意提出意见,“这是件好事,至少说明学生知道我、信任我、认可我。”在此之前,潘志也犹豫过,与学生在互联网上互动,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评论区里涌现出的这么多留言,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我会对于一些留言作回应,尽量不辜负学生们的一片热心,也在短视频中更多呈现学生和学校的风貌,尽量淡化我的存在。”潘志说。

“青春才几年,江中就六年”

潘志希望学生们都认识他,这是认可他的前提。

走在校园里,学生们见到潘志都会面带笑容,热情地问候,“校长好”“老师好”的声音出现在潘志与学生相遇的每个场合。

潘志的抖音和微信头像是十几年前的学生画给他的一幅画。画中的潘志,笑意盈盈,嘴巴被画成了一个大大的倒三角形。

拉开办公桌的抽屉,潘志顺手拿出一沓手掌大小的画册,上面是美术生们画给潘志的卡通画像。不同的笔触下,潘志的形象很一致:白衬衫、无框眼镜、光头。“这些是教师节的时候,学美术的同学们送给我的,我猜是看到了某张照片,照着照片上的形象创作的。”潘志笑道。

得到学生的欢迎,跟潘志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密不可分。

潘志不吝于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为学生的闪光点“点赞”。今年2月,江口中学的三名学生在上学路上见到老人摔倒,三人毫不犹豫将老人扶起,安顿好后并拨打了120。事情传回江口中学后,引起了不小反响,学校书面通报表扬了三名学生,还奖励了三名学生“鸡腿票”。

所谓“鸡腿票”,是一张红色的纸片,上面盖了学校食堂的公章,作为一种奖励和荣誉,奖励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凭着这张票,就可以在食堂窗口免费换来一只大鸡腿。“公开张榜表扬是必须的,此外还要给学生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奖励不算贵重,但重在意义,“要为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加鸡腿’。”潘志说。

曾有学生向潘志说过,“我的青春才几年,在江口中学就待了六年”,这句话引起了潘志的思考,“如果校长没有被学生认识,那校长是‘不称职’的”,这也让他坚信,自己坚持和在校园里积极推行的事情“是正确的”。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潘志上任校长近两年了,过去的两年里,江口中学的变化有目共睹。

学校里,潘志最喜欢的地方,是国旗台下方,绿阴覆盖的阶梯。在潘志最早的构想中,学生们可以坐在树阴下休息和阅读,即便是晚上,灯柱也会让这里成为一处理想的读书地。在这里还立起了一块蓝色的展牌,白字写着“与谁同坐”——这出自苏东坡的词《点绛唇·二之一》“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一脉相承的是,学校各个教学楼里,还设置了图书角,里面摆满了各类文学名著、科普书籍,桌上的借阅登记本快要被写满,封面因为经常翻动而卷起。

学校一隅的二层闲置小楼,被改建成为专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的“心语苑”;教学楼里,原本灰色铁门锁上的阳台照进了光,一方阳台上,安放了供学生坐下阅读的长椅;田径场一旁的空闲场馆,被改造成为展出师生书法、绘画、手工作品的展厅,挂满、摆满了师生的各类艺术作品。

最近,潘志还在考虑,将新开放的食堂命名为“德胜桃源”,“德胜”取自于校内的“德胜路”,“桃源”的灵感则取自于他的大学母校华南师范大学的食堂“桃园”,以此向母校致敬……

改变不止在校园环境、硬件设施的更新上,潘志说:“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负责。”

在教师培养上,潘志规划了为期三年的“摘星计划”,通过外出考察,开拓学校教师们的眼界,学习各地学校的经验做法并化为己用;学校各年级的考试成绩分析会,只要不在外学习,潘志一定会参与;对于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知识衔接的问题,潘志定期安排初三和高一教师的交流会,让一线教师们加强交流沟通……

潘志上任时曾公开表示,要让学校“一年之内口碑好转,两年内根本好转,三年内‘满血复活’。”他也承认,江口中学的生源和竞争力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有所下滑”,作为封开县内一所有名的中学,“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这也就是潘志为何这样迫切地,想要改变学校面貌的出发点所在。

“我做的这些事情,就是希望有天在我离任后,江口中学还能够被人们认为是一所好学校。”他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把课堂搬到山野间(守望)
...业后,他放弃了进城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彭家沟当一名乡村教师。这里是全镇最偏远的村落,学生大多是来自丹江口库区移民家庭的留守儿童。年轻的彭玉生暗暗立下志向:“希望用自己的努
2025-02-25 05:43:00
...,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同学们训练热情高涨。”江口中学校长李龙兵告诉笔者,今年以来,江口县军地联手专项整顿治理学生军训商业化市场化问题、丰富军训内容,增强军训活动军味、战味,让学
2023-09-22 09:02:00
...的学友积极报名,不少学生还写出“好男儿志在报国”的决心书,不少学生立下志愿,要以高尚的品德、严明的纪律、优异的成绩、强健的身体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2023-08-11 09:19:00
溺亡学生被通报为意外死亡后,家长称有同行学生手写“死亡真相”求谅解……
...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意外死亡”调查结果通报之后,一名事发时与张某洋同行的学生找到张某洋父亲称自己良心发现、内心愧疚,要说出张某洋“死亡真相”——这名学生称自己曾用石头打张某
2024-11-09 13:41:00
“如今,我就是兵团的一名‘老兵’”
...校所有设备安装到位,完成了搬迁任务。王楚兵深知作为一名援疆教育工作者,要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和提升受援学校教学质量上用心用力。为提升办学品质,王楚兵将湖北黄冈先进管
2023-09-21 02:51:00
...递小吃,热情招待大家。村民非常羡慕他的孙子何创新是一名博士,镇里为他家送了“博士之家”牌匾。羡慕的同时,还带着孩子来向何书深讨教让孩子爱学习、善读书的秘诀。“引导孩子确定目标
2023-01-15 08:06:00
一次谈话促成午餐改革,“挑刺”男生获校长赏识
...陪餐,就陆续听到一些高一学生在抱怨。后来又听说,有一名学生在网上四处了解、收集大家对饭菜的意见。当时我们就决定把这位给学校‘挑刺’的学生叫来聊一聊。”怀着忐忑,张睿辰来了,面
2023-11-11 06:06:00
...范学校毕业后分配至沿河板场中学任教,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让人羡慕的人民教师,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知识改变命运。”安正武做到了,他希望家乡的孩子也能依靠知识走出大山。他以振兴
2023-12-19 09:20:00
现实版“灌篮高手”!洪北中学小篮球孕育大梦想
...业后就到洪北中学任教,一直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当一名老师,就是‘吃良心饭’,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对得起这个‘饭碗’。” 他说。他牢牢把握着“勤奋”与“思考”两大秘诀,因材施教
2023-07-13 09:15: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