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声润万物 声生不息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创新改革普通话课程纪实
老师们在进行教学研讨
普通话课堂
强国必须强语,强语助力强国。让民族方言区学生成为国家语言文字的践行人和推广者并最终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建设的任务和基础。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结合学生95%来自贵州,创新提出“声润万物、声生不息”的基础语言教学理念。“声润万物”即让语言作为传递和传承一切优秀知识、文化的载体,春风化雨般润泽以“四新”为主的所有学科的建设。“声生不息”即在新时代赋予基础语言教育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推动人才培养。
课程创新让普通话教学“活”起来
“过去我们的普通话教学的目标以通过测试为主,学生一旦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继续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情况减少,导致师范生在后期的教育见习、模拟实习、教学实习等方面教育教学口语表达较弱。”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师幸嫚说。
目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普通话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坚持围绕“学生为中心”,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让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还原生活”“还原社会”,实现语言教学的创新,不断在民族方言区让普通话课程“活”起来。
“提到柠檬就会想到‘酸涩’,提到茉莉花就会想到‘芬芳’,我们的课程打破传统的以文本或口语的教学方法,采用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感觉系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的五感。”据幸嫚介绍,教学还运用图片、表格、动画、音频、视频等方式刺激和调动学生主体的感官参与;此外,还利用态势语、体态语 (包括口部操、口型、舌头动作等)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进行重新设计,让学生亲历语言实践,营造轻松、愉悦、互动性强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高效的语言教学效果。
学校普通话教学团队开创“信息技术+还原生活”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利用“学生通”等网络平台在课前较精准地统计和掌控学生们的不同语音层次、不同民族语音特点、不同方言特点,从而对学生“对症下药”。此外,“学习通”平台上的打考勤、作业布置、课后自主语音练习、视频播放、学习任务点完成、讨论等“线上”功能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为了让更多的群体学习普通话,我们在学习通网络教育平台上开启了‘普通话晨练45天课堂’,每天8:00—8:25开启直播,两期直播累积参与人数超过了5万人次,其中包括文科、工科、理科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辐射了省内外多所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甚至还有韩国、泰国、日本等多所学校参与,参与社会人员包括医生、幼师、中小学教师以及服务员、导游、工人等不同行业,不仅打造了巩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第二课堂,而且真正地把语言推广和语言应用传播在‘四新’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中。”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师吴禺春说。
同时,学校普通话课程创新改革采用“课程思政+还原社会”的教学模式,利用语音教学的独特性,以课程思政为指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和国家语言自豪感和语言自信。
在课程中运用丰富多元的思政元素内容进行语音教学,例如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作为教学发音规范的例词,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学及新时代贵州教育精神等作为语音范文等,激发师生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和情怀。融入口语表达中的课程思政,每次课引入命题说话训练,正面积极引导学生选材内容以热爱和歌颂家乡祖国的事例。鼓励学生课程结束后仍然长期坚持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参加活动、社会实践、求职面试、教育实习、实际教学等。
教学改革硕果累累
学校从2016年9月开始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创新和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创新适合国家和贵州省的语言文字建设和发展,符合贵州省地方高等师范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律和适应贵州省地方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基础教育建设的需要,同时为贵州省地方师范类学校的普通话课程教学和相关语音教学提供参考和经验。
目前,教学创新方法已经应用在少数民族预科、学校选修课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等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上,从教学效果、学校教学督导和学生反馈评价情况来看,大多学生都比较适应和喜欢现在的普通话教学方法和模式,全校师生普通话日常运用率也在不断提高,普通话过级率也大大提高。
近几年,学校普通话的过级率逐渐提高,二甲过级率从2018年的18%上升到2022年的45%,二乙以上过级率达到了91%。2022年,学院“普通话”课程被评为省级“金课”。
“语言先行方能人心相通。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也会探索更多的创新方式来推广普通话。”幸嫚说。
(图片由兴义师院提供)
作者:记者 唐蓉
值班总编 查必芳 编辑校对 袁 艳 版式 刘 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