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林颐
陈宇的长篇小说《坚如磐石》,被张艺谋改编成了电影,在2023年9月28日上映。
我大约懂张艺谋为什么青睐这部小说。小说的发生地金江,明显对应山城重庆,是影片的拍摄地,也是主人公之一、反派黎志田从棒棒起家成为黑老大的地方,小说中出现了多处帮派斗殴等暴力场景,张艺谋的摄影美学在这些场景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带给观众很大的感官刺激。
问题在于,这部小说虽然以反黑为主题,剧情也走的悬疑侦破风格,但它有很深的内在主旨,作者想要呈现的并不只是一个轰动的大案,还有包裹在这个案件里的人性的考量及公平正义与亲情伦理的抉择。
张艺谋对此是有所意识的,电影也想努力表现出这一点。这需要精心设计的伏线、周密到位的铺垫、演员细腻的表演等更深层次的技术处理和艺术渲染,但是,电影在这方面崩掉了,整个剧情有太多空白,这不是让观众遐思的留白,而是事实的缺席、情感的懈怠,我们无法与剧中人产生共鸣。
小说里有个关键词——父子时间。作为郑刚的养子,苏见明一直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可,“公交车爆炸案”让他觉醒,他想要抓住真凶,保护父亲。但是,他渐渐发现,当他竭尽全力走近父亲之时,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却越来越模糊了。书中出现了好几次“父子时间”的描写,每一次都很重要,每一次都会影响接下来的情节发展方向,每一次,苏见明都不得不质疑父亲,质疑自己,每一次,他仿佛都面对难解的“电车难题”。
父亲说,只有他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了,只有成为局内人才能明白官场的诀窍、才能摸清整个地下社会的运作机制,可是,为了保护多数人而牺牲少数人,就是对的吗?谁就该被牺牲呢?谁是那个制定规则的人呢?电影没有足够地触及这个问题,只简单化地、形式化地表现了一些父子之间的对话。
在黎志田那边,也有一条父子情感线,那就是黎志田与女儿黎莎、女婿David的相处。电影处理得相当草率,David是无脑的花花公子,因为出轨而引起了老丈人对他的忠诚的怀疑而惨死,黎莎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单纯的、被蒙在鼓里的小公主。小说细致地描写了David想要好好表现的心理动机,以及苏见明对自己之故造成David之死而引起的对于郑刚那套“正义论”的反感,书中还有黎莎与黎志田的两场对话,黎莎清楚地知道丈夫的行为触及了父亲的逆鳞,而她出于对父亲的忠诚默许了父亲对她的丈夫的处置,这才是黑老大的女儿啊,人物形象更饱满,人物的抉择之难才是这个故事的重中之重。
我认为,张艺谋的最大问题,是“既要……又要……”张导想要票房,想要拍出犯罪影片的紧张感,于是,把钱和精力都投在了好看的画面上;张导想要有点艺术品位,于是,又想搞点情感的东西,可惜,观众不买强行煽情的账。票房和艺术,有时候不是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怎么样兼得,请导演好好想、好好拍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7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