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成都日报视觉视频中心李冬:
摄影记者=全能记者
多年以前,刚入行的我每天在亮着昏暗红灯的暗房里,洗印当天新闻照片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被称为“摄影记者”的我,会用完全不一样的方式报道新闻,也不会想到,能拍好照片远不是摄影记者的全部,还要写得好新闻,拍得好视频,剪得了短片,出得了镜,甚至还要能配得了音。
技术的革新,让新闻传播方式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全媒体记者”,让作为摄影记者的我,迎来了新的挑战,经历深刻转型,来到了新的赛场。
我参与的第一次直播,是对一次大型展会的报道。直播开始前,我内心完全没有底,第一次拿起摄像机、第一次连续一个小时不间断取景拍摄,既要保证信息丰富,让直播有“足够的营养”,也要兼顾画面流畅稳定,运镜逻辑清晰,让直播画面在感官上足够“养眼”,对我来说,都是挑战。
在直播现场,我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看上去工作并不复杂,实际上,我的身体和大脑无时无刻不在经历高度紧张的挑战。
直播画面不能中断,同时要保证流畅稳定,而且绝大多数直播报道,都是大范围移动机位,需要随时应对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尽最大努力减少无关因素对直播的影响。一个小时的直播下来,我手臂僵硬,腰身酸痛。
更让我神经紧绷、一刻不能分神的是来自两只耳朵的“折磨”:一边是监听耳机里传出的出镜记者或是采访对象的实时语音,一边是对讲耳机里传来的后台编导随时发来的拍摄指令,前者要确保直播同期声与直播画面密切配合,后者要随时处置后台编导的直播需求,可以说每一场直播,都是对摄像记者心力、体力和技能的综合考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