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郭德纲秀英语”刷屏,AI有何风险?
律师:用AI换声可能涉嫌侵权,需加强公民信息尤其是生物特征的司法保护力度
近日,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说”中文和郭德纲用英文“说”段子的短视频在网络刷屏,引发热议。
视频中,泰勒·斯威夫特和郭德纲的音色和讲母语时的音色类似,甚至连口型都能对上。不少网友感叹,“嘴型、手势都对得上,太自然了,差点儿以为是真的。”“除了嘴形,还有身体动作和语速的配合。”其实,这些视频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AI(人工智能)生成的。
AI“翻译”以假乱真
记者试用了一款AI人像视频工具,只需上传视频,选择语言,就能生成自动翻译、音色调整、嘴型匹配的新视频。对比原片,AI“翻译”后重新配音的新视频,不仅进行了较准确翻译,而且连声线和情绪都近乎拟真,嘴型很贴合,难辨真假。(软件详情详见B1版)
近年来,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的二次创作,比如AI换脸及换声等。可以说,AI技术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AI换脸及换声技术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强的作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司若举例说,AI换脸及换声技术让已故的演员、历史人物可以通过换脸技术重现在屏幕上,在不同国家的语言转译上,也可以通过AI的换声技术进行实时转译。
另一方面,近年来,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利,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比如利用AI换脸冒充熟人诈骗,甚至将“魔爪”伸向儿童,或者制作发布假新闻混淆视听、赚取流量等。
此外,AI换脸、AI换声还存在法律风险。针对相声演员“说”英文相声、小品演员“演”英文小品的视频,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表示,用AI技术为他人更换声音、做“翻译”并发布视频,可能涉嫌侵权,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著作权,二是肖像权,三是声音权。
岳屾山律师强调,技术滥用,可能会侵犯他人权益,“AI技术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要怎么用它。”
如何对AI技术加强监管?
AI技术发展,需要多层面约束规范。在源头端,需要进一步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专家建议,加强公民信息尤其是生物特征等隐私信息的技术、司法保护力度。
在技术层面,数字水印鉴伪等技术有待进一步普及利用。比如AI生成的视频需带有不可消除的“AI生成”水印字样。
在法律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今年8月15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危害他人身心健康,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表示,总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风险没有完全暴露,应用前景难以估量,所以应当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随着各项措施规范出台,我们期待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更加健康规范,从多方面助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据央视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