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杜晓丹吕奇通讯员杨晓琴李增润
4月2日,烟台市第十届公益海葬活动在芝罘区海域举行,本次活动安葬逝者骨灰59具,178位亲属参加。伴随着海葬船只低沉的鸣笛声,逝者亲属乘船到达投放海域,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将存有骨灰的降解罐缓缓放入海中,完成亲人魂归自然的遗愿。
4月2日,烟台市第十届公益海葬活动在芝罘区海域举行。
逝者亲属眼含热泪挥手送别亲人
早上五点多,烟台芝罘区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早早来到芝罘区码头,将盛放逝者骨灰的降解罐和鲜花整齐摆放。逝者亲属排起长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凭身份证、海葬证等证件,进行海葬信息登记,领取骨灰和鲜花。
随后,工作人员引导逝者亲属依次登船,伴随着低沉的鸣笛声,海葬船只向着指定海域驶去。
参加海葬活动的逝者亲属乘船前往指定海域。
船上播放着轻柔的乐曲,工作人员诵读海葬祭文。向逝者亲属讲解骨灰撒海的注意事项时,工作人员提到,鲜花摘下花头后可以插到降解罐的小孔里,其他包装则不可以投入大海,可放入船舱内的垃圾桶里。
随后,工作人员为逝者亲属发放祈福烛灯,大家轻轻打开祈福灯上的开关,并放于烛台内。
到达投放海域后,逝者亲属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走出船舱,将降解罐缓缓放入海中。“一路走好”……逝者亲属眼含热泪,与亲人挥手道别。
最后,亲属们面朝大海默哀并三鞠躬。海葬活动结束后,逝者亲属随船返航。
“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葬在了大海”
返航途中,大家还沉浸在悲伤中,或是看着窗外发呆,或是在擦眼角的泪。
送别亲人后,不少逝者亲属伤感落泪。
“今天是来送奶奶的,老人的遗愿是葬在大海里,祭奠的时候来海边看看就行。”家住芝罘区的王彬说。
据王彬介绍,他的爷爷和姥姥姥爷也都选择了海葬。“爷爷和姥姥姥爷应该是最早那批参加烟台海葬的,记得当时我去送爷爷,我妈和舅舅去送姥姥姥爷。那时候人很少,大家不太能接受这样的方式。”王彬说,“现在,大家慢慢接受了这种形式。”
汤先生和哥哥嫂子及侄子一起来送他的父亲,“我父亲是船长,在海上工作了几十年,海葬是他的遗愿,我们做子女的要完成他的遗愿。”汤先生说,另外,土地是有限的,海葬这种形式也比较生态环保。
“老人生前要求海葬,我个人也很支持这种方式,对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很好,不但减轻了家庭负担,也比较生态环保。”参加活动的陆先生则表示,他们这次是一家八个人来送别家里的老人。
十年累计接待逝者亲属一万余名
按照地域环境的不同,也随之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殡葬方式。烟台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开展海葬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些年随着市民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选择海葬的家庭越来越多。
“本轮撒海安葬逝者骨灰59具,共有178名亲属参与。”烟台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岳福昊表示,烟台市公益海葬活动自2015年开始举办,今年是第十年,累计接待逝者亲属一万余名,为3307名逝者提供了免费的海葬服务。
逝者亲属将存有骨灰的降解罐缓缓放入海中。
“2021年,烟台市实施了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在海葬免费的基础上,为每个参加海葬的家庭发放1000元奖补金,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资金近230万元。”岳福昊说,随着烟台市移风易俗工作的不断深入,海葬报名人数正在逐年增加,这也说明广大市民已经逐步认可和接受海葬这种绿色生态的安葬方式。
岳福昊说:“去年是920位逝者参加海葬,前年是300多位,再往前,可能一年也就100多位、200多位,预计今年能超过1000位。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有300多个家庭报名参加海葬,去年组织了七场海葬活动,预计今年将组织十场。”
“十年来,我们把举办公益海葬活动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积极引导,大力宣传,在烟台市创造了一种新的绿色殡葬风尚。”岳福昊说,随着公益海葬活动持续开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简约的殡葬方式逐渐被广大市民接受和认可,报名人数逐年递增,海葬成为烟台市殡葬改革和殡仪服务的新亮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