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4 05:11:00 来源:戏说三国

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帝北狩,徽宗之子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称帝,史称南宋。

南宋时期,皇帝偏安一隅,不思北伐,军事实力较弱,民族、社会矛盾突出。但不得不说,其经济较为繁荣。这主要与农业、手工业及货币的发展有关。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一、农业

南宋时期,军民的抗金斗争较好地阻止了金军南下,为南宋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减少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干扰。

因北方战乱不止,且南方地区经济发达,大量北方人口向南流动,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他们和南方人一起,大量开垦江南的农田,南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得以交流应用。

而南宋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官员安置流民,为他们解决生产中耕牛、种子、农具不足等困难,推广踏犁,鼓励垦荒,并把发展生产作为考核官吏政绩的一项重要标准,以此鼓励地方官吏关心农业发展。

这对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南宋来说,农业稳定发展的条件基本齐备,接下来就是努力耕作,提高粮食产量,赚更多的钱进行消费与交税。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朝廷刚性规定,用作税收的米仅收粳白米,因此江南地区多种晚粳稻。这种稻米,具有易储藏、不易变质、产量高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一些新的水稻品种。占城稻就是其中之一。

据传,它因引自占城国(今属越南)而得名。主要特点有耐旱、生长期短(从种至收仅五十余日)、适应性强的特点。

它对预防东南地区的旱灾有一定效果,同时可以与晚稻配合形成双季稻,最大限度地利用江南地区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在灾年,占城稻的种植可以很好地缓解饥荒。

与农作物产量相关的,是水利工程及生产工具的改进。圩田就是其中之一。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什么是圩田呢?就是在低洼地区或者多水的地方,用堤坝围出一块地,这块地就是田,田里种粮食。

堤坝起挡水的作用,防止水流入田里。堤上设有涵闸,旱时开闸,使水流入田里;涝时用提水工具将水排出,由此,水旱无虑。

南宋时期,也有不少先进农具被广泛应用。秧马被大量应用于水田插秧。其形似船,以木制成。

插秧时将船头的秧苗插进田里,脚向前蹬地,秧马则向后移动。拔秧时将秧苗拔起,置于舱内。如此,则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元代以后的秧船则由此演变而来。

南方地区多丘陵,人们又依势修筑了梯田。而对于战争等原因破换的水利设施,也都进行了恢复工作。

南宋农业经济的发展也体现在植棉区已从两广、福建逐渐推广到长江和淮河流域,江浙地区是当时的主要稻米产区,因此有“苏(州)湖(州)熟,天下足”的美誉。此外,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也出现了地区专门化的趋势。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二、手工业

南宋时期,棉产区逐渐扩大,棉纺织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尤其是宋末元初之际,边疆生产的长绒棉等向内地传播。

对于宋人而言,丝织品太贵,而麻布虽然便宜,但质地粗糙,不适合日常穿着。

棉布具有良好的吸水透气性,而且价格适中,易于刺绣剪裁,作为丝、麻的补充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宋代以后棉布迅速流行起来。

南宋时期,棉纺织业也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尽管棉纺织业发展较快,丝织品也在持续发展。南宋纺织业在生产与销售形态上的确已经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桑圃户与养蚕户分离,养蚕户与缫丝户分离,专业机户出现。如此种种,皆表明南宋时期的丝织业出现专业化的趋势,不再是如以往一般一户人家完成所有的从采桑到织出成品的全部工序。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这种如流水线一样的生产方法,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

提到南宋,不得不提一下南宋的瓷器。南宋的瓷器以景德镇为最。

景德镇瓷器分外精美,北方瓷工避乱南迁,使南北技术相融合,景德镇瓷器焕发了新的生机。在整个景德镇,青瓷与白瓷独具一格,成功赢得了大部分的市场,并获得宋真宗亲自赐名。

瓷工们就地取材,利用景德镇优质的瓷土、木材,以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的人来完成。

《陶记》记载:“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砷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秩然规制,各不相紊。”

这使景德镇瓷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能承接源源不断的订单且保质保量地完成,进而使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它们中的上等品,有的成为皇室贡品,有的远销海外;而下等品则卖给百姓,成为生活中的点缀。景德镇瓷器风靡整个南宋,销售范围从江西、甘肃、四川到两广及海南。

景德镇瓷器按照它的销售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别化明显。

比如,湖田窑所烧造釉色呈黄黑色的陶瓷产品,主要销往两浙东路与两浙西路。鱼水、高足等碗类与发晕、海眼、雪花等碟类的产品,主要在江南东路与西路、两浙东路与西路,以及福建一带销售,在这里,这类瓷器可以获得较大的利润。

景德镇瓷器外销主要依靠水路,江西地区便捷的水路有利于瓷器外运。宋代“南海一号”沉船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我国南宋时期瓷器发展的盛况。

打捞出的瓷器多是南方民窑为国外生产的,具有鲜明的异域风情。打捞出的瓷器,有一些就是产自景德镇。

景德镇的瓷器除了作为贡品,制瓷业也为当时的朝廷提供了大量的税收,而瓷器外运过程中也为沿线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繁荣以及南宋经济发展。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三、货币

北宋时期,交子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交子作为纸币,相对于金银、铜钱等货币,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商人在购买大宗商品时,不用再像以往一样,“腰缠万贯”,而是直接用纸币交付,省时省力,还能保证人身安全,减少被心怀不轨之人惦记,造成不小的损失。

货币经济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交子起源于四川。最初的交子是一种楮卷,两面有出票人的印记,金额是临时写上去的。发行零散、式样不一且不便于管理。太宗初年,交子由自由发行转为成都富户联合发行,设交子铺,式样较为统一。

后因经营不善,转为官办,于四川境内广泛流通。

进入南宋后,朝廷将交子改为钱引,作为交子继承者的钱引继续行用于四川,朝廷又在不同地域内,长期、大量地发行东南会子、湖北会子、淮南交子等多种纸币,使纸币流通基本遍布南宋全境。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南宋朝廷又设立会子务,会子发行前期,朝廷下令,只有两淮地区可以使用。后来,民间觉得麻烦不再使用,于是南宋朝廷解除禁令,会子逐渐变成全国流通。

纸币见证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宋代之前,朝廷出台相应政策,对于商人基本都加以严格的限制,比如商人的财产需要如实上报给国家、商人不得参加科举等。“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排在最末。

这是因为,统治者认为,商人的流动性会破坏以小农经济,如果大家都从事商业,那么,土地将无人耕作。而且商人的财产无法清查,那么,国家税收就会被破坏,政府财政将会陷入巨大的赤字中。

而宋代,政府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榜下捉婿”蔚然成风。坊市制度被打破,朝廷不再像唐朝那样,设有固定的市场(东市、西市)。晓市、夜市大量出现,甚至还有不少的流动摊贩。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宋朝的商业区逐渐与居民区融为一体。商业的繁荣在《水浒传》中,体现为作者对东京城中极尽繁华的商业活动的描写。

然而,政府大量发型纸币,不顾当时的生产力与民众购买力,超额发行纸币,使大量的纸币流入市场,长此以往,货币逐渐贬值造成通货膨胀,而政府却没有办法对货币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造成经济秩序紊乱,使百姓异常痛苦。

这为南宋后期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结语

农业、手工业与货币的繁荣,对南宋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层层递进。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基础,是王朝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国具有大量广阔的平原,这些土地大多都适合耕种。再加上传统的家庭本位思想,“多情自古伤离别”,使他们没有办法像雅典、古罗马那样,通过贸易获取财富。

南宋农业与手工业的繁荣:经济与技术的卓越贡献

“民以食为天”,百姓吃饱了才有精力去从事手工业生产。手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才能卖一个好价钱,生产者手里才会有多余的钱进行商品交换,促进整个王朝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元代最繁荣的纺织业,为朝代统治做了多大贡献?
...蒙古统治者的英明统治下,元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发展较好,当然元代最繁荣的手工业是纺织业。尤其是在黄道婆的推动下,纺织业发展更为迅速,从而对社会
2023-02-27 18:04:00
大唐盛世的缔造者李世民,聊聊他的生平及其贡献
...节度使制度”,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实行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政策唐太宗李世民实行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加强了唐朝的经济实力。他大力推广种植水稻、棉花、
2023-05-09 18:56:00
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呢
...,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呢?本文将从政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探讨。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唐朝政治稳定,国家政权强大,这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唐太宗贞观之治
2024-11-07 20:13:00
司马昭:在政治和军事上成就显著,对三国历史影响深远
...来源,进一步稳固了司马昭的政权。司马昭还注重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他鼓励民间贸易,放宽商业政策,使得商业活动得以繁荣。同时,他也支持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
2024-04-02 03:23:00
揭开迷雾:乙帝的真实面貌与对商朝的贡献
...民的税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他还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促进经济发展;他还注重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促进文化繁荣。同时,乙帝也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君主。他十分关心群众,经常亲自到各
2024-04-23 11:09:00
唐代长沙窑的发展,带动了什么
...农业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持续改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手工业和商业独立于农业之外,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形态。与繁荣经济相对应的是人作为生产主体的自我意识加强。随着物质生活的进一
2023-04-19 21:44:00
帝乙生平都做了哪些事情
...赋税负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他还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他也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同时,帝乙也是一个非常仁慈的君主,他对百姓十分关心
2024-04-15 22:48:00
聊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晦
...,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杜如晦还关注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杜如晦提倡开放市场,鼓励商业贸易,为商人提供便利和支持。同时,他也注重手工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2024-04-13 21:10:00
魏明帝曹叡:生活糜烂奢靡浪费,死后留引发政局不稳
...帝曹叡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曹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他深知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石,因此努
2024-04-02 03: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