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2025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在大连落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子在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和太阳能电动车赛项斩获2项特等奖;企业运营仿真、工程场景数字化、智能救援赛项获得3项一等奖,另有4个赛项拿下二等奖。
该项赛事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起的三大赛事之一,属于教育部A类学科竞赛,也是列入教育部评审评估和竞赛清单的重要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不仅是全国工程实践类最高水平的竞赛,更是青年学子启迪智慧、创享科技的最强舞台之一。本届大赛吸引全国3268所高校、26324支队伍、86746名学生报名参与。经校级初赛、省级选拔赛层层筛选,来自全国417所高校的1135支队伍、6000余名师生突围进入全国决赛,晋级国赛的人数比例仅约4.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有9支参赛队伍晋级全国决赛,组队的33名同学分别来自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集成电路学部、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为确保在赛事中展现西电学子的强大实力和良好风貌,在历时近一年的备赛过程中,实验室与设备处(工程训练中心)给予了高度关注,从资源调配到技术支撑,提供了全链条保障。通过系统规划赛前集训、组织专项实践辅导等举措,助力学生精进实操本领。参赛同学全身心投入备赛,课余时间几乎都用于作品的迭代完善——从最初的创意设想,到实物模型的搭建,再到技术参数的调试与整体方案的优化升级,每一步推进都饱含着他们的钻研心血与协作智慧。
国赛现场竞争激烈,西电学子始终保持从容稳健的心态,依托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亮眼的临场发挥,出色的表现不仅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也获得了兄弟院校参赛师生的一致好评。
此次大赛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参赛同学的辛勤努力,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离不开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持续支持,充分彰显了学校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良好进展与成效。7月初,任小龙书记在工程训练中心调研时,指出西电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就是动手实践能力强,工训中心要在助力创新人才培养上走在前列,秉承红色基因、紧扣时代脉搏,守正创新,敢闯敢试,把眼睛、耳朵、脑子更多放在学生身上,把精力、资源、时间更多花在教学一线。近年来,实验室与设备处(工程训练中心)在学校的悉心指导下,持续推进工程教育革新,采用项目引导式教学方法,把创新思维的培育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明显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能动性。中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有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团队协作意识,成为发现和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通讯员 杜昕萌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4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