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
黄昌华照顾瘫痪小姑子28载
亲情守护 不离不弃
□记者 郑凯
1月16日,一场降雪让位于大汶河之滨的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披上了银装。在村民田二妮家中,嫂子黄昌华细致地为身体瘫痪的小姑子田二妮梳妆,这样的坚持已经持续了28年。黄昌华的无私奉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荣登2023年“中国好人榜”,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嫂子是我的恩人”
1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田二妮家中时,黄昌华正在忙碌,各种活计手到擒来,做得干净利索。今年51岁的黄昌华话语不多,脸上写满了庄稼人的朴实。面对采访镜头,她有些茫然,说自己只是干了分内的事,不值一提。心细的田二妮接过话题,讲起了她眼中的这个给予她“新生命”的嫂子。
“嫂子是我的恩人,如果没有嫂子,我可能活不到现在。”田二妮说,1994年冬天,她去河堤里干活,拉沙时一棵树倒下,重重地砸在了她的身上。这次意外让田二妮胸椎骨折,虽然命保住了,但她失去了行动能力,从此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突然降临的不幸,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田二妮遭受了严重的心灵创伤,她终日以泪洗面,感觉人生无望。
转机出现在嫂子黄昌华嫁到田家以后。1996年,23岁的黄昌华经人介绍,同田二妮的哥哥结了婚,给这个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笑声。“我跟二妮哥哥领证时没想那么多,虽然二妮瘫痪,但我觉得来到这个家里,只要过得和气就行。”面对其他人的提醒和担忧,黄昌华这样说。面对瘫痪在床的小姑子,黄昌华不嫌脏、不嫌累,面带笑容安慰小姑子不要有顾虑,安心养病,好好锻炼,坚强面对生活。炎热的夏天,黄昌华害怕小姑子长痱子,便一天给她擦洗好几遍,由于黄昌华勤快,小姑子的房间总是干干净净,每天的穿戴也很整洁。因为长期不能行走,田二妮有时会心情烦躁,甚至会发火,但黄昌华总是先任由小姑子耍性子,而后再温柔地开导她,直到小姑子高兴起来。就这样,在嫂子日复一日的鼓励下,田二妮逐渐振作起来,黄昌华则开启了“一人多职”的高强度生活。
“嫂子是我们家的恩人”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田二妮经人介绍结了婚,并于2008年生了一个女儿,黄昌华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田二妮的女儿,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微不至,还接送孩子上下学,给孩子买学习用品,辅导孩子写作业。后来,村内连片建设居民楼,黄昌华为了方便照顾小姑子,便和丈夫将房子买在了妹妹家对门。每天早上,黄昌华先去小姑子家,帮她洗脸、梳头,做好早饭后才下地干农活。
黄昌华的婆婆上了年纪后身体一直不好,黄昌华在照顾小姑子的同时还尽心尽力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后来,黄昌华的公婆先后去世,80多岁的爷爷患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丈夫外出打工,黄昌华与叔叔们一起轮流照顾爷爷,轮到谁家,老人就吃住在谁家。黄昌华一边耕种6亩土地,一边照料两个孩子,同时看护小姑子和老人。2018年,爷爷安详离世。
“这么多年,嫂子不仅照顾我,还照顾我的爷爷奶奶、父母和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对我们倾注了所有。”回忆起过往,田二妮眼含泪水,“嫂子是我们家的恩人。”
人人称赞的孝老爱亲模范
28年的岁月让昔日满头青丝的黄昌华鬓角染霜,她还是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小姑子。“我一直把二妮当成亲妹妹,把外甥女当成亲闺女。这一路走来,困难很多,但我都坚持了下来。”黄昌华说,在她看来,现在小姑子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她们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黄昌华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也十分懂得孝老爱亲。黄昌华经常叮嘱孩子:“姑姑行动不方便,平时多陪姑姑聊聊天、解解闷。”如今,黄昌华的孩子只要有空就帮助妈妈照顾姑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我经常和我的孩子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始终铭记恩情。”田二妮说。
在郑龙村,提到黄昌华,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哥嫂对妹妹这么好,从没有一句怨言,我们都挺感动。她的事迹广为传颂,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郑龙村村干部田丽华说。黄昌华孝老爱亲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媒体多次报道。近年来,黄昌华先后获得“最美宁阳人”“泰安好人”“山东好人”等称号,并荣登2023年“中国好人榜”。黄昌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人称赞的孝老爱亲模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