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詹继成 梁华
金秋时节,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岭北镇杨眉村的一排排整齐蔬菜大棚格外醒目,大棚内工人们正在采收蔬菜,大棚外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岸边青草油油。
“蔬菜种植需要水,但又怕水。”大棚蔬菜基地负责人熊泽权说,产业落户这里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河堤护岸工程做得很完善,要不然一场暴雨就能把沿河的大棚冲毁。
熊泽权的担心并无道理。以前遇到强降雨,河水冲刷河岸,导致水土流失严重。2022年7月,定南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杨眉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400多米的河段修堤砌岸,有效夯实村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解决产业振兴的后顾之忧,实现了“治理一片,致富一方”。
流域综合治理与产业振兴相结合是定南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始终秉持“守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初心,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
在岭北镇杨眉村还有一个基地也见证着水土保持工作带给当地的喜人变化。
“别看现在这里青草茂盛,还种上了蓝莓和西瓜等水果,可在过去,脚下这块地和对面的‘癞痢山’没啥区别。”贺燕子是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她每年都会来杨眉村的矿区浸矿堆场增值利用技术工程示范基地看一看,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一个黄土裸露、沟壑纵横的小山包与充满绿意的基地形成鲜明对比。
定南曾是稀土采掘大县,随着生态环保发展理念的践行,矿业面临转型,但采矿造成对土壤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给当地留下了深深的生态“疮疤”。
贺燕子说,通过砌沟修渠、平整土地和挂网种草等举措,有效制止了水土流失现象,同时配合科研机构的土壤修复,这块以前寸草不生的土地又了恢复了绿色生机,探索出了一条废弃稀土矿山治理的新模式。
一方水土,多元守护。面对不同的水土保持治理区域,定南没有一刀切,而是紧盯实际因地制宜开出治理“良方”。
在定南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岿美山镇生态清洁水流域项目建设现场,只见工人正在对河道一侧进行草皮种植,虽然整个项目并未完全竣工,但远远望去,一个水清岸美的生态休闲公园已然成形,乡村环境明显提升。
同时,将流域治理与百年钨矿文化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重点突出、集中连片、兼顾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实施沟道护岸、环境整治绿化等工程,在保护百年钨矿旧貌的同时,又提升了人居环境。如今,该镇的工矿文化公园已成为当地文化旅游打卡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为产业振兴“铺路”,到探索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再到助力矿区绿色转型,近年来,定南紧扣治山治水与治贫致富相结合,坚持工程和植物措施相配套,山上和山下相配合,蓄水排水相连通,生产生活相补充,科学防治水土流失,走出了一条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起抓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新路子。2022年以来,该县共投1200多万资金,实施2个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平方公里。
审签:朱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9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