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为帮助消费者有效甄别风险、规避损失,近日,福建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防范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名义实施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要警惕机构虚假宣传,主动拒绝违规收费。
福建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出,校外教育培训领域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包括虚假预付费营销、签订贷款陷阱合同、承诺高额回报、虚假宣传“考试包过”4种。培训机构引导学生家长绕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或校外培训家长端支付宝小程序等监管平台购课缴费的预付费模式,以推出课时优惠、承诺到期返还本金等方式逃避监管,违规吸收大量资金;培训机构以分期学费贷“零手续费”“随时退贷”等为噱头,欺骗、诱导学员或家长通过助贷平台等办理分期贷款、缴纳学费,一旦培训机构经营异常,学员在无法继续接受培训服务的情况下,仍须承担培训费还贷风险;培训机构打着投资理财的旗号,推出教育培训等相关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如以开设新校区等名义,向学员及社会公众吸收资金、骗取钱财;利用学员急于“上岸”的心理,打出“XXX考试包过”“不过退费”的旗号,等到学员提出退费时,机构却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费,甚至卷款跑路。
福建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谨慎选择合规机构、主动拒绝违规收费、警惕机构虚假宣传、举报违规违法行为。
选择培训机构时,要仔细查验机构是否有正规合法资质,实际培训地址与证照登记地址是否一致,机构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教师资质是否在明显区域公示。学科类教培机构可通过教育部开发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查询。
不要盲目听从营销人员的优惠推销或打折许诺,要先签订合同再付款,并索要正规发票或收据,保管好合同文本、票据等作为维权凭据;学科类培训不要一次性缴纳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的限额,避免退款纠纷和卷款跑路风险;不要与培训机构及任何第三方签订培训贷款合同。
部分不良培训机构为获得最大客源、获取最大利益,刻意夸大宣传培训效果、培训成绩、从业人员力量。建议家长和学员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从业人员力量、经营情况、设施设备等情况后,再做决定。对于“包过”的宣传承诺提高警惕,培训机构能够提供的仅仅是对学员自身考试能力的提升,而非通过某种承诺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
对于培训机构的超范围经营、违规收费等行为,可根据情况向教育、人社、体育、文旅、市场监管等行业主管部门举报。对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处置非法集资牵头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