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亳州晚报
蒙城县立仓镇郏庙村王军化:
返乡养起生态鹅 奏响致富“向天歌”
春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出现时,蒙城县立仓镇郏庙村养殖场内,饲养员早已把鹅儿的“早餐”准备好了,一只只健硕的大白鹅“嘎嘎”叫着围住饲养员,争先恐后地抢着吃食。
养殖场的主人名叫王军化,今年53岁,几年来,他不断摸索养殖技术,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养鹅规模已达4800只左右,年经济效益超过45万元,附近村民都亲切地称他“鹅司令”。
返乡养鹅销路不畅
王军化以前在外地打工,2019年底回家过年期间,看到本村养鹅户一个个腰包鼓了起来,他也想回家乡干一番养殖事业,还可以和家人团聚。
说干就干,王军化和家人商量好后,拿出打工积攒的5万余元,又周转资金10万多元,开始谋划发展养鹅业。他建起了鹅棚及配套设施,购买了2000多只优质鹅苗精心饲养,鹅儿长得又快又健康。
“看着又大又肥的鹅,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当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了卖鹅难。最便宜的时候不到12元一斤,还不好卖。2000多只鹅每天要吃掉一吨饲料,我都愁得睡不着觉。”王军化告诉记者,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亏本几十万元,让他备受打击。
“信用贷”助其再出发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王军化痛定思痛,经过冷静思考,决定继续自己的“养鹅梦”。但是由于亏本,王军化已经没有了起步资金,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郏庙村党总支书记王浩告诉他,“现在开展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正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信用贷’,可以解决你的难题。”
王军化很快申请了“信用贷”,通过金融部门信用评估,申请到了30万元的贷款,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此后,王军化积极参加县乡举办的养殖技能培训班,向专家请教、与同行交流,养鹅技术得到提高。他重建了规范化养殖大棚,引进了优质鹅苗,全身心扑在养鹅事业上。他还自己研制由玉米、小麦秸秆等农作物组成的鹅饲料,利用贷款购买机器加工鹅饲料,不仅节约了养殖成本,而且养殖绿色无污染,鹅生长得快,营养也丰富。
迎来养鹅事业春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以来,王军化迎来了养鹅事业的春天。
“我现在养的有4800多只鹅,前段时间卖了600只左右,当时的价格是每斤17.8元,卖了11万多块钱。现在还剩下4000多只,目前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18.5元,大概还能卖93万元以上,去掉鹅苗、饲料等各种开支,净收入会超过45万元。” 王军化高兴地说,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如果没有“信用贷”,他可能就没有机会实现梦想了。
谈及未来的发展,王军化表示,将抓住立仓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机遇,抓住返乡创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发展养鹅事业,带领家乡更多村民发家致富,一起奏响乡村振兴之歌。 (记者 汝平 通讯员 马文照 王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1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